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鯨教案及原文

  如果沒有好的語文教案,語文課堂教學就會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同時如果預設不圓滿,就會影響生成效果,教學質量也會大打折扣。所以,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五年級上冊語文鯨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鯨原文

  不少人看到過象,都說象是很大的動物。其實還有比象大得多的動物,那就是鯨。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裡,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顎,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裡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鯨生活在海洋裡,因為體形像魚,許多人管它叫鯨魚。其實它不屬於魚類,而是哺乳動物。在很遠的古代,鯨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樣,生活在陸地上。後來環境發生了變化,鯨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陸地的淺海里。又經過了很長很長的年代,它們的前肢和尾巴漸漸變成了鰭,後肢完全退化了,整個身子成了魚的樣子,適應了海洋的生活。

  鯨的種類很多,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須鯨,沒有牙齒;一類是齒鯨,有鋒利的牙齒。

  鯨的身子這麼大,它們吃什麼呢?鬚鯨主要吃蝦和小魚。它們在海洋裡遊的時候,張著大嘴,把許多小魚小蝦連同海水一齊吸進嘴裡,然後閉上嘴,把海水從須板中間濾出來,把小魚小蝦吞進肚子裡,一頓就可以吃兩千多公斤。齒鯨主要吃大魚和海獸。它們遇到大魚和海獸,就凶猛地撲上去,用鋒利的牙齒咬住,很快就吃掉。有一種號稱“海中之虎”的虎鯨,常常好幾十頭結成一群,圍住一頭三十多噸重的長鬚鯨,幾個小時就把它吃光。

  鯨跟牛羊一樣用肺呼吸,這也說明它不屬於魚類。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出海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裡的噴泉一樣;等肺裡吸足了氣,再潛入水中。鯨隔一定的時間必須呼吸一次。不同種類的鯨,噴出的氣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樣:鬚鯨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細又高;齒鯨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粗又矮。有經驗的人根據水柱的形狀,就可以判斷鯨的種類和大小。

  鯨每天都要睡覺,睡覺的時候,總是幾頭聚在一起。它們通常會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頭朝裡,尾巴向外,圍成一圈,靜靜地浮在海面上。如果聽到什麼聲響,它們立即四散遊開。

  鯨是胎生的,幼鯨靠吃母鯨的奶長大。這些特徵也說明鯨是哺乳動物。長鬚鯨剛生下來就有十多米長,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長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兩三年就可以長成大鯨。鯨的壽命很長,一般可以活幾十年到一百年。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鯨教案

  一、教材簡析

  《鯨》是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這類課文較之其他型別的課文知識性較強。課文介紹了鯨的形體特點、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本文在表達上運用列舉數字、比較、舉例、比喻等多種說明方法,對鯨的特點作通俗的說明。同時,作者準確用詞,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大特點。

  選編本文的意圖是使學生了解鯨的一些知識,學習作者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同時,通過學習本文培養學生探索動物世界的興趣。

  《鯨》是第三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與其它三篇課文是全冊中唯一的一組說明文。根據教材編排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5——6年級的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的基本說明方法”,本課在讀寫方面將承擔雙重任務,即:重點訓練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想,體會課文不同的表達方法,並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練習中去。

  二、學情分析

  本文文字淺顯,條理清晰,融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體,學生樂讀易懂。除鯨的進化過程這一內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外,其他內容均可在反覆朗讀中充分理解,但根據以往學習說明性文章的經驗來盾,學生只對被說明的事物本身感興趣,他們對文章的閱讀,對知識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課文介紹了什麼”的層面上,而忽視“課文是怎樣介紹的”,即表達方法的深層次探究,缺乏自覺探究的意識和慾望。那麼,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喚起學生深入探究的慾望,便成了教學本文首要考慮的問題。對於文章中運用的多種說明方法,學生已在以前學過的《太陽》等說明性文章中有所瞭解,但只是一種概念化的感知。能真正體會到文章的說明方法並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還是比較困難的。另外,大部分學生對“鯨”這種動物很陌生,有的甚至還是第一次聽說。因此,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注意課內外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渠道,在本課的教學中也顯得尤為重要。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針對學生實際,制訂以下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正確讀寫“目前、上顎、哺乳、退化、垂直、判斷”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鯨的特點,進化過程,種類和生活習性等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探索海洋動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認識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方法。

  學習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運用多種方法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鯨的一些知識,體會作者的說明方法,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實踐中去。

  教學難點:理解鯨的進化過程

  四、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這理念,本設計力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閱讀空間,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體驗與課文展開零距離對話,體現在閱讀實踐中自讀、自疑、自悟、互評、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

  2、“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語言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因此,本課教學力求為學生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設計多層次、多角度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真正的與文字對話,與文字交流,並在交流中產生成就感,使生與生、師與生之間的對話,成為自主閱讀後的深層次需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趣,引發猜想

  1、有一種海洋裡的動物,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的嘴裡,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顎。這種龐大的動物就是鯨。誰能簡單的說說對鯨的瞭解?

  2、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有關鯨的課文。***板書:鯨***,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放手試讀,整體感知。

  1、出示自讀提示,初讀課文。

  1***藉助拼音讀準字音,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2***藉助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標出自然段,畫出課文中你不知道的有關鯨的知識。

  4***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學生自學。

  3、交流

  1*** 指名讀課文,檢查課文的朗讀情況。

  2***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三、反覆朗讀,確保正確連貫。

  四、強化生字詞的認讀。

  五、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提出需要注意的問題。

  2、教師範寫:“顎”“濾”,學生書空。

  3、學生練習,注意坐姿。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聽寫,指名範寫,檢查反饋。

  2、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圍繞話題,對話交流。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鯨的?又是怎樣把鯨的這些特點介紹清楚的?

  2、小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1***鯨的體型大

  a、指名讀相關的句子。

  b、教師總結:作者在說明時列舉了許多數字,這種用數字來說明事物的方法叫:“列數字”;列舉了人們熟悉的事物作對比,這種方法叫作比較。今後我們的習作也要運用這樣的說明方法,使文章更清楚更明白。

  c、指導朗讀

  d、師總結說明方法:舉例子

  三、課堂練筆

  1、根據課文的介紹和自己瞭解的資料,以“鯨的自述”為內容完成練筆。

  2、學生練筆。

  3、交流

  四、總結

  【板書設計】

  鯨

  體型龐大 十六萬公斤 四萬公斤

  哺乳動物 體型像魚

  種類 鬚鯨 齒鯨

  生活習性 食物 呼吸 睡覺 生長

  *** 列數字 作比較 打比方 舉例子----------說明方法***

  《 鯨 》教學設計***初稿***及研課討論記錄

  教學內容《鯨》主備人

  備課組長時 間地 點

  參與人員

>>>下一頁更多有關“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鯨教案”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