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甲魚養殖方法

  甲魚溫室養殖是整個甲魚養殖生產中的一個重要階段,它因此,做好甲魚的溫室養殖工作對提高整個甲魚養殖的經濟效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溫室甲魚養殖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鱉池清整消毒

  甲魚經過8-10個月的溫室養殖,室內鱉池已富集了各種致病及殘餌、糞便等有機殘物,因此清理消毒鱉池極為重要。池中的沙最好換掉,不能換的或無沙池也應反覆沖洗和消毒。使用前10天放水10釐米左右,用生石灰、強氯精或二氧化氯等全池潑灑,以殺滅病菌。多年養殖的老溫室最好再進行空間消毒,以防病原在空間傳播。具體可用固體甲醛***4-5克/立方米***,將其放在鐵桶內安置煤球爐上緩慢加熱,使受熱後產生的甲醛氣體瀰漫整個溫室空間,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

  甲魚的苗種選擇與合理放養

  1、苗種選擇。稚鱉應選擇健康、無傷無病、種質優良的品種,規格整齊,要求每隻在3.5克以上,且活力強、反應快,不進不養未經檢疫的鱉苗。

  2、鱉苗的消毒。放養前必須先體表消毒。方法:鱉苗放在塑料盆裡,用1.5%-2%的食鹽水或15克/立方米高錳酸鉀溶液浸泡8-10分鐘,浸泡水沒過鱉苗背為宜。

  3、合理放苗。放苗後應及時開食,可用稚鱉飲料。第一次開食飼料中最好新增10%-15%鮮活水蚤***紅蟲***或新鮮豬肝。方法可在放養池中直接開食,可減少鱉體損傷,使它在池中早開食、早適應、早生長。合理的放養密度也十分重要,不要盲目的追求高密度。一般稚鱉的放養密度掌握在20-35只/平方米。

  4、稚鱉放養操作要點

  分兩種情況:

  ***1***放養前5-7天,加水20-25釐米,第一天,水體潑灑甲醛每立方米80-100克。到第三天,水體再潑灑五倍子,每立方米20-25克***煎40-60分鐘***加肥水素20-25克/立方米。放養前一天的晚上潑灑鹽酸土黴素每立方米3-5克加戊二醛每立方米2克。

  ***2***如果放養時間較緊,只有3-4天就要放苗,那麼加水20-25釐米,第一天,水體潑灑季胺鹽碘每立方4-5克。第二天,水體潑灑五倍子,每立方米20-25克***煎40-50分鐘***加肥水素每立方米20-25克。放養前一天潑灑戊二醛每立方米2克加鹽酸土黴素每立方米8-10克。以上處理主要是為了將水體調到理想的肥度,防止稚甲的白斑、白點、水黴、腐皮、爛腳、寄生蟲等因為水體帶有各種病原菌和偏瘦誘發的疾病。如果水體肥度不大理想可以在稚甲放養後兩到三天加潑1-2次五倍子和生物肥水素。

  :室內溫度的控制

  甲魚在水溫30℃-32℃內為最佳的生長環境。在水溫高於20℃時就開始攝食。攝食量隨水溫升高而增加。若低於最佳溫度時,消化酶合成水平低,餌料轉化率低;若水溫高於最低狀態時,由於甲魚活動量增加,也會降低轉化率。室溫一般控制在33℃-35℃,儘量保持恆定。

  :科學合理地投飼

  1、投飼方式

  分為水上和水下兩種投喂方式相。按理水下投喂適合甲魚的攝食習性,使吃食速度加快;採用軟顆粒投喂比塊狀投喂能減少浪費。

  2、投飼量控制

  甲魚受環境變化影響很大,當氣溫、水體環境變化和用藥時應考慮對甲魚的影響,須及時調整投飼量。一般水下投喂應控制在30分鐘內吃完,水上投喂一般掌握在1.0-2.0小時內吃完。另外,甲魚生長應追求一種平衡,不能以增大投喂量來達到加快生長的目的。過量攝食,生長過快,易導致甲魚生理負載增加,引起內臟受損而誘發內臟病。一般甲方飼料投喂應根據甲魚規格大小,按一定比例投料,使甲魚健康穩定地生長。飼料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一次,日投飼量掌握在2%-4%乾料。

  3、飼料的選擇

  甲魚養殖中飼料成本佔到40%左右,飼料的投喂與選擇的飼料的品質好壞直接決定了養殖成本的高低。應選擇大型正規廠家生產質量穩定的全價配合飼料。大型廠家的技術與裝置決定了飼料的科技含量與品質。養殖生產中,在配合飼料中可新增10%左右含維生素、纖維較多的無公害蔬菜***如青菜、胡羅卜、南瓜等***對幫助消化、降低餌料係數與增強鱉的抗病能力有較大的益處。

  :水質的調控

  甲魚生性喜淨怕髒,良好的水體環境是甲魚穩定生長的重要條件。水質調控得好壞,決定了甲魚養殖的成敗。

  1、pH值

  甲魚池水體要控制在微鹼性。在微鹼性條件下致病菌不易生存。將pH值控制在7.5-8.0之間,可用生石灰來調節。過高劑量會增加刺激性,引起甲魚應激反應。可採取小劑量、多使用方式調節。

  2、透明度

  不宜過清,以25-35釐米為宜,水色黃綠色或茶褐色。

  3、溶氧

  甲魚雖然主要是以肺呼吸的兩棲類爬行動物,但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中和陣悶的空間,靠輔助呼吸器官吸收水中的氧氣。若長期溶氧不足,就有可能引起甲魚血管輸送氧氣能力下降,生長削弱,組織受損。養殖生產中常用鼓風機充氣的方法輸送水中溶氧,同時降低水體中有害氣體含量與氧化有機物質。

  4、水質培養

  應用微生物製劑培養水體能提高水體的穩定性和自淨能力。建立水體的微生態平衡是水體控制的重要手段。微生物製劑的合理使用可大大節約水質調控及其它方面的投入。一般黑暗溫室可用光合細菌或芽孢桿菌等有益微生物製劑來降低水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的含量,分解有機質和其它有害物質。採光溫室可採用EM複合微生物製劑培養水中有益藻類來創造水體平衡。同時可減少換水次數和數量,節約水電費用。生產實踐證明,使用有益微生態製劑是改善水質、淨化底質及預防疾病的有效方法。

  5、排汙與換水

  定期排汙是改善水質的有效手段。一般有良好的聚汙能力的池體,採取定期排汙的方法效果較好。換水是調節水質最直接的方法,但頻繁換水一方面費用太高,另一方面換水應根據水體情況決定換水量的多少,必要的少量的換水可以避免大量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