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種植蒜黃

  蒜黃是冬春季節市場消費者歡迎的蔬菜。越來越多的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佳餚,那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種植蒜黃的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種植蒜黃的方法

  1、 生產季節及場地

  蒜黃生長期短,對溫度適應範圍廣,在12~30℃條件下均能生長。因此,秋、冬、春三季都可生產,大田、保護地及一般居室均能種植。在種蒜供應充足的情況下,可根據實際需要,分期播種以供節日或不時之需。但萌發的種蒜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溫度愈高,生長愈快;故種植時應根據生產季節、外界氣溫變化,合理安排種植場所以調節蒜黃生長的小氣候。一般8~9月高溫季節生產,最好選擇戶外遮蔭處或室內陰涼通風場所;冬季或早春外界氣溫低,種植地應選擇向陽背風保暖處所或保護地內以維持較高溫度。

  2、 設施

  蒜黃是利用大蒜鱗莖在黑暗條件下進行軟化栽培。因此,生產蒜黃一定要遮光。大田生產先按常規方法做好寬1m的種植畦,然後用木樁或竹杆在畦上做成高50~60cm的小型棚架,架上覆蓋黑色薄膜或草苫以遮光。覆蓋物以黑色薄膜為好,既可遮光又可防雨,但保護地或室內生產則可用草苫等各種不透光的材料覆蓋遮光。家庭零星種植可就地取材,利用各種廢舊材料遮光,盆栽還可以利用廢舊水桶反扣於種植盆上,既簡便又實用。為了充分利用空間,保護地或室內生產還可根據具體情況做成多層床架,擴大種植面積。每層床架相距約80cm,基部為高20cm的種植床。床底鋪秫秸、廢舊薄膜,上面再鋪10~12cm的普通菜園土或砂土即可。

  3、種蒜

  蒜黃生長所需營養主要來自大蒜鱗莖,因此,種蒜必須選用鱗莖大,分瓣少的優良白皮蒜品種。同時注意選擇生長壯實、肥大、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的鱗莖作種。夏末秋初早期生產時,還應注意選用休眠期短的品種。

  4、種蒜處理

  大蒜鱗莖有一定的休眠期,為了打破休眠,促進發芽,播種前要進行處理。方法是剝除鱗莖的外皮、基部莖盤以及蒜瓣的部分或全部蒜皮,以利水分吸收和氣體交換。提早於8月播種的種蒜,還應進行0~4℃的低溫處理。試驗表明,經0~4℃低溫處理20天的種蒜,在武漢地區,8月下旬播種,較對照提前出苗20天。此外,播種前還應用清水浸種一晝夜,使種蒜育分吸水,加速發芽。

  5、播種

  蒜黃多在保護地或室內生產,為了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播種時要儘量密植。種植時將蒜瓣一個挨一個的緊密地種植於畦中,蒜瓣間儘可能不留空隙。一般1m***約用種14~15kg。種後隨即覆蓋3~4cm厚的細沙土,澆一次透水,同時蓋好遮光覆蓋物。

  蒜黃的栽培技術

  1.蒜瓣的選擇:個頭大,又飽滿而充實的蒜瓣能每次直接生產出較多的蒜黃,並且還會增加收割次數,從而增加產量。

  2.低溫貯藏:蒜球在播種前以5℃、10℃及15℃的低溫貯藏處理一個月,第一週的發芽率達到72?96%,而20℃處理的發芽率才60%,且未經處理的則無一發芽,這足已證明了播種前行低溫處理的重要性。

  3.浸種:經低溫處理過的種球,在播種前應在清水中浸6個小時。蒜球源來只含水67.61%,浸種後充分吸收水分,有利萌芽發葉,浸種蒜球應及時播種,否則會腐爛。如不浸種就直接播種,其沙盤需保持充分的溫潤,讓種球從中吸水。浸過種的種球,撈起後即行掰瓣,把大種球按其結構自外而內掰成蒜瓣。

  4.播種:單個的蒜瓣可以播種了。種植盤的底部有孔,上鋪以保水布,再鋪細沙。將蒜瓣呈直立狀排列於細沙中。最後把溼潤的種植盤置於通風的暗房中。蒜瓣播後2-3周,黃化的蒜苗就約能長到30-40cm,這時即可採收了。

  5.採收:剛收穫的蒜黃,由於它的一生處於無光的環境中,葉片鵝黃,嫩莖潔白,倍受消費者的青睞。收後需立即包裝冷藏,如任意置於光線中貯藏、運輸和銷售,會綠化變質,影響品質與外觀。首次收割的蒜黃品種最佳,第二次收割的因屬於再生苗,頂端具切口,切口處常發生腐爛或乾枯狀,影響外觀,出售時需花工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