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露地草莓種植的方法

  草莓生產採取一年一栽制,每年與豆科綠肥輪作,每茬需栽植新的秧苗。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重抓基礎,確保草莓早熟和高產

  1.1 選栽早熟良種

  早熟品種果實成熟上市快,具有很強的價格優勢***售價是平常的兩倍以上***。選栽適宜的早熟良種是確保高效益的關鍵。從多年的試種結果看,豐香、佐賀穗香***新引入的日本品種,日文名“”***、鬼怒甘、章姬、吐德拉、幸香、櫪乙女等品種,總體上都比較適應廣西一帶的氣候,除表現出產量高、品質佳、抗病等特性外,還表現出花芽分化早、開花結果早、果實成熟上市快等特點。特別是佐賀穗香和豐香品種,在廣西露地栽培情況下,一般在12月上旬即能大量上市,可作露地早熟栽培的首選品種。鬼怒甘、章姬和吐德拉一般比豐香遲熟5~10天,幸香和櫪乙女一般比豐香遲熟10~15天,可作為搭配品種發展。

  1.2 栽種優質大苗

  優質大苗營養積累多,定植後成活率高,髮根早,生長快,長勢好,抗病蟲力強,有利於獲得草莓的早熟高產。從吐德拉試驗結果看,定植大苗***5片大葉,苗重31g***的果實成熟期要比小苗***4片小葉,苗重19g***早6天,產量高20.2%。草莓優質大苗的標準:植株矮壯、不帶病蟲、幼苗鮮重25g以上,短縮莖粗壯***直徑0.8cm以上***,根系發達,具有4~5片葉,葉大色綠,中心芽飽滿。條件許可時,最好選用經組培脫毒的優質大苗。採用脫毒苗一般比非脫毒苗增產15%~30%。

  1.3 適時早栽,合理密植

  適時早栽能保證草莓在開花結果前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營養生長,儘快形成健壯植株,從而能使草莓提早開花結果,提早成熟上市,並獲得較高產量。據試驗,在廣西南寧,豐香於9月25日定植的成熟上市期要比10月15日定植的早8天,產量高12.5%;11月1日定植的吐德拉要比10月15日定植的成熟上市期晚22天,產量減少31.6%。經多年試種觀察,在廣西以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日均溫25~26℃***為草莓的適宜定植期。在此時期內,應儘量提早定植。為獲取高產,定植時按雙行三角形種植方式合理密植,株行距***18~20***cm×30cm,廂寬60cm、溝寬30cm,每667㎡栽7400~8200株。

  2 嚴把種植技術關,降低死苗率

  定植時,一定要嚴把種植技術關。一是要把握好種植深度。按照“深不埋心,淺不露根”及“寧淺勿深”的原則栽種,使苗心高出地面0.5cm左右為宜。據試驗,淺植的成苗率可達99.5%。二是栽後要及時淋足定根水,並覆蓋遮陽網,確保成活率。特別是晴天更要做到“栽種一段,淋水一段,覆蓋一段”。三是對長途購進或隔夜苗木,種前應用黃泥漿蘸根以利成活。四是種後勤灌水。剛定植後的草莓幼苗不耐旱,受旱時很容易死苗。在定植草莓後7天內,一定要保證供給充足水分。一般每天上午灌***淋***水一次,如遇陰天可隔天灌***淋***水一次。7天以後,幼苗基本恢復生長,抗旱力有所增強,以後可適當減少灌***淋***水次數。

  3 實施高效省工施肥

  重施基肥,可使草莓根系和植株在整個生長髮育期間及時得到充足養分,一方面,有利於草莓的生長、開花和結果,利於實現早結、高產與優質,另一方面,可減少追肥次數和用工,起到節約成本增加效益的作用。然而,草莓很不耐肥,在整廂時若一次性大量施入基肥,容易造成定植苗死亡,降低成活率,輕則抑制其生長,植株恢復生長慢。為此,筆者在生產中將許多地方在整廂時慣用的基肥施肥方法—全層施肥法***即將基肥一次性全園撒施後翻耕、耙勻後整廂***改為“分層施肥法”。分層施肥法包括“夾層式”與“淺溝式”兩次施肥。

