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花盆栽種植的技術

  芍藥別為芍藥科芍藥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被人們譽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為“十大名花”之一,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芍藥花的生長習性

  芍藥花喜光照,耐旱,植株在一年當中隨著氣候節律的變化而產生的階段性發育變化主要表現為生長期和休眠期的交替變化,其中以休眠期的春化階段和生長期的光照階段最為關健。芍藥的春化階段,要求在0℃低溫下,經過40天左右才能完成,然後混合芽方可萌動生長。屬長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長日照下發育開花,混合芽萌發後,若光照時間不足,或在短日照條件下通常只長葉不開花或開花異常。

  芍藥花的繁殖方法

  1、分株:分株是芍藥最常用的繁殖方法,芍藥產區的苗木生產基本採用此法繁殖,其優點有三,一是比播種法提早開花,播種苗4~5年開花,而分株苗隔年即可開花。二是分株操作簡便易行,管理省工,利於廣泛應用。三是可以保持原品種的優良性狀。缺點是繁殖係數低,三年生的母株,只能分3~5個子株。

  2、播種:芍藥種子宜採後即播,隨播種時間延遲,種子含水量降低,發芽率下降。種子有上、下胚軸雙重休眠特性,播種後秋天的土壤溫度使種子的下胚軸解除休眠狀態,胚根發育生根。當年生根情況愈好,則來年生長愈旺盛。若播種過遲,地溫不能解除下胚軸休眠,不能生很,則第二年春天發芽率大大降低。

  3、扦插:芍藥以7月中旬擷取插穗扦插效果最好,插後20~30天即可生根,並形成休眠芽。生根後,應減少噴水和澆水量,逐步揭去塑料棚和遮陽棚。扦插苗生長較慢,需在床上覆土越冬,翌年春天移至露地栽植。

  4、壓條:春天將萌芽出土不久的嫩芽,穿過花盆的盆孔,引***徑15~20釐米的花盆內,隨生長逐漸填土,保持盆土溼潤,到夏天即可生根,入冬前剪斷盆下的莖,就形成一棵盆栽的芍藥。

  1、土壤:芍藥為肉質根,栽植時要選擇疏鬆、肥沃而又略帶酸性的砂質土壤。不宜在鹼性土壤中生長。如果土壤鹼性過大,會引起葉片黃化,甚至萎縮枯死。

  2、澆水:芍藥除自然降水外,一般不需要經常澆水,通常只在需水量最多的開花前後並遇春旱時才適當澆幾次水,以補充土壤水分的不足,每次澆水量不宜過多。

  3、施肥:芍藥施肥要控制,每年施肥三次,第一次在新梢迅速抽出。葉及花蕾正伸展時,以施速效肥為主,稱之為促花肥。

  4、整形:芍藥整形主要包括定幹、修枝、除芽、疏蕾、剪除殘花等工作,栽植2~3年即可進行定幹。對生長勢特強,生長旺盛的品種,可以修剪成獨乾的芍藥。對生長勢弱,發枝數量少的品種,一般剪除細弱枝,保留強枝。

  5、病蟲:芍藥常見病蟲害有褐斑病、炭疽病、鏽病、根部腐爛病及根瘤線蟲病、天牛、紅蜘蛛、金龜子、螻蛄等,其中竭斑病、炭疽病、鏽病為真菌病害。病蟲害防治要以早期預防為主,一旦有病蟲害發生,要根據發生程度按上述用藥劑量,適當縮短噴藥間隔期,增加用藥次數。

  芍藥花的注意事項

  1、芍藥定植後不能經常移栽,否則會損傷根部,影響生長和開花,為使芍藥良好生長,每年需進行合理施肥。每次施肥後,都要澆足水,並應立即鬆土,以減少水分蒸發。

  2、盆栽芍藥霜降後剪去枯萎枝葉,以防孳生病蟲。越冬期間無需移入室內,放置在陽臺上或房簷下陽光充足處,盆土不要過幹即可。

  3、芍藥開花前,側蕾出現後,可及時摘除,以便養分集中,促使頂蕾花大花美。花謝後,如不打算播種繁殖,應隨時剪去花梗,以免結籽,消耗養分。

  芍藥花盆栽種植技巧

  芍藥適宜溫暖溼潤氣候條件,具有喜光、喜溫、喜肥和一定的耐寒特性。在年均溫14.5℃,7月均溫27.8℃,極端最高溫42.1℃的條件下生長良好。芍藥是宿根植物。每年3月萌發出土,4-6月為生長髮育旺盛時期,花期5月,果期6-8月,8月中旬地上部分開始枯萎,這時是芍藥甙含量最高時期。 芍藥花既可地栽,又可盆栽家養佈置陽臺,或作為切花進行瓶襁水養。

  芍藥不僅是名貴花卉,而且其根是卓有療效的中藥。古藥方中,本不分赤芍、白芍,人們在長期的醫藥實踐中,對芍藥藥用的認識也逐步深化r。將人工栽培的芍藥,選取肥大的根,入沸水煮熟、晒乾,如此所得的藥材叫白芍。它有養血平肝,斂陰收汗、緩中止痛作用。而將野生芍藥的根與栽培芍藥細瘦的根直接晒乾所得的藥材叫赤芍。它有瀉肝火、散惡血的 作用。有入說,開白花的叫白芍,開紅花的叫赤芍,這是不對的。

  芍藥喜陽光,耐寒,好肥,夏季喜涼爽氣候。要求肥沃疏鬆、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忌鹽鹼土。

  盆養芍藥宜在秋季10月間進行,需帶泥團或泥塊。如分株的,其塊莖需帶芽眼,否則栽後不長枝葉、不開花。栽後覆土厚於塊莖3~4釐米,並施入基肥,盆土保持溼潤。 盆栽用土可用培養土加入1/10的河沙拌和後上盆種植。 盆栽芍藥宜放置於陽臺上陽光充足處,冬季也無須移人室內。盆土除施基肥外,還須在 春季萌芽、孕蕾時及人秋生長芍芽時施追肥。

  生長期間特別是現營期和開花期不可缺水。側蕾出現後可予摘去,以便養分集中,促使頂蕾開花美麗大。花凋謝後應及時剪去花梗,以免結籽,消耗養分。花謝後半個月,即6月下旬進行施肥,以及時補充芍藥開花期所消耗的養分,為芍藥進入第二個旺盛生長期準備物質條件,保證來年開花豔麗。

  霜後,平盆剪去枯萎的地上部分,適當澆水覆土。入冬起至早春的整個休眠期,土壤都應保持溼潤,不可太乾,但排水要暢通,忌積 水,否則地下塊根易腐爛致死。越冬期間盆土不要過幹即可。

  盆栽芍藥l~2年換盆一次,於10月初進行。換盆時應多保留些宿土。如株叢不大,不要分株。

  芍藥一般採用分株繁殖。俗語稱:“春分分芍藥,到老不開花。一故芍藥春季不宜移植,通常於10月間地上部分枯萎後進行分株。分株時將根株掘出,用利刀順根部裂縫處切開,使每叢帶有3~5個飽滿充實的芽及下面的根群***切忌傷害芽眼***,然後栽於施過基肥的廣口深盆中,覆土至芽頂上3—4釐米,保持盆土溼潤,分株栽植後在第二年即能 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