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鴿的飼養與訓練方法

  飼養信鴿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放翔、競賽與使用。要想獲取理想的信鴿,除了精心選育良種與科學飼養管理外,最重要的就是訓練。三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信鴿的飼養方法

  一、信鴿棚的選擇和構造 鴿棚***舍***的選擇與構造是信鴿飼養者的第一步。鴿棚的位置和方向、鴿棚的大小等工作解決好,十分有利於以後的飼養。 鴿棚的位置應選擇朝南的方向為佳,地勢宜高。這樣陽光充足、空氣流通。鴿子需要乾燥的住處,同時需要乾燥的空氣。它們不怕冷,並不需要很溫暖的環境,但是暖和一點的環境對鴿子的發育會有所幫助。

  一個較為合理的鴿棚應該是:不管鴿棚外面的氣溫是何等的熱,或者是何等的冷,在鴿棚內總要比外面舒服一些。無論外面是下雨還是潮溼的陰雨天氣,都應該要使鴿子的羽毛不隨氣候的變化而變化。 當然,不是每一個鴿棚都能做到這個程度。但這也不是說建在地面上的鴿舍一點都沒有辦法改善了,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加以改善,把一些不利於鴿子健康的環境加以改變。建在地面上的鴿棚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鴿棚不要直接砌在地上,應離地面半米,這樣鴿棚裡潮氣就少了。

  第二,鴿棚內要空氣流通、陽光充足***選擇朝南方向***、佔地面積要大一些,不宜太高***房高以兩米左右為好***。

  第三,鴿棚的門窗構造要安全,切莫讓黃鼠狼、野貓或蛇等動物侵擾。不管是閣樓上的鴿棚還是地面上的鴿棚都應該掌握好不能讓強風直吹,但是必須要有空氣柔和地通過鴿棚。所以我們絕對不可把鴿棚蓋成密不通風、沒有窗子的盒式樣子。如鴿子多鴿棚大,就應該有適當通風的窗子,當然鴿棚的窗子不可以開的太多。 鴿棚建築時使用的材料不能馬虎,無論鴿棚的頂和四周牆壁要注意質量,經久耐用。 鴿棚裡面的鴿窩應該建在鴿棚四周的牆壁上。鴿窩的多少應根據鴿子的數量而定,鴿窩可以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做成二格格的格子。另外可以在鴿棚中牆壁上做一些“棲格”,就是讓一些沒有配對的鴿子站立休息的地方。 鴿棚內應有鴿子的出***、活絡門、觀望臺、電鈴、窗、窩、棲格、食槽、鹽土槽、飲水器以及飼養者的出入門等。

  二、提供足夠、合理的營養。 食物是信鴿生存的主要物質基礎,要保持信鴿健壯的體質和良好的競翔效能,就要根據信鴿不同生長階段對各種營養的需求,飼餵能量、蛋白質等養分齊全的飼料。 如為了保證童鴿身體、骨骼的生長髮育,防止過肥和早熟,日糧中應增加綠豆或魚粉,提高蛋白質的含量;訓練期的信鴿能量消耗大,應增加玉米、小麥等高能量飼料的補充;正在育雛期的親鴿,則應配給蛋白質、能量、礦物質和維生素均較豐富的日糧,尤其是蛋白質必須保證每隻每天攝入18克左右。另外,應保持信鴿飲水的清潔和保證保健砂的供給。

  信鴿的飼餵也要遵循定時、定點、定量,強化信鴿迅速歸巢效能。飼養者每天定時、定量飼餵信鴿,並固定食槽位置,使信鴿養成按時歸巢、定點採食的習慣。為了使信鴿放飛後即能歸巢,可採取空腹放飛,歸巢後及時給予飲水和美食,以資“獎勵”,或者放飛前少給食,回巢後多給食等辦法,引誘信鴿歸巢,避免因其不飢而不急於歸巢,在外逗留延誤歸巢時間。形成條件反射後,每次放飛或參賽歸來,信鴿都會立即入舍。