  “夾層式”施肥:在整廂時進行,將基肥施在廂中間層。即把園地深翻、耙細整平後,按所定的廂寬***60cm***、溝寬***30cm***撒石灰放線,在廂面上均勻撒一層腐熟堆肥及複合肥***1~2cm厚***,在留溝處不撒肥,然後將留溝處的鬆土鋪放到廂面上,最後整成表土細碎的寬55~60cm、高25~30cm的種植廂。每667㎡施腐熟堆肥約1500kg、複合肥30kg。採用“夾層式施肥”法進行施基肥與整廂,可以避免定植苗與肥料直接接觸,從而避免肥害發生,種植成活率高達99.5%以上。

  “淺溝式”施肥:在種植後2~3周進行,將基肥施入廂面土層。即在株間、行間採用開淺溝***5~7cm***方式施入腐熟堆肥與複合肥,施肥後邊與土混勻,邊回填蓋土。一般每667㎡施用量為腐熟堆肥1000kg、複合肥20kg。這種“淺溝式”施肥法要比許多地方慣用的“孔洞式”施肥法***即在株間打深孔施肥***省力省工,施肥效果好。

  “分層施肥法”,施肥量足,施肥面寬,肥料利用率高,肥效期長,不僅可大大減少中後期追肥次數***僅25~30天淋施一次水肥即可***,而且對草莓各層根系的生長以及草莓中後期的生長、開花和結果都十分有利,表現出植株長勢好,產量高。

  4 實施地膜覆蓋,減少土壤管理用工

  實施地膜覆蓋對土壤保溼保溫和抑制雜草生長等有良好效果,可減少土壤管理用工。覆蓋地膜時期一般以在草莓現蕾後至開花前進行為宜,在廣西南寧以11月中下旬進行最為適合,不宜過早或過遲。覆蓋過早,易此起土溫過高,不利於根系和植株生長,甚至會出現“燒苗”現象,也不利於早期的土壤管理和施肥。覆蓋過遲,不利於土壤保溫,會影響根系和植株生長,更不利於土壤保溼、雜草防除、果實防病和潔淨果實的生產。覆蓋用的地膜通常為黑色膜、白黑雙層膜或銀黑雙層膜,不宜採用透明膜。

  5 綜合防控病蟲害,降低防治成本

  草莓的病害主要是蛇眼病***葉斑病***、白粉病、灰黴病和根腐病等,蟲害主要有紅蜘蛛、葉甲和蚜蟲等。防治病蟲害應立足於綜合防治和早預防、早控制,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降低防治成本。一是切實做好土壤輪作***以水旱輪作或與兩造甜玉米輪作為宜***,選栽抗病品種和不帶病蟲的優質大苗,施用完全腐熟並經消毒的堆肥,合理密植,適當淺栽,搞好園地排水,及時摘除病蟲葉和病殘果,適時採收等農業防治措施,預防和控制病蟲害發生。二是針對發病率高的草莓病蟲害,如白粉病、蛇眼病、灰黴病和紅蜘蛛等,提前噴布農藥進行早預防、早控制,把病蟲消滅在初發階段。

  在噴藥防治草莓病蟲害時,須選用低毒、高效農藥。可選用世高4000倍液、25%粉鏽寧1500倍液防治白粉病,選用70%代森錳鋅800倍液、70%甲基託布津800倍防治蛇眼病,選用50%撲海因800倍液、50%速克靈1000倍液防治灰黴病,選用1.8%齊蟎素***愛福丁***3000倍液、25%三唑錫***倍樂霸***1000倍液防治紅蜘蛛,選用80%敵敵畏1000倍液、40.7%毒死蜱***樂斯本***1000倍液防治葉甲和蚜蟲等。

