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豆怎樣種植

  毛豆素有“植物肉”之稱,毛豆是我國人民蛋白質養分的主要來源之一。 那麼下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毛豆種植技術及方法,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毛豆種植方法

  混合栽種。在長得將近十公尺高的番茄旁,只要種四顆大豆就好,大豆可以發揮很理想的作用。

  毛豆生長習性

  毛豆喜溫怕澇、適宜於夏季高溫的溫帶地區,種子發芽溫度為10-11℃,15-20℃迅速發芽,苗期耐短時間低溫,適溫為20-25℃,小於14℃不能開花;生長後期對溫度敏感,溫度過高提早結束生長,過低種子不能完全成熟,1-3℃植株受害,-3℃植株凍死,毛豆為短日照作物,有限生長早熟種。對光照長短要求不嚴,無限生長晚熟種屬短日照作物,引種時需注意,北種南移提早開花,南種北移延遲開花。毛豆需水量較多,種子發芽需吸收稍大於種子重量的水份,苗期、分枝期、開花結莢期和莢果膨大期需土壤持水量分別為60-65%、65-70%、70-80%、70-75%,毛豆雖有固氮作用,但適當施用肥料,可增大個體,提高產量,毛豆對土質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鈣質及有機質土壤為好,PH值為6.5,需大量P、K肥,P肥有保花保莢,保進根系生長,增強根瘤菌活動的作用,缺K則葉子變黃。

  開溝條播,行距25—30釐米,穴距20釐米,每穴2—3株,畝保苗2.5—3萬株。種大豆方法:每間隔二、三十公分種一顆大豆,輕輕挖一條溝,種子不能埋入超過手指第一個關節的深度,如果埋得太深,生命力就會變弱,會被甘藍夜蛾和蛀莖蟲吃掉。然後,用手或是腳把泥土覆蓋上去。大自然產生的氮最棒了。為了避免大豆被鴿子吃掉,可以鋪上枯草,鴿子就不會靠近。唯一要注意的是,黑豆行不通,一定要種大豆。

  3、田間管理:播種時要造足底墒,出苗後一般不澆水,蹲苗紮根,以利形成壯苗。開花結莢期需水量大,如土壤乾旱應及時灌水,否則會落花落莢,造成秕莢和秕籽。花期施肥對保花增莢十分重要,應在開花初期看苗畝施尿素和氯化鉀各5千克~10千克。

  苗30釐米左右時中耕培土,以促根系生長。幼苗初期比較耐旱,一般不用淋水,以進根條的發育。

  追肥灌水: 在幼苗初期,根部還未形成根瘤時,及時追施苗肥,可在了苗後一週施草木灰、和磷。

  毛豆根系有固氮菌,對氮肥需求量較少,對磷鉀肥需求較多,在肥料施用上重點施好基肥,增加磷鉀肥,一般用複合肥基施或撮孔,然後在二個時期看苗決定是否施追肥。一是生長前期***長高長葉分枝期***,如葉小、色淡、苗弱、枝短表現肥力不足時,要及時追尿素作促苗肥;二是開花結莢期,如發生葉色淡黃,後勁不足,有脫力症狀時,要追施尿素作花莢肥。同時開花時,最好用硼砂兌水噴施葉面,有利提高結莢率,提高莢粒重量、產量和商品性。

  毛豆耐旱,怕水澇,一般不必澆水。但開花結莢鼓籽期不能缺水,可利用排水溝,灌水1-2次。

  適時摘心: 毛豆生長後期結莢,往往不能及時成熟,適時摘心可防徒長,並使豆莢成熟一致,有利集中採收,提高產量。無限生長型毛豆可在盛花期進行摘心

  苗高15~20釐米時中耕除草培土,以促根瘤菌發育,培土至子葉節位上可肪倒伏。中耕時施石灰粉,能提高抗病蟲、抗倒伏能力,增加粒重。

  在分枝期大約15天,這時進入了根勁葉為主的生長期,這一時期以營養生長為主,是營養物質積累期。結合一次中耕,可深一點,結合一次淋水和施尿素,氯化鉀,能增強有效坐莢枝數,提高成花結莢率。

  毛豆從播種到第一朵花形為三十五天,開花期約14-30天,這時期生長最旺盛、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同時進行,所以要進行一次追肥,複合肥離根部十釐米處施放,花莢期需要幹燥,施肥後不需淋水,花後兩週,豆粒急劇增大,要防止徒長,需要進行摘除頂心,可防落花,可提高結莢率7%~8%。此時需大量水份、養份,肥水供應不足,引起植物早衰,造成落花落莢。

  3一般露地播種適期在4月上旬,小拱棚保溫栽培,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可採摘。

  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播種,由於頂土力弱,播種不易太深。適當密植,行株距30*30釐米,每穴留2株。施足基肥,花莢期增施磷鉀肥。毛豆的生育期除了品種自身特性外,與溫度變化關係密切,遇低溫產生凍害。播種過遲,遇高溫,生育期明顯縮短,生育程序加快,植株矮小,分枝減少,造成嚴重減產。另外播種過早,生育期拉長,容易造成徒長,病蟲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