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後跟突然腫痛是什麼原因

  腳後跟疼痛是很多老年人容易出現的病症,有少部分腳後跟疼痛是由於足跟部骨質增生或者長骨刺造成的,但大部分足跟疼痛患者到醫院去檢查,卻不會查出什麼問題。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腳後跟突然腫痛的原因,資料僅供參考。

  腳後跟突然腫痛的原因

  絕大多數的腳後跟疼痛都是由於韌帶發炎引起的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覆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

  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係,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鞋子是引起後跟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腳部的骨骼,肌肉和韌帶承受著人的整個體重,這就要求鞋子充分地支援足弓,使腳掌受力均勻,使韌帶得到適當的放鬆。

  腳過度疲勞。有的人由於工作需要,例如售貨員,每天站立的時間較長,則可以採用改變站姿的方法,前傾和後傾站立相交替或者時而扶著櫃檯放鬆一下腳關節。

  真正瞭解原因之後,我們才會在生活當中,時刻提醒自己,避免那些會導致腳底出現疼痛的事情,保護我們的腳底健康。

  怎樣預防腳後跟疼

  1、養成良好的足部衛生習慣。每日用熱水泡腳,保持其清潔和良好的血液迴圈,減輕區域性炎症,有助於足部的健康。

  2、科學的選擇鞋子。穿鞋有講究。鞋的大小要合適,質地柔軟、寬鬆,能讓所有腳趾平放和略為活動。鞋底要有一定的厚度,外硬裡軟,尤其鞋跟裡面要有彈性,鞋內最好墊有薄的鞋墊,這樣能將自身的體重平均分配,鞋底過薄過軟還容易損傷足部。

  3、長途行走或長時間站立時,要有科學的步態及姿勢,要學會走路,要注意間斷休息,避免足部持續負重,防止足部過度疲勞。

  4、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如:散步、游泳、打太極拳等,持之以恆,就可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使骨的韌性增加,骨質增長,有助於預防跟痛症的發生。對於行動不方便的患者,在家裡每天可做足部肌肉的收縮鍛鍊,以增強足底肌的肌力,減緩韌帶退變鬆弛的進展。

  5、均衡、高鈣飲食,可以使跟骨骨質疏鬆的狀況得到改善。可從食物中攝取含有鈣質的食品,如:蝦米皮、海帶、紫菜、酥魚、海藻、芝麻醬等。動物骨頭湯中含鈣也很豐富,多食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新鮮的蔬菜和水果,能促進鈣的吸收,對骨質基質形成有利。

  6、保持體重在正常範圍內,儘量做到不超重,以減輕足部的壓力。

  三個中醫治療腳跟疼痛的方法

  一、按摩穴位強腎止痛

  穴位按摩是簡單有效的健身方法,在古代養生過程中,有幾個大穴是公認的增強腎氣的穴位,一個是足底的湧泉穴,一個是足內踝處的太溪穴,一個是肚臍下三寸的關元穴,另外還有足三裡和三陰交這兩個穴位,堅持每天每個穴位按摩三分鐘,能夠有效的增強元氣,緩解足跟疼痛,腎氣足了,身體也會變得更加健康。

  二、艾草泡腳活血通絡

  腎為先天之本,腎氣是人體氣血執行的動力所在,老年人腎氣虛弱,氣血執行不暢,足跟這種末梢部位難以得到能量供應,所以變得瘀滯不通。俗話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使用艾草泡腳,能夠疏通足部的經絡,促進氣血執行,也就能消除足跟部的疼痛。

  艾葉在藥店都有出售,很便宜,每天晚上抓一大把放入盆中用沸水沖泡,然後加入適量冷水調節水溫,將腳泡入其中半小時,堅持一週,足跟疼痛就會大為緩解,長期堅持會根除疼痛症狀。

  三、足跟鍛鍊消除疼痛

  經常活動足跟,是緩解和消除足跟疼痛很有效的辦法。在家中,可以一手扶牆面支撐身體,用雙腳跟著地,前腳掌抬起,隨著膝蓋的彎曲而對足跟施加壓力,邊活動邊注意更換足跟與地面的接觸點,以使足跟部都能受到鍛鍊,這樣做個一兩次,足跟疼痛的症狀就會立刻緩解,時間長了,足跟處的氣血暢通了,症狀就會得到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