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野豬飼養成本方法分析

  特種野豬的飼養有很大的利潤,那麼你們知道特種野豬的飼養成本嗎?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特種野豬飼養成本,一起來看看。

  特種野豬飼養成本分析

  10頭特種野豬種豬:引種費:根據體重大小、純度、質量,投資需2-8萬元。 圈舍投資:根據階段和養殖規模,一期建設需建設最少100平方米,二期建設500-1000平方米,每平米根據建設要求,需200-800元,圈舍投資一期需2萬-8萬元,不含土地費用。 飼養費:種豬正常生產根據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年每頭需要1500-2000元,管理水平低的費用會更高。人員開資根據本地區同行業工資水平計算。防疫消毒費:每頭每年需60-200元,其他費用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小計首次投入需8-15萬元。

  商品特種野豬:每頭從出生到出欄***90-100kg***年飼養費約900-1500元***環境條件和管理水平低的,飼養費會更高。***

  效益:每頭特種母豬正常情況下,年繁殖2胎,共產仔10-22頭,平均15頭出欄。市場售價毛豬12-20元每市斤,自宰銷售豬肉價格在20-50元每市斤,扣除飼養成本,種豬成本,圈舍折舊,人員工資及管理費用等,每頭商品豬利潤在300-1000元***根據管理水平和銷售價格***。

  綜上:10頭特種野豬首年投入需8-15萬元,第二年開始每年效益在3萬-10萬元,種豬淘汰一般在第四年或第五年。如能夠保證每年正常更換新種豬,則會有持續效益。

  特種野豬飼養技術

  圈舍設計特種野豬特種野豬分裡窩室與外窩室。裡窩室是供“野豬”飲食和睡覺場所,面積約為長3.5米,寬2.5米;外窩室是供運動和晒太陽、飲水的場所。設飲水槽,面積為裡窩式的1.5倍。裡外窩多均用水泥沙漿鋪成,但不可太光滑,保持圈舍乾燥和清潔衛生。“野豬”與家豬圈舍不同之處就是要在離外窩式1.2米處砌一條通道,以使種公豬進入任何已發情母豬的圈舍配種,爾後通過道返回原室飼養。

  飼料配方

  玉米粉20%,麥麩33%,豆渣或少許大豆8——10%三七糖22%,骨粉0.5%,氨基酸***每頭每天***15——40克

  碘鹽0.5千克,青飼料15%

  疾病防治

  ①豬瘟的防治:抗瘟病的防治:抗豬瘟血清每次5ml肌注,每天兩次,連注3——4天。還可採用大劑量***50頭份***豬瘟免化弱毒疫苗一次皮下肌注。

  ②豬肺疫病的防治:先用青黴素180萬X2肌注***75公斤以上體重***,再注射氧氟沙星5mlX2,每天兩次,連注三天,效果極好,

  ③豬丹毒病的防治:該病又稱“打火印”,治療方法上可按每公斤體重4萬單位青黴素深部肌注,每日兩次,連用3——5天,並配合用濃肥皂水擦豬身,擦成肥皂泡罩住豬身的狀態,有奇效。

  育肥法特種野豬特種野豬

  特種野豬式的階段育肥法,不僅節省大量的精飼料,又能充分利用青粗飼料來彌補特種野豬生長速度慢,育肥期長的缺陷。降低了生產成本,改善了野豬肉的品質,是特種野豬養殖獲得高效益的關鍵技術。這個技術如果掌握不好,就可能造成特種野豬肉品質的下降和生產成本的增加,從而使特種野豬養殖進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一方面是生產的特種野豬肉和普通家豬肉沒有區別;另一方面是特種野豬的生產成本遠遠高於普通家豬而被市場所淘汰。

  直線育肥法也叫一貫育肥法。這種育肥方法是從小豬到大豬一直供給高能量、高蛋白的全價配合飼料。它的特點是生長速度快,飼料利用率高,適應瘦肉型家豬的育肥,不適應特種野豬的育肥。現在有些場家採用配合飼料喂特種野豬,儘管提高了生長速度,卻降低了野豬肉的品質,增加了生產成本。

