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口腔保健技術規範

  從6歲開始恆牙不斷萌出,乳牙依次脫落,形成乳牙恆牙混合牙列階段,直到15歲左右,恆牙全部萌出為止,這是人一生中生長髮育最活躍最關鍵的階段,也是兒童頜骨和牙弓發育成長的重要時期,是口頜及顱面形態的主要形成和功能完善期;此階段也是齲病、牙齦炎患病的高峰時期。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一、目的

  通過定期對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檢查,並對家長進行口腔保健指導,提高家長和兒童的口腔健康意識,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口腔衛生保健知識和技能,培養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預防兒童齲病等口腔疾病,提高兒童健康水平。

  二、服務物件

  轄區內0~6歲兒童。

  三、內容與方法

  在兒童健康檢查時,進行口腔保健指導和口腔疾病篩查,並指導選擇相應的干預措施。

  ***一***問診。

  詢問兒童的餵養、飲食及口腔護理情況,瞭解是否喜食甜食、進食甜食的頻率,是否有吮指、咬脣、吐舌、口呼吸等不良習慣,是否使用安撫奶嘴,口腔清潔、刷牙等衛生習慣。

  ***二***口腔疾病篩查。

  1.面部檢查。檢查是否有脣裂、顎裂等顏面發育異常。

  2.牙齒、口腔黏膜和舌繫帶的檢查。檢查牙齒的數目、形態、顏色、排列、替換及咬合情況,乳牙有無早萌、滯留、反咬合。檢查有無口腔潰瘍、鵝口瘡、舌繫帶過短等異常。

  3.齲齒檢查。檢查牙齒是否有褐色或黑褐色改變,或者出現明顯的齲洞。

  ***三***口腔保健指導。

  根據兒童的年齡階段,從牙齒髮育、飲食、口腔衛生指導等方面予以宣傳教育。

  1.餵養。提倡母乳餵養,牙齒萌出以後規律餵養,逐漸減少夜間餵養次數。人工餵養兒應當避免奶瓶壓迫其上下頜,不要養成含著奶瓶或含著乳頭睡覺的習慣。牙齒萌出後,夜間睡眠前可喂服1~2口溫開水清潔口腔;建議兒童18個月後停止使用奶瓶。

  2.飲食習慣。減少每天吃甜食及飲用碳酸飲品的頻率,預防齲病的發生;牙齒萌出後,進行咀嚼訓練;進食富含纖維、有一定硬度的固體食物;培養規律性的飲食習慣,注意營養均衡。

  3.牙齒萌出。乳牙萌出時嬰兒可能出現喜歡咬硬物和手指、流涎增多,個別嬰兒會出現身體不適、哭鬧、牙齦組織充血或腫大、睡眠不好、食慾減退等現象。待牙齒萌出後,症狀逐漸好轉。建議這一時期使用磨牙餅乾或磨牙棒以減輕症狀。

  4.口腔清潔。注意兒童的口腔清潔,尤其在每次進食以後。牙齒萌出後,家長應當用溫開水浸溼消毒紗布、棉籤或指套牙刷輕輕擦洗嬰兒牙齒,每天1-2次。當多顆牙齒萌出後,家長可選用嬰幼兒牙刷為幼兒每天刷牙2次。3歲以後,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可開始教兒童自己選用適合兒童年齡的牙刷,用最簡單的“畫圈法”刷牙,其要領是將刷毛放置在牙面上,輕壓使刷毛屈曲,在牙面上畫圈,每部位反覆畫圈5次以上,牙齒的各個面***包括脣頰側、舌側及咬合面***均應刷到。此外,家長還應每日幫兒童刷牙1次***最好是晚上***,保證刷牙的效果。當兒童學會含漱時,建議使用兒童含氟牙膏。

  5.糾正不良習慣。幼兒期儘量不用安撫奶嘴;糾正吮指、咬脣、吐舌、口呼吸等不良習慣。

  6.口腔健康檢查。兒童應該在第一顆乳牙萌出後6個月內,由家長選擇具備執業資質的口腔醫療機構檢查牙齒,請醫生幫助判斷孩子牙齒萌出情況,並評估其患齲病的風險。此後每半年檢查一次牙齒。

