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養鱷魚龜的技術

  鱷龜又名小鱷魚龜、肉龜,原產於北美洲及中美洲,是淡水水陸兩棲動物。前幾年我國一些地區開始從美國引進試養和繁殖獲得成功,成為養殖龜家族中的新成員。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生物學特性

  1.形態特徵鱷魚龜粗看酷似鱷魚,頭部為三角形,不能完全縮入殼內,口裂大達眼睛後部,吻尖,眼圓而有神,成體多為褐色***幼體黑色***,背部具有三條稜,稜上分成多塊丘狀,單元稜突,並有從稜頂向外呈放射狀的條紋。背甲後緣呈鋸齒狀。腹甲小呈淺黃色,中間有十字形條紋,四肢肥大粗壯,不能完全縮入殼內,爪帶溝較長,趾間帶蹼,尾長而尖,上有棘突。

  2.生活習性為水棲龜類,喜棲於淡水中,常伏於水中泥沙以及雜草中,在野生狀態下冬季常挖洞群居,喜靜,一旦受驚動會馬上逃跑,當發現不能逃脫時會轉而攻擊敵人。生存溫度為3~45℃,在20~35℃時活動頻繁,28~31℃最適生長,15~17℃活動減少,10℃以下冬眠,5℃以下深度冬眠。

  3.生長特點鱷魚龜生長速度比一般龜要快的多,根據試驗觀察得知從剛孵出的稚龜經5個月的飼養體重可達250~500克,春季放養500克的龜,秋末可達2000克,在我國南方地區,冬季可採取增溫措施,促其繼續生長則年增重更大。在我國南方地區可在自然溫度下飼養。在我國北方地區可在溫室內飼養,在冬季採取保溫措施,把水溫保持在28~31℃左方,如地熱水等,以提高鱷龜的生長速度,增加經濟效益。

  4.繁殖習性鱷龜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第三年可性成熟產卵。除了冬眠期,全年溫度適中條件下均可交配。5~8月為產卵盛期。雌龜多夜間產卵,在陰雨天氣白天也能產卵。產卵前雌龜上岸,尋找適合位置挖穴,穴挖好便將卵產入其中,產完卵扒土覆蓋穴口並用爪子扒平,底板壓平穴口,整個過程可持續2~3個小時,甚至更長,一隻雌龜年產卵幾枚,幾十枚不等,平均30枚左右。產卵數由雌龜個體大小決定。

  5.人工繁殖

  ***1***親龜選擇與培育。鱷魚龜親龜應選擇龜體健壯,無病無傷,個體較大已達性成熟年齡,雌雄比例為2~3∶1,具體識別要點應按以下要求進行選擇:

  反應靈敏,兩眼有神,肌肉飽滿有彈性;體表無創傷潰爛,四肢有力,能將自身撐起行走;用手向外拉其四肢,感覺非常有力,不易拉出,用手提住龜尾部,頭向後與背甲呈90度翻轉,龜張口呈欲咬狀,並發現噝噝的叫聲;頭頸伸縮自如,當腹甲朝上時能迅速翻轉過來;選好的親龜可放入培育池中培育,培育地面積2~3畝,水最深1~1.5米,近岸處有一定淺水區,在池邊留有佔池總面積10%~20%的陸地,上鋪沙士,做產卵場,陸地上堆條土堆便於鱷魚龜挖穴產卵,水面中可養一些浮萍,水葫蘆等浮游植物,以淨化水質和供龜隱蔽。在地邊建60~70釐米高的防逃牆,牆頂向內出沿。放養密度:每平方米放養一組親龜即可,可投餵魚塊等動物下腳料,每次投喂量以投飼後2小時吃完為度,龜池及時灌注新水,定期用漂白粉潑灑以保持良好水質。

  鱷魚龜的介紹

  鱷龜長相奇特,觀賞價格極高,形狀酷似鱷魚,故取名。其頭伸出體外,不能縮入背殼內,上下頜略尖;尾長而尖,尾兩邊有肉突,尾背部前方2/3處有一條鱗皮狀隆起的稜,呈鋸齒狀,背殼很薄,上皮呈綜色為主,偶有棕褐色,中線有脊稜,邊緣有許多齒狀突起,肢部白色***幼龜黑色***,四肢粗壯。

  鱷龜在龜類中出肉率最高,一般在85%左右,最高可達89%。其肉味道鮮美,其肉質為高蛋白、高氨基酸、低脂肪、低熱量的高階食品。且具藥用價值,據報道對久病體虛、產後血氣兩虧、貧血失眠、腦力衰退、性無力等病有一定療效。其經濟效益可觀,在美國1000克鱷龜售價150~18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