  特種野豬肉作為一種有野味特色的產品進人市場,必須保持野豬肉的獨特風味才能吸引消費者。如果把特種野豬當家豬飼養,勢必使特種野豬肉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特種野豬的養殖寧願犧牲速度求質量,也不要犧牲質量求速度。野豬肉是以質論價的,沒有好的品質,也不會有好的價格。所以說只有在保證豬肉品質和口味的前提下,再提高生長速度才是正確的生產方式。

  優勢:

  由於野豬性情凶猛且季節性發情,產仔少,不適宜直接馴化家養,必須通過和家豬雜交後才能改變其特性,從而適應人類的飼養環境。實踐證明,野豬和家豬雜交後,不僅性情變得比較溫順,而且生產效能、肉質也發生了根本變化。

  在繁殖效能上,從原來季節性發情轉變成為常年發情,發情症狀也從原來的不明顯,到發情症狀比較明顯;從一年繁殖一窩刊一年兩窩,甚至兩年五窩;從一胎只產4-6頭到一胎產8一12頭***經產母豬***。

  在生產效能上,生長速度明顯提高,含野豬血統50%的杜洛克雜交後代,在中等飼養條件下,8個月體重可達到90千克。而純種野豬達到此重量需要一年半至兩年的時間,仔豬出生體重也顯著提高,從0.4千克增加到0.9千克,增加了一倍多。

  在肉的品質上也發生了質的變化,純種野豬肉肉質粗糙,肌間脂肪含量少且有腥躁味。而特種野豬肉肉絲細膩,鮮嫩多汁,色澤鮮紅,肌間脂肪含量豐滿,大理石花紋豐富,豬肉不但無腥味而且香味濃厚。

  豬舍:

  ***1***按需規劃根據特種野豬生理特徵和生長髮育的需要建造合理的豬舍,以滿足特種野豬對環境的要求,保證母野豬的繁殖與仔野豬的生長髮育,便於飼養人員的日常管理,還要有利於豬場的防疫與隔離。

  ***2***堅固耐用豬舍要堅固耐用、造價低,還要做到冬季防寒保溫,夏季防風避暑,易於環境控制。地面必須用水泥砂漿抹平,坡度需要保持5%一6%,使尿液和清洗圈舍的汙水順暢流進下水溝,保證豬圈地面不積水、不打滑。配種舍最好用紅磚鋪設,以防特種野豬配種時打滑,傷害種豬肢蹄。

  ***3***適度規模用野豬和家豬雜交培育特種野豬是一個新生事物,人們對特種野豬的生活習性及生活規律尚未完全掌握。特種野豬養殖尚屬於探索階段,飼養規模不宜太大。目前,仍以小規模化養殖和農村專業戶飼養為主,如果規模養殖,一年出欄育肥野豬500-1000頭為宜。

  誤區:

  特種野豬是近年在養殖行業不景氣的大氣候下持續走俏的一個新品種。它主食青草、玉米稈、紅薯等青綠飼料,成本極低,僅家豬的三分之一,而且肉質特別鮮嫩香醇、瘦肉率高達85%,是真正的放心肉和綠色滋補食品,在市場極為暢銷,每公斤30—40元仍供不應求。一隻野豬年產仔約20頭,可獲利0.5—0.9萬元,效益是家豬的十幾倍。另外由於它長期生存於自然界,其抗病力、成活率都比家豬強,養殖較保險。因此,養殖野豬已成為眾多投資者的首選品種。但在我們多年養殖野豬過程中,發現一些沒有接受正規場家培訓的養殖戶普通存在以下養殖誤區:

  斷奶過早:

  許多農戶在養殖野豬時,為使其早配種及讓仔豬提早上市,人為地提前斷乳。但野豬乳腺不發達、泌乳量小、放乳時間短,如過早斷奶容易導致仔豬個體小、體質較弱、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及胃腸功能較差、易出現疾病。根據福建省永定縣招寶生態農莊多年的飼養觀察,野豬仔應以45天斷乳為好。