  7.區域性應用氟化物預防齲病。3歲以上兒童可接受由口腔專業人員實施的區域性應用氟化物防齲措施,每年2次。對齲病高危兒童,可適當增加區域性用氟的次數。

  8.窩溝封閉預防齲病。窩溝封閉是預防磨牙窩溝齲的最有效方法。應當由口腔專業人員對兒童窩溝較深的乳磨牙及第一恆磨牙進行窩溝封閉,用高分子材料把牙齒的窩溝填平,使牙面變得光滑易清潔,細菌不易存留,達到預防窩溝齲的作用。

  ***四***轉診。

  出現以下情況之一者,應當予以及時轉診至上級婦幼保健機構或其他醫療機構的相關口腔專業門診進一步診治。

  1.脣裂、顎裂等顏面發育異常。

  2.舌繫帶過短。

  3.乳牙早萌或滯留。

  4.乳牙反咬合。

  5.齲齒。

  四、工作要求

  ***一***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應當為兒童和家長提供口腔健康指導,為兒童提供定期口腔疾病篩查服務,宣傳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發現異常及時進行轉診。

  ***二***從事兒童口腔保健工作的醫護人員應當接受兒童口腔保健專業技術培訓,並取得培訓合格證書。工作中應當嚴格按照原衛生部疾控局印發的口腔保健相關技術規範執行。

  ***三***口腔檢查應當在自然光線或良好照明條件下進行。認真填寫檢查記錄,追訪轉診結局。

  五、考核指標

  0~6歲兒童口腔疾病篩查覆蓋率=***該年轄區內接受口腔疾病篩查的0~6歲兒童人數/該年轄區內0~6歲兒童人數***×100%

  兒童口腔保健小常識

  兒童為什麼容易患齲齒?

  小兒易患齲齒是因為小兒愛吃細軟的食物,比如糕點、餅乾、糖果、果汁等。這些食物含糖多,又易粘在牙上不容易清除。對細菌的繁殖有利。在加上小兒剛萌出的牙齒並不完善,鈣化程度低,耐酸性差,自然更容易被腐蝕。另外小兒乳牙硬組織厚度只有2毫米,齲洞很容易穿透牙齒表層進入深層,進展很快。

  二、乳牙齲齒要治嗎?

  很多家長會有誤區,認為乳牙遲早要換掉,患了齲齒不治也沒關係,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兒童6月至6歲時的牙列叫乳牙列,乳牙列的缺失,小則影響咀嚼功能、影響恆牙的發育萌出;大則影響兒童的生長髮育和發音,面型等。小兒乳牙齲發展快,破壞廣,不僅造成牙齒組織損害,還可帶來其它一些區域性及全身性的危害,因為齲洞只要一形成就不可能自愈。乳牙一旦出現齲壞,要進行充填治療。如果齲壞過深,或患牙曾出現疼痛,應儘早進行牙根治療等,防止恆牙胚受損害。

  三、預防齲病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養成良好的刷牙**慣。飯後用溫開水漱口,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時間不少於2-3分鐘。牙刷和牙膏要選用兒童專用的產品,牙刷要2-3個月後更換一次。刷牙順序為:由前向後,由外向裡。刷上牙時由上向下刷,刷下牙時由下往上刷,刷咬合面時先來回橫刷幾遍,刷去牙齒表面的汙垢,再上下來回豎刷,清除牙縫裡的殘留物。

  2.平時要注意牙齒衛生,保護好牙齒。平時要少吃糖果,尤其是臨睡前不要吃糖,預防齲齒。此外,要注意平時的衛生**慣,不咬手指頭,不咬鉛筆頭等異物,不用舌頭舐牙齒。

  3.如果牙齒有病,應及時就醫。遇有蛀牙壞牙,應予以修補或拔除。

  附:牙齒常識

  人的一生總共有兩副牙齒:乳牙和恆牙。

  乳牙:是人的第一副牙齒,共20顆。從出生後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到3歲時基本長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