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種植配土的方法

  少量種植可以直接購買賣家配好的成品土,但愛好者由於品種多和翻盆的需求,購買成品土顯然不如自己配來的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般來說多肉種植的配土主要有泥炭、顆粒、保水介質三大類,在這三類的範圍內可以根據自己當地的氣候溫度自由搭配。泥炭類花姐選用椰糠加蚯蚓糞;顆粒類用煤渣和顆粒河沙;保水介質用珍珠岩、蛭石。

  1、椰糠磚加水泡開,一般普通家庭種植用圖示這種650克的椰磚足可用一段時間。椰糠磚加水慢慢泡開成絮狀,手捏無結塊即可。個人經驗,用溫水泡得更快些,水要慢慢新增。

  2、蚯蚓糞、珍珠岩各半成、蛭石一成依次新增到較大容器中。

  3、泡開的椰糠瀝至半乾取四成新增到容器中。

  4、煤渣三成、顆粒河沙一成新增到容器中,並隨意新增部分木炭片抑菌。

  5、所有介質攪拌均勻即可。

  6、最後一步要殺菌,可以用高錳酸鉀和多菌靈兌水來泡,但花姐是新增em菌的。Em菌根據配比新增到配好的介質中,手抓成團就可以用了,但如果是用水泡過的,就要瀝乾後晾至半乾手抓成團才能用。

  多肉種植配土

  1、配好的土可隨時取用,有個小經驗,新買回來的多肉,可以稍處理根部並殺菌後直接放置在盛配土的容器中髮根,待狀態稍緩後再上盆。

  2、上好盆的多肉可以自行新增各種鋪面,既可以掩飾雜亂的配土,使視覺上更加美觀;同時能夠更好地壓住配土,防止澆水時配土雜質飄浮弄髒植株。花姐常用的多是顆粒鹿沼、顆粒河沙、青石子及鵝卵石等。

  多肉的栽培方法

  栽培技巧,注意控制好澆水。要做到見幹見溼。

  所謂"見幹",是指澆過一次水後等到土面發白,表層及內部土壤水分消逝後,再澆第二次水,不能等盆土全部幹了很久才澆水。一般的方法是把手指伸進土壤內部感受幹了再澆。如果內部是溼的就不宜連續澆水,容易造成土壤下部積水,嚴重的導致爛根。

  所謂"見溼",是指每次澆水時都要澆透,即澆到盆底排水孔有水滲出為止,不能澆"半截水"***即上溼下幹***,因為一盆生長旺盛的植物其根系大多集中於盆底,澆"半截水"實際上等於沒澆水。

  採用"見幹見溼"方法澆水,既滿足了這類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又保證根部呼吸作用所需要的氧氣,有利植物健壯生長。

  根據多肉植物的生態習性,一般可將它們分成冬型、夏型和春秋型。所謂冬型,即夏天休眠,冬天生長。夏型則是冬天休眠,夏天生長。春秋型為夏、冬休眠,春、秋生長。

  九月,大部分的多肉植物進入了第二階段的生長期,所以盆土乾透後就應充分給水。這時,夏型種可減少遮光及通風,但可新增追肥。至於冬型種仍應保持通風、澆水。

  當秋天的雨季來臨時,一些怕溼的品種和原產地為熱帶地區的品種,一旦出現生長停滯的情形,就應避免植株直接淋雨。九月份無論是播種、嫁接、扦插等都很適宜。在冬季開花的品種,這時可進行換盆。此時換盆與春季所不同的是不需要對植株進行大幅度的修剪根系。

  十月份陽光充足,早晚溫差大,牡丹類及一些番杏科類植物進入開花期。景天科的植物葉片開始變紅。

  無論是夏型種或冬型種的品種,應儘可能地在午前充分澆水。冬型種的品種應注意通風,只有這樣植株才能健康成長。當那些置於室外的夏季型塊根種葉色變黃時,應將它移入溫室。

  十月下旬由於氣溫下降,一些不耐寒冷的品種應避免霜害。此時生石花、肉錐花可進行播種。 到了十一、十二月,此時空氣變得乾燥,日照時間相對縮短,多肉植物管理應以防寒保溫和增加光照為主。生長於溫室的夏型種要注意澆水,澆水時間最好選擇在傍晚。對於花期已結束的生石花和肉錐花來說,此時可進行分球。

  十二月份,代表著冬季來臨。當溫度降低到零度以下時,那些耐寒性較差的品種應停止澆水,並做好保溫工作。應儘可能地利用晴天給植株進行日照,並不定時地轉動盆器,使植株能均勻接受日照。光線不足,可以佐以人工光源。

  一月份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個月。

  然而,一月下旬的日照較之十二月要稍強,此時冬型種的品種長得很旺盛,因此,不要不捨得澆水。要特別注意的是在給植株解凍時,最好是將植株置於蔭暗處使其徐徐解凍,這樣要比擺在日光下來得好。一月下旬以後,溫室如遇到高溫,常會發生小苗燒傷的情形,對於生石花和肉錐花來說,可能會變黃甚至停止生長,因此晴天應開啟溫室的氣窗或門,以保持空氣的流通。

  二月下旬已有了春的氣息。氣溫較暖和的地方,可對幼苗進行換盆,這對於幼苗的成長有很大幫助。至於中小苗和成株還是應該放在3-5月份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