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沙鱉的養殖方法

  黃沙鱉品種特徵及小水體生態養殖技術要點;黃沙鱉原產於廣西境內的左江、右江、鬱江、邕江、西江流域,是廣西地區優質的淡水水產品之一。下面一塊來了解下,歡迎大家的閱讀!

  黃沙鱉養殖的鱉塘的選擇

  面積1畝~5畝,水深1.5米左右,池塘的一側建20平方米~50平方米的產卵沙場,四周圍建高約0.6米的“T”型防逃牆,水面設定20平方米~50平方米的晒臺和食臺。

  黃沙鱉養殖的親鱉的選擇

  從野生鱉或池塘人工養殖3齡以上的成鱉中選擇,要求個體達ll 5公斤以上,具有典型的黃沙鱉特徵,無病無傷,雌雄比例為5:1。

  黃沙鱉養殖的親鱉的放養

  在每年的4月~5月或9月~11月,其餘時間,不宜放養。放養密度為每畝400只~600只。

  黃沙鱉養殖的親鱉的培育

  放人親鱉1周後,即可開始投喂飼料。親鱉在水溫25% 以上即正常攝食。飼料以鮮活餌料為主,如小魚、小蝦、貝、螺、鴨肝、豬肝等,佔總投餌量的70%左右,再配30% 的市售親鱉配合飼料,加少量甲魚多維,投喂量為鱉體重的2%,分上、下午2次投喂。

  黃沙鱉養殖的鱉卵的收集和孵化

  當水溫維持在25℃~12℃ 以上約1個月後,成熟的母鱉即開始交配產卵,一般每3天在產卵場沙堆內挖收1次卵,有圓形白色點***動物極***的為受精卵,否則為不受精卵。將受精卵的動物極朝上排列於孵化盤中覆蓋溼沙,移人孵化房內孵化。孵化房要求相對溼度為80%,孵化沙溼度也近於80%***即手抓成團鬆開即散時***,溫度要求恆定在28℃~32℃ ,經過45天左右,即可產出稚鱉。稚鱉在孵化房內用塑料盆暫養1周左右即可移出室外水池培育或出售。

  黃沙鱉養殖的稚鱉的培育

  孵化殼1周左右,體重在3克 5O克左有的一般稱作稚鱉。此階段的培育最好是在5平方米一,10平方米的水泥池中進行,水泥池配有晒臺和食臺約2平方米,水深0.5米左右,1/3水面放水葫蘆。稚鱉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20只,投喂黃粉蟲、絞碎的魚肉、鴨肝及市售稚甲魚配合飼料,投喂量為鱉體重的5%,分5次投喂***量少次多***,這個過程大約1個月左右。

  黃沙鱉養殖的幼鱉培育

  每隻50克~250克的鱉稱為幼鱉。一般選用10平方米~30平方米的沙泥池作為幼鱉培育池。配有晒臺和食臺2平方米~6平方米,水深0.8米左右,1/3水面放水葫蘆,幼鱉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10只,以投喂市售幼甲魚配合飼料為主,加適量的小蝦、小魚、螺、貝、青菜、畜禽下腳料等,投喂量為鱉體重的4%左右,分早、中、晚3次投喂,大約180天左右即可達到每隻鱉250克的規格。在水溫穩定於25%以上時,可放到室外養殖。

  黃沙鱉養殖的種鱉選擇

  種鱉指作為繁殖用的鱉。在自然條件下,因氣候的影響,天敵危害,鱉不但生長髮育緩慢,而且成活率低,加上多年來濫捕濫捉,野生資源幾乎頻臨滅絕。因此,採用人工方法強化對種鱉的培育,是解決鱉種來源,發展養鱉生產的主要關鍵。種鱉的選擇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年齡:江蘇地區一般3齡以上即0.25公斤以上的雌雄鱉就有交配行為,性腺發育基本成熟。而在臺灣南部、海南島等地只需2―3齡;華北地區則需6年以上。本人認為,適合做種鱉的鱉齡應該雌鱉性成熟年齡加1齡,作為最小繁殖年齡,一般5齡適中。野生鱉的年齡較難測定,因此選擇時注意體重在0.5―1公斤以上為標準。這種規格的鱉產卵次數多,***每年產卵3―4次***,每次產卵數量也多***每次9―22枚***,孵化率高***95%以上***,孵出的稚鱉健壯***成活率98%以上***。

  2.體質健壯:首先看外形是否正常,面板是否光亮,還要注意種鱉應體大、體重、裙邊肥厚、背甲後緣硬有皺紋。這種鱉營養狀況好,體質強壯,繁殖力強。另外,在市場購買種鱉時,應注意鱉是否受傷,活動情況是否正常。

  3.選用人工養殖的鱉:全人工養殖的種鱉有利於提高繁殖率,經人工培育出來的鱉基本適應人工養殖的條件和環境,鱉齡易鑑別,所以比選用野生鱉做種鱉好,若野生鱉人工飼養時間長、密度合理、水質清新,則較難以與人工養殖區別開來。

  4.鑑別雌雄:選優良種鱉要嚴格鑑別雌雄,按1:3標準合理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