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養小金魚

  金魚的品種很多,顏色有紅、橙、紫、藍、墨、銀白、五花等,分為文種、草種、龍種、蛋種四大品系。不過小金魚要怎麼養呢?以下就是小編給你做的整理,希望對你有用。

  金魚的生活習性

  金魚比較適應群養和密集養殖。但家養不可密度過大,比較理想的水魚比重要達到1000:1,金魚體長和魚缸長度要達到1:10以上,這樣能保證水質良好,溶解氧充足,否則養殖密度過大會導致水質腐敗迅速,水中溶解氧不足,金魚很容易病亡和缺氧死亡。

  金魚是變溫動物,對水溫適應性比較強,體溫隨著水溫而變化,在0-39攝氏度的水溫下都能存活。但金魚不能適應水溫劇變,溫度急劇升高或下降超過5攝氏度,都可能危及金魚的生命。金魚的生長最適溫度在20-28攝氏度,這個水溫下,金魚生長髮育最旺盛,食量、排洩量和耗氧量都是最大的,這時金魚最鮮豔活潑。

  金魚對水質適應性比較強,有一定的耐髒水能力,也比較耐酸鹼,酸鹼度***pH值***在5.5~9.5的水質都能存活。偏鹼性的水質比較適合金魚生長,但鹼度不能過高,pH值不能超過8.5。金魚在酸性水質下會出現食慾不振和動作呆滯,生長停滯。金魚雖然對水質的適應性比較廣,但是,金魚不能耐受水質急劇變化,水質急劇變化很可能導致金魚生病,甚至危及金魚生命。

  金魚的食性很廣,屬以動物性餌料為主的雜食性魚類,要求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無機鹽類和微量元素。麵包屑、米飯、蔬菜葉、蝦米、肉類等金魚都吃,金魚更喜歡活食,活食飼養的金魚生長更好

  小金魚的飼養方法

  第一,買回來的時候不能直接加水,把塑料袋一起放魚缸裡,浴缸裡放上水,讓魚適應水溫;如果急著放好來觀賞,那麼對一下水溫要跟原來的一樣,本來外界環境換了,然後水溫也相差大的話魚會很不適應。

  第二,很多朋友,特別是小孩子剛買回來的時候特別愛給金魚不停的喂就怕它吃不飽不知道怎麼喂,或者就是特別稀奇不停不停的喂,來一個朋友喂一次的也有,這是特別忌諱的,如果是這樣的話一般活不過三天,而且90%是被撐死的,曾經試過寢室裡養從來不超過一星期,因為來玩的朋友都喜歡喂一下,這時候一般邊上就不要放魚糧,省得麻煩。那麼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剛買回來的時候讓它餓著好了,如果實在手癢也一定要少喂,應該是比正常的少一點,普通的魚糧一條小魚三到五顆就夠了,先少喂一點過兩天再正常喂,如果總是怕魚兒餓著出手較重的話就一天喂兩次就可以了。

  第三,是換水,水其實一般的自來水就可以了,但是切記不要直接到光水再加清水,有條件的麼可以科學換水,這個就去其它網站搜好了,這裡介紹一個簡單操作就是邊到邊加水,不知道能不能理解,就是魚缸傾斜讓髒水流出去,然後缸口在接水;也可以到一會水,加一點,到一點加一點,這樣有效控制水溫,跟買來的時候一樣,避免魚兒生病。

  第四,就是適當的給魚兒補充陽光,可以讓它心情開朗也適當的紫外線殺菌。

  金魚的進化歷史

  野生狀態下的金魚,體綠褐或灰色,然而現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金魚變異,可以出現黑色、花色、金色、白色、銀白色以及三尾、龍睛、或無背鰭等變異。幾個世紀的選擇和培育這樣不正常的個體,已經產生了125個以上的金魚品種。

  雜食性,以植物及小動物為食。在飼養下也吃小型甲殼動物,並可用剁碎的蚊類幼蟲、穀類和其他食物作為補充飼料。春夏進行產卵,進入這一季節,體色開始變得鮮豔,雌魚腹部膨大,雄魚鰓蓋、背部及胸鰭上可出現針頭大小的追星。卵附於水生植物上,孵化約需一週。觀賞的金魚已知可活25年之久,然而平均壽命要短得多。在美國東部很多地區,由公園及花園飼養池中逃逸的金魚,已經野化了。野生後復原了本來顏色,並能由飼養在盆中的5~10公分***2~4英寸***長到30公分。

  金魚是我國人民樂於飼養的觀賞魚類。它的身姿奇異,色彩絢麗,可以說是一種天然的活的藝術品,因而為人們所喜愛。根據史料的記載以及近代科學實驗的資料,科學家已經查明,金魚起源於我國普通食用的野生鯽魚。它先由銀灰色的野生鯽魚變為紅黃色的金鯽魚,然後再經過不同時期的家養,由紅黃色金鯽魚逐漸變成為各個不同品種的金魚。

  作為觀賞魚,遠在中國的晉朝時代***265~420年***已有紅色鯽魚的記錄出現。在唐代的“放生池”裡,開始出現紅黃色鯽魚,宋代開始出現金黃色鯽魚,人們開始用池子養金魚,金魚的顏色出現白花和花斑兩種。到明代金魚搬進魚盆。在動物分類學上是屬於脊椎動物門、有頭亞門、有頜部、魚綱、真口亞綱、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鯽屬的硬骨魚類。金魚和鯽魚同屬於一個物種,在科學上用同一個學名***Carassius auratus***。

  魚類和人類的關係甚為密切,早在石器時代,人們就捕捉魚類作為食物。在距今3200多年前,中國已有了養魚的記錄***根據殷墟出土甲骨卜辭***,由於長期的捕魚、養魚,同魚類接觸的機會頗多,這也就是對魚類的觀察機會非常之多,瞭解也多,所以很容易發現在野生魚類中發生變異的種類,尤其是變為金色或紅色的種類更易引起人們的關注。當時人們把金色或紅色的魚類統稱為“金魚”。

  我國明代偉大的本草學家 李時珍,在他撰寫的《 本草綱目》中寫有:“金魚有鯉鯽鰍鱉數種,鰍鱉尤難得,獨金鯽耐久,前古罕知”……稱為“金魚”的魚原有四種,“金鯽”即顏色變為黃、紅的鯽魚,以後由於單獨培育金鯽,變化越來越大,所以,“金魚”這一名稱只代表由金鯽培育出來的各變異品種,即現今的金魚。

  金魚的故鄉是在浙江的嘉興和杭州以及河南的鎮平。根據日本學者鬆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國金魚傳至日本的最早記錄是1502年。金魚傳到英國是在17世紀末葉,到18世紀中葉,雙尾金魚已傳遍歐洲各國,傳到美國是在1874年。

  金魚的外部形態,與鯽魚有極大的不同,幾乎沒有一個單一性狀沒有發生變異。其體態變異包括體色、體形、鱗片數目、鱗片形態、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尾鰭、頭形、眼睛、鰓蓋、鼻隔膜等變異。這裡主要舉出體色變異、頭形的變異和眼睛的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