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的方法是怎樣的

  地膜覆蓋種植的應用比較廣,在馬鈴薯的種植中也可發揮一定的效用。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的方法。

  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選用優良品種

  應選用早熟、高產、抗病的脫毒品種。種薯要求薯形整齊,大小適中,表皮光滑細嫩,芽根鮮明,薯塊完整,無病蟲害,無凍傷的壯齡薯,大小以25~50g為宜。

  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種子處理

  先將種薯放在陽光下晒2-3天,每天3-4小時,去除病薯、壞薯。提倡採用整薯播種,大的種薯應進行切塊,切塊種薯不應小於50克,一般薯塊重量20-25克,每個切塊應帶有1-2個芽眼,並將切好的種塊放在陽光下晾晒,然後用草木灰加入4—8%甲基託布津或多菌靈均勻拌種,促進切口癒合並消毒。

  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選擇田土

  馬鈴薯適應性強,對土壤的要求主要是疏鬆,因為馬鈴薯生長期間根系耗氧量較其它作物大得多***塊莖形成期耗氧量比一般作物大5~100倍***,另外塊莖膨大期要求土壤疏鬆透氣,對土壤酸鹼性要求不嚴,PH5.0~8.0範圍均可。因此應選擇地勢較高、土壤疏鬆、土層深厚、排灌方便、肥沃的沙土或壤土為宜。我區大部分地方均可種植。

  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穫後,立即深翻20~625px,早春淺耕,應做到無大的土塊,草莖、根茬,上虛下實。馬鈴薯對氮、磷、鉀養分的吸收比例為2.5:1:4.5,以鉀素的吸收量最多,鉀素的供給主要依靠有機肥,因此播前結合整地畝施優質腐熟農家肥3000~4000千克,磷酸二銨25公斤、尿素20公斤、硫酸鉀15公斤、硫酸鋅1-1.5公斤或碳銨5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硫酸鉀25公斤。

  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適期播種

  一般在3月上中旬當地250px地溫穩定在3-5℃時即可播種,然後用地膜覆蓋畦面,用細土壓實地膜四周,每間隔2—3米壓一土塊,防止風吹壞地膜,影響保溫效果。

  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科學放苗

  當幼苗長出1—2片葉,無寒潮來臨時,即可放苗。方法是對準幼苗的地方將地膜劃一個十字形口把幼苗引出膜外,然後抓一把細土封嚴幼苗周圍地膜,以利保溫保墒。放苗應選晴天上午10時以前或下午4時以後,陰天可全天放苗。

  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肥水運籌

  馬鈴薯的生長特點是地上莖葉和地下塊莖同時生長,為達到高產目的,應按照控氮、重鉀、補磷的施肥原則,做到控上促下,保證產量。齊苗後及時中耕除草,根據長勢追肥。現蕾開花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或微肥1-2次,以補充磷肥、鉀肥及微量元素,當花蕾已形成,花序抽出時,應及時摘除,以減少養分消耗,改變養分分配,促進薯塊膨大,並結合中耕除草及時培土。

  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促控結合

  當馬鈴薯地上部分生長過旺時,就會影響到地下塊莖的膨大,應注意控制地上部分瘋長。每畝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50-80g,兌水45公斤均勻葉面噴霧。

  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病蟲防治

  馬鈴薯病蟲害主要有:晚疫病、蠐螬、螻蛄、小地老虎、二十八星瓢蟲等。晚疫病在發病初期用58%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600倍液麵噴霧2-3次。螻蛄、蠐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蟲,每畝用3%甲拌磷顆粒劑2-3公斤,按藥土比例1:10的比例配製成毒土均勻撒在土壤表面,整地時施入。二十八星瓢蟲,在幼蟲期每畝用4.5%高效氯氰菊酯15毫升兌水30-40公斤噴霧。

  地膜覆蓋種植馬鈴薯:適時收穫

  為了實現地膜馬鈴薯增產增收,要針對不同栽培目的,適時收穫。作為蔬菜進行銷售的田塊,要抓住上市早,價值高的時機,開花後及早收穫出售,雖然產量低,但產值高。其它用途的馬鈴薯等完全成熟後收穫,這樣能獲得最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