  6 加強花果管理,提高果實品質

  在草莓植株管理方面,平常除了做好及時摘除病葉、老葉、匍匐莖等基本工作外,要著重抓好以下花果管理工作。一是促進果實著色,增進品質。方法:a、噴布“九二○”延長果柄,使果實受光良好。一般在每批花的花蕾出現60%~70%或花柄長1~2cm時進行,在每株葉心處噴九二○5~10mg/L,約5ml,7天后再噴一次。3月氣溫升高後,可不再處理。b、將花果和葉片分開,改善花果的受光條件。即在廂的兩端牽引細繩,將葉片攔向廂面的中間,植株兩旁再插竹片固定,使花果伸出廂面。c、噴施葉面肥。一般在果實開始著色的前後一週各噴一次0.3%磷酸二氫鉀或0.3%磷酸二氫鉀+綠旺1500倍液。在生產中,以上三種方法要結合實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二是開展疏花疏果,降低畸形果率,提高單果重及果實品質。主要是及早摘去發育欠佳的小花、小分枝果、弱水果、畸形果和病蟲果等。一般每株每批留果數以12~15個為宜,長勢弱的適當少留。

  7 重視採收和產後處理,提高商品價值

  草莓果實過熟時,耐貯運性下降,且易腐爛在廂面上,引發灰黴病,因此,草莓果實成熟時要適時採收,做到隨熟隨採。鮮銷果一般在八九成成熟時採收為宜,3-5月份氣溫高時宜在七八成成熟時採收,但也不要過早採收,否則會降低果實品質。採摘時,應輕摘、輕拿和輕放,採下的漿果應帶1~2cm果柄,不要損傷花萼,並在清晨露水乾後,烈日和高溫到來前採完。為提高草莓的商品價值及保證果實品質一致,採後要立即進行分級和包裝等商品化處理。可根據品種、果實大小、色澤、果形進行分級,然後裝入透明塑料小盒內,每小盒裝100~200g,再放入包裝箱中,隔防腐紙,即可裝車運輸。

  露地有機草莓種植模式

  一、草莓種植園地及環境的選擇

  產地環境符合有機生產要求,並且再近3年內未使用農藥化肥,不受化學農藥漂移和化肥的汙染,與常規生產的果園、菜田等間隔800m以上距離。草莓平原、丘陵地皆可栽培,ph值偏酸性,低窪易澇地\風口地和易受霜凍侵害地區不宜建園。具有3年的有機土壤轉換期。

  二、草莓種植園地準備

  1.土壤化驗 依據種植品種肥力要求及土壤化驗結果,進行配方施肥,草莓生長園地適宜ph值為5.5—6.5,檢測結果與此有差別,提高或降低土壤ph值分別用石灰、硫磺在整地過程中調節。

  2.翻耕與整地 清除前茬作物殘根、殘枝敗葉,然後耕翻、晾晒、灌水,同時增施有機肥,使土壤活土層達到60cm以上,有機質含量大於1%。

  3.栽前土壤消毒 採用自然光照晒土或太陽能土壤消毒法進行。自然光照晒土在夏季進行,將透明聚乙烯薄膜蓋在溼地上,持續6—8周。太陽能土壤消毒選8—9月份,畝施廄肥1500—2000kg,生石灰80—100kg,翻耕作畦,畦寬1—1.2m,畦間留寬25—30cm的溝,用於排灌水。整塊地覆蓋塑料薄膜,只留灌水孔,然後向內部土壤注水,直至土壤表面不再滲水為止,使其持續15—20天即可。

  三、適用肥料

  ①有機肥 指農家肥,含大量生物物質、動植物殘體、排洩物、生物廢物等物質,是有機食品生產的主要養分來源。堆肥以各類秸稈、落葉、青草、動植物殘體、人畜糞便為原料,與少量泥土混合堆積而成的有機肥料,如廄肥、沼氣肥、綠肥、作物秸稈、餅肥、泥肥。

  ②微生物肥料 用特定微生物菌種培養生產的具有活性微生物的製劑,如根瘤肥料、固氮菌肥料。

  ③腐殖類肥料 指泥炭、褐煤、風化煤等含有腐殖酸類物質的肥料。

  ④半有機肥料 指由有機和無機物質混合製成的肥料,包括經無害化處理後的畜禽糞便,加入適量的微量元素製成的肥料。

  ⑤無機肥料礦物經物理或化學工業方式製成,養分是無機鹽形成的肥料,如礦物鉀肥和硫酸鉀、礦物磷肥、煅燒磷酸鹽、石灰石。⑥葉面肥料 葉面肥料可含少量天然的植物生長調節劑,但不含化學合成的植物生長調節劑,如微量元素肥料和植物生長輔助肥料,微生物配加腐殖酸、藻酸、氨基酸、維生素、糖及其他元素製成。