  飼料要求

  野豬天生耐粗食,喜食青草、青菜等,青綠飼料佔70%,食量少,一天僅需喂兩餐。而有些農戶養野豬時全部喂全價飼料,使野豬長得太肥,導致不發情。雖然採取增加運動量、限飼等方法後可正常發情,但時間一般要推遲幾個月,既耽誤了時間,又浪費了飼料,增加了成本。

  防疫要求

  許多養殖戶不重視使用疫苗或者生搬硬套,使用不規範、不科學。科學的免疫應該是根據當地的疫情而制訂一套完整的免疫程式。

  另外,一些養殖戶衛生防疫觀念淡薄,養殖場隨意讓閒人蔘觀,且極少採取消毒措施。其實消毒是最簡單、最有效、最根本的預防疾病發生的措施。福建省永定縣招寶生態農莊每五天清洗、消毒一次,並在養殖場門口、生產區門口與豬舍門口設立三重消毒池,人員進出都必需消毒和換工作服,經營13年來從未發生一次疫情,可見防疫的有效性。

  環境要求

  豬的排洩物較多,容易造成細菌、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能保持豬舍衛生,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可杜絕疾病的傳染。但目前大部分的養殖場衛生差,汙水橫流,臭氣熏天,蚊蠅多,據報道一隻蒼蠅即可攜帶600萬個細菌,極易造成疾病的流行和暴發,影響養殖效益。

  培養要求

  特種野豬特種野豬野豬雖然抗病力、生病力都比家豬強,但仍有許多基本知識必需掌握。目前一些養殖戶在引種時沒有經過正規場家的專業培訓,導致在養殖過程中出現上述問題。另外,在養殖時又不注重技術學習,不能及時觀察野豬的精神狀態、飼料量、飲水量、活動情況、大小便的變化,使出現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因技術、管理的差異,其繁殖率、成活率、生長速度及經濟效益也相差許多。

  特種野豬養殖方法

  一、野豬的生活習性 野豬生活在森林中,可用鼻尖掘取各種食物,公豬具有尖銳發達的犬齒,在繁殖期公豬互鬥。野豬視力較差,主要靠聽覺和嗅覺來發現敵害。野豬通常過群居生活,有時一群多達30~50只,喜歡泥浴,常常在泥中翻滾數小時,活動由傍晚開始,一夜能走3~5公里路。其食物為草木、種子、昆蟲、青蛙等。野豬是季節發情,1年繁殖1次,1胎產仔3~6頭,幼仔豬身上有褐色縱條,大豬身上有黑色、棕色、棕紅色三種顏色,體長120~180釐米,身高50~110釐米,壽命達20餘年。

  二、特種野豬——養豬業的新亮點 特種野豬是鬱南縣中青農業示範園選用優良雄性野豬與優良瘦肉型家豬雜交而成的新品種,它不同於家豬而形似野豬,所以取名為特種野豬。野豬本身因肉粗皮厚、口感差等原因,不適宜單純馴養推廣。特種野豬則集家豬和野豬之長,顯示出良好的雜交優勢,既繼承了野豬瘦肉率高、適應性強、野味濃厚等優點,又克服了野豬季節發情、產仔少和不易飼養等缺點,使之能正常繁殖飼養。特種野豬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含有17種氨基酸,亞油酸***C18-2***含量比家豬高2~2.5倍。

  由於特種野豬具有野味、保健、經濟三大優勢,

  1998年該專案被國家科委列入國家級科技星火計劃專案,1999年被評為首屆廣東青年“三高”農業博覽會銀獎。 三、特種野豬的繁殖效能 特種野豬性成熟一般在5~6月齡,第一次發情***體重約50~60公斤***持續2~4天,妊娠期116~120天,初產母豬產仔數6~10頭,經產母豬產仔數8~13頭,配種方式有自由交配和控制交配兩種。

  一、野豬飼養

  將公野措和母野豬放人圈舍內進行人工馴養。野豬膽小,初時怕人,為了改變它的這一弱點,人工飼養時一般購買小型野豬進行馴養,其體重大都在10千克~22千克,因為此時的野豬月齡不大,容易馴化,可塑性極強。 在馴養過程中,最好採取一少半家豬帶養一多半野豬的方法,混群飼養比例為2∶8。在這樣的環境下,幼野豬與同齡的家豬會很快合群,讓家豬帶著幼野豬進行活動和採食。野豬是一種雜食性動物,一般仿照家豬日喂2次。

