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西葫蘆如何種植

  西葫蘆在秋冬季節栽培的比較多,一般在冬季低溫時期需要搭棚栽植。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冬季大棚西葫蘆的種植方法。

  冬季大棚西葫蘆的種植:適期播種

  冬暖大棚秋冬茬西葫蘆與越冬茬的不同在於,越冬茬為秋末播種,秋冬春一茬到底,而秋冬茬多於早秋播種,2月上、中旬拔秧,接茬播種荷蘭豆或定植辣椒、茄子等。

  因此,要提高產量和效益,關鍵在於確定適宜的播種期。播種期過晚,生長期短,且處於嚴冬時間相對較長,產量則低。播種期過早,前期氣溫高,容易感染病毒病,而且不利於花芽分化。

  實踐證明,在山東濟南地區,8月初播種的病毒病嚴重,立秋後播種的病毒病明顯減輕。播種期以8月中旬為宜,9月中旬定植,10月中旬始收,至2月上、中旬拔秧,採收供應期120余天,可獲得較高的產量和效益。

  冬季大棚西葫蘆的種植:品種選擇

  應選擇抗病毒病能力強,雌花多,坐瓜率高的早熟品種。除在越冬茬栽培中介紹的品種外,還可選用法國的超綠二號、超綠三號品種,該品種比較耐熱,經夏季栽培表現高抗病毒病,長勢良好,結瓜較多,瓜型細長,色澤鮮亮,品質好。

  冬季大棚西葫蘆的種植:培育壯苗

  秋冬茬培育壯苗的關鍵措施是採用遮陽網覆蓋育苗,可有效降低病毒病發病率。秋冬茬西葫蘆栽培一般不進行嫁接,採用營養缽育苗,規格為10釐米×10釐米×10釐米,營養土配製比例同冬春茬。播種前在地勢高燥、通風處建苗床,床寬1.2米,挖深10釐米,裝土排缽後澆透水。

  浸種後播種不用催芽。播種後插拱杆覆蓋遮陽網,拱頂應高於60釐米。幼苗開始出土,夜間即分段將壓埋的遮陽網扒開,促進棚內空氣流通,降低溫度。隨著幼苗生長要陸續加高遮陽網的高度。

  此後要加強對蚜蟲、白粉蝨的防治。第一片真葉展開要連噴兩次83增抗劑100倍液預防病毒病;若天氣乾旱,可於中午前後和下午用噴霧器向遮陽網上噴水,增加苗床溼度,降低夜間溫度也利於減輕發病。

  冬季大棚西葫蘆的種植:定植及管理

  10月上旬上好大棚膜,夜間保持棚內溫度10~12℃,用通風口大小來調節棚內溫度。10月中旬要將草苫子上好備用,當,棚內最低溫度低於10℃時,夜間進行覆蓋,草苫早揭晚蓋,白天加強通風,降低棚內溼度,控制徒長。

  因苗期溫度較高,幼苗生長快,故適宜苗齡為25天。9月中旬氣溫十分適合定植及緩苗,緩苗後至10月中旬自然氣候尤其適於西葫蘆的生長髮育。

  秋冬茬西葫蘆施肥要以有機肥、基肥為主,基肥種類、數量及施肥方法與越冬茬相同。為便於冬季澆水、管理和接下茬作物,其畦式、定植方法均可與越冬茬相同;為增加前期產量,提高經濟效益,密度可稍大於越冬茬,每畝2500株左右。為促進緩苗,定植後及時蓋地膜;緩苗後揭地膜整細壟土,並對大行進行中耕劃鋤。

  第一雌花開放,要及時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最好也進行激素塗花。瓜條達到商品標準要及時採收,以防墜秧。此期可噴施一次83增抗劑和兩次富氏肥霸或光合微肥,並加強對白粉蝨、蚜蟲及白粉病等的防治。

  冬季大棚西葫蘆的種植:結瓜期的管理

  10月中、下旬,若墒情不足,應先晴天進行澆水,並進行根外追肥;11月下旬或12月深冬到來前,要選晴天及時進行追肥、澆水,方法及施肥量均同越冬茬栽培。

  西葫蘆進入結瓜期要適當提高棚溫,白天24~28℃,夜間12~14℃,要充分利用晴朗天氣,早揭晚蓋草苫子,增加見光時間,改善棚內光照條件,提高光合效率。但深冬到來之際,應適當並逐漸降低夜溫,保持10~12℃,以減少養分消耗,適應嚴冬不良環境條件。隨著外界氣溫降低,要加強保溫,實行雙層覆蓋,並嚴格按溫度指標適時揭蓋草苫子。

  要堅持激素塗花、吊蔓及植株調整;加強對灰黴病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