  信鴿喜食稗子,蕎麥、稻子、麥類、豌豆、高粱、玉米等均可,餵食時應經常更換品種,以增進其食慾。訓練、競翔時,多食玉米豌豆,彌補它的體力消耗。鴿舍附近放置些黃沙、黃泥、陳石灰、煤炭屑及碎蚌殼粉、骨粉,讓其自行覓食,幫助消化。暑天喂些綠豆,平時增加切碎的青菜。必須有固定的水缸,每天換2次水,水一受汙染須立即更換。除夏季外,每月洗澡1~2次。每次訓練歸巢後,先喂水後喂飼料。

  三、幾種識辨鴿子健康狀態的方法。

  1 、健康的鴿子,動作靈活。病鴿就會厭動,你轟它時,它動作遲緩。病鴿還有 一個容易發現的現象,就是蹲在鴿棚的角落裡,顯行無精打采的樣子。

  2 、健康的鴿子喜歡吃食,有病的鴿子不吃食或奈食。

  3 、羽毛光亮的說明健康羽毛變得骯髒,失去光澤的說明有病。

  4 、鴿子抓在手中,羽毛上面脂粉多,使主人的手上沾有白粉,這是健康的鴿子;相反就是有病的。

  5 、鴿子的眼睛大而有神,這是健康的標誌常常睡眼惺鬆,半睜半閉,說明體內有病。眼睛流出似淚的液體說明不健康。

  6 、健康的鴿子鼻瘤上有很多白粉,有病的鴿子鼻瘤處不乾淨。

  7 、從糞便上也能發現是否健康。象粘土一樣柔軟,形成小團,表面有白色部分,這是健康表現;糞便似粘液狀或水狀,或夾有血,說明有病。

  8 、肛門邊緣清潔,無髒物說明健康;如果肛門附近的毛粘有糞便或髒物,說明有病。

  9 、用手撐開鴿子的嘴,口中有小疙、薄膜或粘液和臭味,說明有病。觸控嗉囊時,裡面有吃下去的食料,這是好的;如果是空空的,盡是液體狀的東西,餵食時厭食,這是有病的表現。

  10、 要經常展開鴿子的翅膀,檢查關節有無異樣和受傷處,羽條上是否有鴿蝨。

  四、信鴿訓練 訓練信鴿飛行,可在清晨和中午進行兩次。清晨把幼鴿放出,安裝只進不出的活動門,2小時後,讓它自行歸窩飲水、進食。中午可在1、2點鐘放飛,然後喂水、餵食。也有夜間進行訓練的,須在鴿舍

  內安裝電燈,時間一長,信鴿會練就一身夜間飛翔的過硬本領。

  五、信鴿的清潔衛生 用清水讓信鴿洗浴。信鴿每天都要放飛,洗浴既能保持羽毛的清潔,又能防止體外寄生蟲的寄生。洗浴應選在晴天中午進行,夏季每週5-7次,冬季1-2次。洗浴水中可加入少量碘酒或0.1%高錳酸鉀。

  六、信鴿健康 糞便有無異常觀察其食慾與行為,及時發現有病態徵兆的信鴿,及時採取相應措施。

  信鴿的訓練方法

  基本訓練

  目的在於培養信鴿對飼養者的服從性和強烈的歸巢性。內容包括:喝水、親和、熟悉巢房、熟悉訊號等訓練。

  幼鴿剛出殼,一兩天不吃食並無大害,但不能缺水。起初它們並不知飲水器內有清水可飲,因此,一定要教會它們從哪裡喝水。方法是以一手輕輕持鴿,使其喙部接觸飲水器水面,它渴了,自然會大口飲水。如此一隻一隻輪流教,至所有幼鴿均喝了水為止,如此重複訓練幾次,很快它們就懂得站在飲水器旁邊把頭伸進去喝水。

  親和訓練

  幼鴿離開母鴿怕人,不敢和飼主接近,也不敢大膽啄食,因此,幼鴿在訓練開始之前,必須與飼養者進行親和。這樣,才能解除信鴿對主人的恐懼心理,避免出現“飛離”現象,養成其對飼主的服從特性,從而馴服地接受訓練。