  因其野性習慣,善於採吃生食,農家常見的嫩玉米、紅高梁、冬瓜、土豆***馬鈴薯***、地瓜、花生秧、地瓜秧、穀穗、南瓜、茄子、鮮桑葉、鮮荊條葉、刺槐葉、胡蘿蔔、白蘿蔔、大白菜、落地蘋果、梨、柿於都是它喜歡吃的食物。

  剛開始家養時,應配合生食飼餵,一個月後,兌一半生食,另一半為喂家豬的飼料,如玉米麵、麩皮、豆腐渣、粉渣;加入適量食鹽,配合混入飼餵,使其慢慢改掉愛吃生食的習性。待野豬基本適應圈養環填後,再用飼餵家豬飼料喂野豬即可,但也應適當添喂一些根類、葉類植物。

  二、圈舍建造 野豬圈舍最好選在地勢較高的地方,容易排水,便於採光和通風。

  原有的家豬圈舍稍加改造也可進行飼養。新建圈舍外窩室要求水泥鋪地。圈舍要求裡窩室與外窩室配套。裡窩室供野豬睡覺、產仔,長約3米,寬約2.8米,圈舍加棚,建成一般豬舍樣式,上蓋瓦片或用麥秸插制的頂棚,外窩室供野豬排便、飲食、運動和晒太陽,長約3米,寬約2.8米,圍牆用水泥抹面,建築高度為1.7米-1.8米。

  可在便於排水的牆根處砌一個飲水池,採用磚石水泥結構,長1米,寬0.5米,深23釐米。應注意的是,飲水池不易砌得過深或過窄,否則,當夏季天氣炎熱時,豬趴在水池中乘涼,會造成懷孕母豬窒息和死胎現象。應在內窩室與外窩室中間留一條1米寬的通道,以利於野豬自由出入,欄門一般留在內窩室的前面。

  三、配種技術

  野豬被毛粗而稀,一般為灰色或灰黃色。成年母豬體重90千克-130千克,對外部環境反應靈敏。母野豬乳頭一般6對~7對,年產2胎,一般每胎12只~26只。適宜的配種時間為出生後5月齡-6月齡,體重40千克~60千克。

  母野豬發情時,一般採取初產母豬配早、經產母豬配晚的原則。野豬發情時,外生殖器明顯紅腫,當外生殖器由紅色變為暗紫色,由腫脹變為稍皺縮,或用手摁住母豬臀部,母豬站立不動時,為最好的配種時間。配種時,公母野豬配種時間約需奶分鐘左右,比家豬需時略長。根據經驗,最好採取復配方式,即間隔6小時~8小時後再重複交配一次。這樣可明顯提高母豬的受胎串。母野豬發情適合交配時,也可採用將公豬趕人母豬圈內1天-2天的方法,此時公野豬夜間可多次爬跨、交配。待確認交配成功後,將公野豬趕出。過20天后,再觀察母野豬是否還發情,一般母野豬發情周期為18天,如不發情,證明野豬已交配成功。

  四、種豬選擇 從事野豬養殖的場、戶,必須具備1頭~2頭純種野公豬。常言說:母豬好,好一窩;公豬好,好一坡。由此可見種公豬的重要。選擇好的種用野公豬,對於後代的優劣,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一般選擇身長、腿高、嘴尖等符合野豬特徵的純種野公豬留作種豬。

  用野豬與家豬雜交的特種野豬所產的後代留種,培育出來的後代有返祖現象,即生產出來的豬隻,外觀有部分不象野豬而象家豬。所以,二元雜交的特種野公豬不宜留作種用。如受條件限制,非用特種野豬作種公豬用時,也要選擇具有70%以上野豬血緣的三元雜交特種野豬作種豬,在血緣關係上還要防止近親交配,這樣,其後代抗病力強,生長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