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網際網路思維

  工作中的網際網路九大思維,您都瞭解嗎

>

  一、網際網路思維五大轉型原則:

  1、專注:畢其功於一役,做到極致。

  2、無界:專業與人文,理性與感性的交匯。

  3、精益:迭代推進,臻於完備。

  4、媒體化:有愛就有傳播。

  5、協作:傳統組織的變形與再造。

  二、網際網路的9大思維

  1、使用者思維。是指在價值鏈各個環節中都要“以使用者為中心”去考慮問題。作為廠商,必須從整個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建立起“以使用者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只有深度理解使用者才能生存。沒有認同,就沒有合同。

  法則:得“屌絲”者得天下;兜售參與感;體驗至上。

  2、簡約思維。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爆炸,使用者的耐心越來越不足,所以,必須在短時間內抓住他!

  法則:專注,少即是多;簡約即是美。

  3、極致思維。就是把產品、服務和使用者體驗做到極致,超越使用者預期。什麼叫極致?極致就是把命都搭上。

  法則:打造讓使用者尖叫的產品;服務即營銷。

  4、迭代思維。這裡的迭代思維,對傳統企業而言,更側重在迭代的意識,意味著我們必須要及時乃至實時關注消費者需求,把握消費者需求的變化。

  法則:小處著眼,微創新;精益創業,快速迭代。

  5、流量思維。流量意味著體量,體量意味著分量。“目光聚集之處,金錢必將追隨”,流量即金錢,流量即***,流量的價值不必多言。

  法則:免費是為了更好地收費;堅持到質變的“臨界點”。

  6、社會化思維。社會化商業的核心是網,公司面對的客戶以網的形式存在,這將改變企業生產、銷售、營銷等整個形態。

  法則:利用好社會化媒體;眾包協作。

  7、大資料思維。大資料思維,是指對大資料的認識,對企業資產、關鍵競爭要素的理解。

  法則:小企業也要有大資料;你的使用者是每個人。

  8、平臺思維。網際網路的平臺思維就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平臺模式最有可能成就產業巨頭。全球最大的100家企業裡,有60家企業的主要收入來自平臺商業模式,包括蘋果、谷歌等。

  法則:打造多方共贏的生態圈;善用現有平臺;讓企業成為員工的平臺。

  9、跨界思維。隨著網際網路和新科技的發展,很多產業的邊界變得模糊,網際網路企業的觸角已無孔不入,如零售、圖書、金融、電信、娛樂、交通、媒體等等。

  法則:攜“使用者”以令諸侯;用網際網路思維,大膽顛覆式創新。

  未來一定是屬於既能深刻理解傳統商業的本質,也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人。不管你是來自傳統行業還是網際網路領域。未來一定屬於這種O2O“兩棲人才”。
 

  三大核心

  什麼是網際網路思維?

  這個話題我應該不用再講了,我是網際網路思維堅定地使用者者。網際網路思維絕對不僅僅是做好產品、粉絲經濟、微信運營這麼簡單,網際網路將對我們傳統商業底層結構進行一次重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為什麼沒有蒸汽機思維?秦始皇統一六國時候也不知道當時叫作封建社會,網際網路思維只是對這個時代一些顯性特徵的定義而已。大家不要糾結於詞彙或者概念本身,要關注其帶來的深刻影響。

  我在《網際網路思維獨孤九劍》這本書裡已經給大家呈現了我1.0版本的思考與總結,講了9點。最近有一些迭代,我把它總結為三點:

  第一,使用者思維。

  使用者思維是網際網路思維的第一核心,這個已經毋庸多言。其他思維都是使用者思維在價值鏈不同層面的延展。雷軍所謂“專注、極致、口碑、快”都是使用者思維的體現,周鴻禕所謂“體驗至上、免費策略”也都是使用者思維的體現。

  第二,資料思維。

  用資料驅動商業決策,是網際網路企業很典型的特徵。從桌面網際網路到移動網際網路,再到iot***萬物互聯***,都是逐漸資料化的過程。萬物互聯的本質是萬物資料化。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的融合,最後都變成了資料。資料思維是另外一個關鍵思維。

  第三,生態思維。

  《失控》這本書,絕大多數理念都是生態思維。企業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將不再是產品售賣型的交易關係,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邊界也不再那麼明顯;老闆與員工之間的關係也不再是簡單的僱傭關係,而變成了合夥關係,大家是利益共同體,自組織也將成為非常重要一種組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