  親和訓練的方法就是以食物作誘餌讓鴿主動跟隨並接近飼主,飼主也利用鴿的求食慾接近幼鴿。幼鴿每日可飼餵23次,只有最後一次餵食使其吃飽,以保證健康。前面幾次飼餵絕對不能讓鴿吃飽,吃飽了就不聽呼喚了,也就無法訓練。控制食物是控制幼鴿的有力武器。開初,幼鴿總是怕陌生人,飼主進入鴿舍餵食,伴以呼喚或口哨後,將食物撒開讓鴿都能食到,但不能太多,然後,逐漸將食物撒到主人身邊,這時如有主動接近主人的鴿,予以獎勵,鼓勵其他鴿主動爭相接近主人。餵食的同時,應親切的呼喚並用手親切撫摸,經過一段時間訓練後,便可以食為誘餌引鴿飛到飼主手上吃食,久而久之,幼鴿還可飛到飼主頭上,站在肩上,這時飼主可任意捉某隻幼鴿而不使它們受驚。飼主成為幼鴿完全可以信賴的夥伴,它們的戀巢性也就得到了鍛鍊和加強。從而達到了訓練的目的。

  熟悉巢房訓練

  熟悉巢房訓練主要包括舍內、舍外環境和出入舍門訓練。訓練步驟採用舍內、出入舍門和舍外環境的次序。

  舍內:讓鴿在舍內互相熟悉、群居、記憶舍內環境,熟悉巢房位置、飲水器、食槽、鹽土箱、散步臺及各自巢穴的位置。當鴿在舍內安詳、不驚慌並自由自在地飛上飛下,表現出愉快的表情時,說明已熟悉巢房。此過程一般需要35天。

  出入舍門:即讓鴿懂得從進口入舍,從出口出舍。舍內熟悉訓練結束後,即進行出入舍門訓練。如有條件,可在鴿舍外從降落臺至鴿舍頂罩訓練網;如不具備此條件,可用橡皮膏貼住鴿的十根主翼。目的都是不讓鴿飛跑。飼主用小粒飼料作誘餌,在舍外吹哨發訊號,誘鴿從出門口到舍外。這時將出口門關閉,開放***門***活辨門***,再到舍內吹哨發訊號,同時撒一些飼料在***門附近內外,它們啄食時不知不覺地穿過活動柵進入舍內,這樣就可誘鴿進出舍門。反覆多次,就能形成習慣。

  熟悉舍外環境:此過程約需56天。訓練的前一天應讓鴿多食或不餵食。訓練時,主人在舍外降落臺前發訊號誘鴿出舍,同時撒小粒飼料適量,不能太多,讓鴿安靜地啄食,此時不能突發聲響,不能驚嚇,不能捕捉,不能有過多人圍觀,不能讓貓、狗等動物進入訓練地。鴿都到舍外後,關閉出口門,開啟***門,讓鴿邊食邊熟悉舍外環境、地形、地物。每15分鐘左右發一次訊號,讓鴿入舍,喂少許飼料,接著再發訊號喚鴿出舍熟悉環境。經過反覆訓練即可。

  熟悉訊號訓練

  此項訓練的目的就是使鴿子能領會主人的意圖,懂得不同訊號的含義,從而形成“條件反射”,按照主人的各種訊號準確行事。

  訊號可根據飼主的需要自行規定,但是,訊號一經確定,不可隨意亂改、濫用,以免混淆,否則,訊號就會失去作用。熟悉訊號訓練可與親和訓練結合起來進行。

  常用訊號一般分為聲響***哨子或口哨***、顏色旗語兩大類。聲響用於呼喚吃食、出舍、歸巢、散步、洗澡和發出警告等。顏色旗語用於飛翔運動、飛行訓練指揮等。例如吃食訓練,餵食前把鴿舍地面打掃乾淨,吹口哨的同時再在幼鴿身旁撒少量食物,讓它們慢慢啄食。如此重複訓練,只要有幾隻膽大的吃了,其餘的也會跟著啄食。這樣在餵食之前,先吹口哨,再喂,久而久之,哨聲成了有食物可食的訊號,而形成條件反射。此後幼鴿只要聽到哨聲,就知道能得到食物而群集,形成鞏固的“條件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