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飼養虎鯊

  虎鯊虎鯊屬於軟骨魚綱,虎鯊科,分佈在太平洋、印度洋各熱帶與溫帶海區。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飼養虎鯊的方法,一起來看看。

  飼養虎鯊的方法

  單養虎頭鯊,可選擇面積2000m2-3000m2,水深1.5m-2m的池塘, 一般投放體長3cm-4cm的魚種,每畝2000-3000尾。每一個月主要投喂輪蟲、甲魚料、鰻料等高蛋白精料,以後就改投含粗蛋白27%的人工配合飼料。也可用水葫蘆、通心菜打成漿後拌碎玉米、豆渣搭配餵養。3-4個月即可達750g以上。

  混養時,在養鰱、草、羅非魚的池塘裡可搭配虎頭鯊100尾/畝,既不影響主要魚產量,還可畝增收虎頭鯊70公斤-100公斤。

  魚病防治

  爛鰭病:症狀表現為魚的尾鰭、背鰭充血潰爛。病因系感染細菌引起,病魚不進食,大量死亡,是苗種階段一種嚴重傳染病害。防治方法是進行池水消毒,可用15毫克/升甲醛或10毫克/升高錳酸鉀或10-20毫克/升漂白粉藥浴。還可以在混合飼料中加入抗菌素類藥物,每千尾魚種每天用土毒素30-40片連續處理一星期, 病魚可獲治癒。

  小瓜蟲病:水溫20℃-24℃時易發此病,病症是體表出現白點,嚴重時產生膿泡,魚體消瘦離群。處理方法可用0.1-0.15毫克/升硝酸亞汞全池潑灑,3-4天再重複一次,小瓜蟲會自動脫落。

  虎鯊的生活習性

  食性

  虎鯊的食性很複雜。在虎鯊的選單上有烏賊、魚、軟體動物、甲殼類動物、海鳥、小型海獸、動物屍體和垃圾。虎鯊有良好的視力和嗅覺。他們能偵測到動物們藏身處電磁場的變化,他們也能感覺到遠處魚群游水時引起的水流波動。

  習性

  虎鯊用背鰭棘禦敵害。體黃色並具黑色橫紋,是避免敵害的警戒色。

  生長繁殖

  虎鯊在繁殖後代的時候一次可以產下30到40多枚卵,最多的可以產下84枚卵。

  虎鯊類早在古生代石炭紀就有化石記錄,中生代最為繁盛,到新生代漸衰落。是一類中小型鯊魚,長可達1.5米,體笨重。棲息底層,食貝類及甲殼類動物。用背鰭棘禦敵害。眼小,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鼻孔具鼻口溝。口平橫,上、下脣褶發達。體黃色並具黑色橫紋,是避免敵害的警戒色。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具臀鰭;尾鰭寬短,帚形,下葉前部突出,虎鯊每次產卵2枚,卵具螺旋瓣的圓錐形角質囊,卵囊末端曳有長絲,藉以固著於附著物上。

  虎鯊的生物特徵

  外形

  虎鯊體粗大而短,頭高近方形。眶上突起顯著,吻短鈍,眼小,橢圓形,上側位,無瞬膜。鼻孔具鼻口溝。口平橫,上、下脣褶發達。上、下頜牙同型,每頜前、後牙異型,前部牙細尖,3~5齒頭;後部牙平扁,臼齒狀。噴水孔小,位於眼後下方。鰓孔5個,最後3~4個位於胸鰭基底上方。背鰭2個,各具一硬棘;具臀鰭;尾鰭寬短,帚形,下葉前部三角形突出,尾基無凹窪;胸鰭寬大。

  牙齒

  虎鯊的牙齒使它們幾乎無堅不摧。虎鯊的牙齒永遠不會掉光。因為,它們的牙床上總能長出新牙。一旦前面的牙齒老化或者受傷掉了。後面的牙齒就會自動補齊先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