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有什麼習俗

  立冬節氣是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至於立冬這個節氣往往會有哪些習俗呢?以下便是小編為大家所帶來的立冬節氣的習俗,希望各位會喜歡!

  立冬節氣的習俗活動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在現在,人們在立冬之日,也要慶祝一下。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

  1.天子迎冬

  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後世大體相同。《呂氏春秋。盂冬》:“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稷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晉崔豹《古今注》:“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巖叟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

  2.民間賀冬

  賀冬亦稱“拜冬”,在漢代即有此俗。東漢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進酒餚,賀謁君師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們更換新衣,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代“至日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賀尊長,又交相出謁。細民男女,亦必更鮮衣以相揖,謂之”拜冬。“***見顧祿《清嘉錄》卷十一***。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3.立冬游泳

  現在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冬泳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是冬季人們喜愛的一種鍛鍊身體的方法。

  4.立冬食補

  立冬節氣的食俗

  1、南方熱補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2、北方餃子

  在食俗方面,立冬則有吃倭瓜餃子的風俗。立冬時,到市場買倭瓜,已很少見。這種倭瓜是夏天買的,存在小屋裡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做餃子餡,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同時,古代認為瓜代表結實,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

  立冬的農事活動

  立冬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東北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三秋”已接近尾聲;江南正忙著搶種晚茬冬麥,抓緊移栽油菜;而華南卻是“立冬種麥正當時”的最佳時期。此時水分條件的好壞與農作物的苗期生長及越冬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秋收冬種

  這時節正是秋收冬種的大好時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氣,搞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證入庫質量。冬小麥播種要抓緊,注意收聽氣象預報,巧用天時,下雨早播,不如搶晴略為遲播,以保證播種質量力求做到帶櫱越冬,防止年內拔節,並儘量擴大冬種面積,減少空閒田。各地要抓好冬種、冬修水利、冬季積肥工作。

  蔬菜農事

  立冬後要及時做好大棚搭建工作。同時,做好大棚蔬菜管理,白天氣溫高時可在背風口揭膜通氣,晚上要注意做好大棚密封工作。

  華北及黃淮地區一定要在日平均氣溫下降到4℃左右,田間土壤夜凍晝消之時,抓緊時機澆好麥、菜及果園的冬水,以補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間小氣候環境,防止“旱助寒威”,減輕和避免凍害的發生。

  江南及華南地區,及時開好田間“豐產溝”,搞好清溝排水,是防止冬季澇漬和冰凍危害的重要措施。

  畜牧農事

  生豬秋季防疫工作,著重做好補針工作;耕牛加強放牧,吃足草料;在冬季來臨之間,開展一次驅蟲工作。放牧時,儘量讓山羊吃足草料多長膘;長毛兔秋繁工作,未配種的及時配上種;有養鵝習慣的農戶趕緊引進苗鵝飼養,飼養70日齡正趕上春節,可賣上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