  四、草莓種植品種選擇

  鮮果上市選用卡爾特一號、保交早生、艾爾桑塔等品種,深加工選擇哈尼、森嘎那、達賽萊克特、達善卡、杜克拉等品種。

  五、草莓種植秧苗定植

  有機草莓生產採取一年一栽制,每年與豆科綠肥輪作,每茬需栽植新的秧苗。選用秧苗標準為無病蟲害,有5—6片健康葉,葉柄粗短不徒長,苗重30g以上,根莖粗1.0—1.5cm,植株矮壯側芽少,根系多而粗白。

  丹東地區8月初至8月中旬為定植期。定植前耕翻土壤30—40cm,結合耕翻畝施腐熟農家肥4000—5000kg,用適量草莓專用生物微肥作口肥。採用大壟雙行一年一栽植,大壟距80—100cm,小行距25—30cm,壟高15—25cm,密度根據地力和品種而定,生長繁茂品種宜稀;反之亦然。栽苗深度為上不埋心,下不露根。

  六、草莓種植田間管理

  1.水肥管理 草莓返青露芽至開花前,灌施一次腐熟的稀薄人畜糞尿或其他有機肥,並隨後澆一次透水。草莓形成漿果後,再灌施一次與第一次相同的肥料。在採果和繁殖秧苗結束後至土壤結凍前追施一次越冬人畜糞尿或沼渣、磷肥或其他含磷鉀量較高的有機肥。草莓在採收果實期間不便澆水,若在採收后土壤較乾旱,應及時澆一次水。

  2.生長期管理 每年採果後及時對植株培土,以促進新苗多生根和防止老苗根外露。培土高度以露苗心為準,也可結合中耕施肥,將行間土往植株基部堆培。植株長出2片新葉後,及時摘除老、黃、病葉。在開花前每個花序留7—8個蕾,將尖端弱蕾摘掉。生長健壯的草莓苗,在栽植後的第二年5月上旬可在缺苗斷壟的空閒地上圧蔓,增加育苗株數。草莓越冬前對園田鬆土除草。春季草莓撤除防寒物後,清除畦內枯蔓爛葉並集中銷燬。

  3.結果期管理 現蕾時噴一次500倍硼砂液。開花期中午用扇子、雞毛撣人工授粉。漿果開始著色至採收結束期間,在畦內地面覆蓋乾草,以防果實接觸地面。漿果採收後需割除地上部分老葉,每株只保留2—3片幼葉。

  4.繁苗期管理

  果實採收後,若既要保持母株產量,又要繁殖秧苗,應立即加強肥水管理,促使多生匍匐莖並及時壓蔓。秧苗繁育一般建立草莓繁殖母本園圃,除加強肥水管理外,還應加大株行距,採取行距40cm左右,株距20cm左右為宜,在育苗中儘可能選留靠近母株的壯苗並集中栽植。

  5.覆蓋物 初冬溫度降到-7℃之前進行覆蓋。土壤封凍前灌一次封凍水,結冰後用稻草、玉米秸或土覆蓋,厚度8—15cm,做到壓實、不透風。春季土壤結凍後分兩次撤除覆蓋物,第一次在3月下旬撤除上層已結凍的防寒物,第二次在4月上旬植株未萌發前撤除餘下防寒物。

  七、草莓種植防病滅蟲

  1.病害

  ①蛇眼病 除採收後及時清理田間衛生外,發病初期噴淋木黴生物殺菌劑200—300倍液,採收前3天停止用藥。

  ②白粉病 發現病蔓、病果在晨露未消時摘除移至田外深埋,發病時用丁子.香芹酚600倍液、新植黴素藥劑防治。

  ③線蟲病 栽前利用太陽能高溫消毒。同時,將秧苗放置35℃水中預熱10分鐘,然後放在45—46℃熱水中浸泡10分鐘,提出冷卻栽植。還可選用菩提驅蟲劑200倍液灌根。

  2.蟲害 桃蚜可利用成蟲趨黃性,設黃粘板誘殺,藥劑主要利用阿維菌素、苦蔘鹼和除蟲菊素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