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語文敦煌壁畫教案

  對於語文教師而言,如果沒有好的教案,課堂教學就會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為此,下面就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下語文s版,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語文s版

  教學目標:

  1.知道敦煌莫高庫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為我國璀璨的古代藝術而驕傲。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能在詞語中正確認識讀多音字“佛”;能正確讀寫並理解16個新詞語。

  3.能照樣子用“不僅……還……”造句;能抓住重點詞語縮寫句子;能按照課文給句子加上正確的標點符號。

  4.能找出重點詞句,正確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能按照課文內容回答有關問題;能背誦課文第4、5自然段。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在中國古代藝術寶庫中有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敦煌莫高窟。今天我們就要走近它,瞭解它。

  ***二***瞭解自學情況。

  1.標自然段、圈生字、劃新詞。

  2.說說每個自然段的大概意思。

  ***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紹了敦煌莫高窟是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第二自然段,簡要地描述了莫高窟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第三、四、五自然段,有面、有點地具體描寫了敦煌壁畫的豔麗多姿和栩栩如生。全文結構是:總寫——分述。***

  3.學習生字、新詞。

  A、容易錯的字:尊——遵奏——揍、湊

  B、多音字:佛***佛像***、***彷彿***

  C、詞語:亭臺樓閣——亭子、平臺、樓房、高閣***四周開窗可憑高遠眺望的樓***,泛指風景區或庭園裡的各種建築物。

  舒展——伸展。

  ***三***作業指導

  1.抄寫生字;

  2.複述課文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第一自然段。總寫“莫高窟”。

  重點詞語:世界聞名。藝術寶庫。

  具體寫法:用數字說明。

  ***二***第二自然段。簡要地介紹莫高窟的佛像。

  抓“最大的佛像”“最小的佛像”印證第一句“每一尊佛像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三***學習第3——5自然段。

  1.第3自然段。用概括的語言總的寫了壁畫的內容:勞動、藝術表演。

  2.第4自然段。重點段。著重描寫了一幅畫。重點詞:豔麗多姿。

  這一段哪些句子寫出了敦煌壁畫的“豔麗多姿”?

  用“有的……有的……”句式表現內容。

  重點句:“其中一個……”比較下列句子

  A、她提起腿,伸出兩臂,把琵琶舉到腦後撥琴絃。

  B、她輕提著腿,舒展兩臂,把琵琶高高地舉到腦後,撥動琴絃。

  3、第五自然段,寫了作者的感受。比較句子

  眼前的一切都是活的。

  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

  ***四***作業指導

  1.《練習冊》作業。

  2.背誦課文第4、5自然段。

  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敦煌壁畫原文

  在古代的“絲綢之路”上,在我國西北部的荒漠中,坐落著舉世聞名的文化藝術寶庫——敦煌石窟。敦煌石窟是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石窟的總稱,是我國乃至世界上壁畫最多的石窟群。

  敦煌石窟的壁畫規模巨集大,風格各異。站在那連綿不絕的畫作前,我們彷彿回到古人生活的時代。無論是行筆還是用色,每個朝代不同的繪畫風格都歷歷在目。如漢代出獵圖的古樸,唐代服飾的絢麗,宋代人物的拘謹……正如國畫大師張大千所說:“敦煌壁畫代表了北魏至元一千年來我們中國美術的發展史。”

  敦煌壁畫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壁畫大體可分為佛像畫、神怪畫、故事畫、山水畫等七種。其中,故事畫又分為五種,畫面生活氣息濃郁,情節動人有趣,反映了古代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在莫高窟第二百九十窟中,有按順序繪製的八十七幅壁畫,描繪了佛祖釋迦***jiā***牟***móu***尼從出生到出家的全部情節。這樣的長篇鉅製連環畫,在我國佛教故事畫中是罕見的。另外,著名的張騫***qiān***出使西域的故事就繪製在莫高窟第三百二十三窟的北壁西端上。這幅壁畫是現存的最早印證“張騫出使西域”這段歷史的繪畫作品。

  這些豐富多彩的壁畫,有的描繪了古代勞動人民打獵、捕魚、耕田、收割的情景,有的描繪了人們奏樂舞蹈、表演雜技的場面,還有的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風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飛天。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反彈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綵帶飄拂,漫天遨遊;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看著這些精美動人的壁畫,就像走進了燦爛輝煌的藝術殿堂。

  敦煌壁畫巧奪天工,技藝精湛。在莫高窟第二百五十七窟中,有一組壁畫描述了九色鹿捨己救人的動人故事。在根據經文繪製的莫高窟壁畫中,它是最完美的連環故事畫。這組壁畫分為九個橫向的場面,人和動物多取側面,背景山水了【liǎo】無皴***cūn***擦,線條有力,色彩濃重,造型具有裝飾性。故事的畫面從兩頭開始,畫到中間結束,真可謂別具一格。更令人驚奇的是,那時候的畫家就已經吸收外來藝術中的“凹***āo***凸法”來用色:用深色染外緣,中間漸淺,用白粉點最亮的部分。這樣,整幅畫面如同一塊精美的浮雕,遠近高低,層次清晰。這些體現了當時中外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藝術瑰寶,令人歎為觀止。

  為了向世人介紹璀璨***cuǐcàn***奪目的敦煌壁畫,讓精湛的敦煌繪畫藝術永久流傳於世,許多著名的畫家都為之耗盡心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國畫大師張大千。張大千在狹窄的洞窟裡,就著昏黃的燭光,孜***zī***孜不倦地臨摹***mó***壁畫,歷時兩年多,完成了近三百件作品。張大千的這一工作對敦煌藝術的傳承、對民族與人類文化遺產的弘揚,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臨摹壁畫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在臨摹的過程中,張大千深深地感受到古代畫師工作的辛苦。他感慨地說:“我在敦煌工作,有多方面幫忙都感覺非常困難,揣想起來,古人比我們更困難。我們在敦煌的時候還有洋蠟燭,雖然不太好,總比油燈好得多。古人在洞中繪畫,由於光線不夠,其困難是可想而知的。……天花板往往幾丈高,要畫屋頂,一定要躺著才能夠畫。但古人的畫雖然在天花板頂上,也沒有一處軟弱的。還有靠近地面的地方,離地只有二尺高,要畫一尺或八寸的人物,畫的還是一個大故事。這麼小的人物,叫我們放在桌子上來畫,已經覺得很辛苦了,而他們卻在地上側躺著畫,比仰天畫還要難。”然而,就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古代的畫師們卻創造出如此卓越的藝術成就。他們的精神和意志,讓我們感慨萬千。

  敦煌壁畫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藏有敦煌壁畫的莫高窟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它同長城、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等世界文化遺產一樣,是中華民族古老文明的象徵,同時也是人類創造精神文明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