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育兒知識大全

  156. 正確認識學前期的識字教育 學齡前期兒童智力迅速發展,主要表現在隨意運動及口頭言語的發展,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及想象力的發展,創造力的萌芽及發展,好奇多問是其特點,這是學前兒童智力開發的基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學前班育兒知識:怎樣開發學齡前兒童的智力

  學齡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基本方法是:①組織和安排多種遊戲活動,從中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②引導孩子到大自然中學習,不斷髮展孩子的感知覺,發展孩子的言語,以及孩子的各種能力,簡言之就是是玩中學。

  ⑴ 感知覺的培養:感知覺是認識的門戶和基礎,兒童感知覺能力的發展,對於他們以後認識世界,掌握知識,以及從事各種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終生的實踐意義。經常帶孩子觀賞大自然的風光,以擴大他們的視野及開闊他們的眼界,讓孩子多看、多聽、多摸、多聞以促進其各種感知覺功能的發展。

  ⑵ 語言能力的培養:3~6歲是兒童熟練把握口頭言語的時期,良好的言語訓練能加快這一程序。可以通過遊戲、實物、兒歌、識字卡等,教小兒說話,背誦簡單的兒歌及複述簡單的故事,注意正確的發音,培養孩子辨音能力,豐富孩子的詞彙量並讓孩子懂得詞義;利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事物向孩子提問,如外出時問樹葉是什麼顏色等,並要求孩子回答。

  ⑶ 觀察力的培養:大自然千變萬化為孩子觀察提供了最豐富的材料,家長有意識地帶孩子多到戶外活動,並引導他們觀察自然景色及其變化,能大大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如遊戲、泥塑、圖片、幻燈及各種實物等活動,練習兒童觀察能力;引導孩子觀察每件日用口的用途***基本及多種用途***等。同時要培養兒童觀察地隨意性、組織性及順序性。

  ⑷ 記憶力的培養:學齡前兒童的記憶是形象記憶,他們對具體形象的東西比較注意也容易記憶,年齡愈小,圖片、實物、圖畫等在保持和再現所起的作用愈大,可以通過觀察影象、實物等讓孩子講出所見的事物,通過講故事後讓他們複述等來培養其記憶力;要培養孩子的有意記憶﹑理解記憶及記憶的永續性與正確性。

  ⑸ 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的培養:人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是從小培養和發展起來的,學前期兒童的思維是形象思維,培養其思維能力時要注意與具體的形象相結合,如講 “動物”這個概念時,要聯絡孩子在動物園所見到的各種動物,說出這些動物各自特徵及它們的共同點,使孩子真正懂得什麼是動物。可以有意識、有計劃地給小兒安排一些富於想象力的思維能力的活動,如做遊戲、玩魔方等,使其在活動中動腦筋、想辦法,培養其想象力及啟發他們的思維能力,鼓勵孩子多提問,讓孩子預想事情的結果等。

  學前班育兒知識:3~6歲的孩子看什麼書?

  一、3~4歲幼兒的閱讀發展

  您或許會很好奇,那些大字不認幾個的3、4歲孩子,他們都是怎麼看書的?其實,如果父母親從孩子呀呀學語時,就經常和他們一起共讀圖畫書,您就會發覺三、四歲的幼兒對文字系統事實上已經具備了相當多的知識。例如:他們可以指認出熟悉的文字,他們可以指認某些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文字元號,他們會告訴你他們認識《小金魚逃走了》封面標題的“小”,這顯示他們曉得文字不同於一般的圖形,代表著特殊的意義,也有特定的“名字”***字音***。

  1、幼兒可以覺察出文字的不同功能:

  幼兒也能從生活經驗中瞭解到文字系統的”功能”,例如他們知道媽媽貼在冰箱上的購物清單和餐廳裡的選單內容,它們所代表的用處與功能就是不一樣的。

  2、幼兒會模仿與應用書中學來的新字詞:

  經常和幼兒共讀圖畫書,還可以促進他們對口語的理解和表達,他們不但會模仿共讀中所學來的新字眼與複雜的句法,更會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嘗試與應用。

  3、幼兒聽音辨識的能力更加敏銳:

  若父母經常念童謠、兒歌等具韻律的圖書給幼兒聽,幼兒對於“語音”的知覺會更為敏銳,例如他們可以指認出童謠中押韻的字音,也會在喃喃自語的遊戲中自己創作押韻的語句。

  這些看似普通的閱讀能力,其實累積起來,對於孩子的閱讀興趣與未來獨立閱讀能力的養成,可是有大大的影響力呢,所以,父母親可千萬不要輕忽學前階段閱讀歷程的重要性喔!

  學前班育兒知識:5歲兒童都是數學天才

  數學神童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的?科學家們對此還沒有定論。研究人員普遍相信,數學超常兒童的某些特徵肯定與遺傳有關,特別是諸如記憶能力、心算能力、創造能力等認知特徵。但近來的一項研究成果卻對此提出異議。據印度媒體報道,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公佈了一個驚人的研究發現,5歲的兒童都是天生的數學家,在沒有進行正規的教育或傳授相關知識的情況下,他們也能自己掌握數字抽象概念和算術法則。

  人們普遍相信,具有超常數學天賦的兒童大多都是天生的

  19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高斯與阿基米德、牛頓並稱為歷史上三個最偉大的數學家。高斯從小就有過人的才華,他3歲時就發現父親賬簿上的一處計算錯誤;9歲那年,老師讓同學們從1加到100,他立刻就說出了正確的答案:5050;11歲時,他發現了二項式定理。

  被美國媒體尊稱為“數學神童”的亨利——沙弗特,在六歲是就會4位數的演算法,也能用心算算出9位數,10位數的平方根和立方根;九歲時,他能計算圓周率;11歲時,他出版了兩本曆書。由於他的抽象、集中能力很強,最終成為了大學的天文學教授。

  匈牙利數學家埃餌德什被看作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離散數學家,在數論方面的工作尤為出色。這為極具天賦的數學天才,三歲時已能解算3位數的乘法,4歲時就獨自明白了負數的概念。

  被譽為“計算機之父”的馮——諾伊曼是20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他6歲能心算八位數的除法,8歲掌握微積分,12歲就對集合論、泛函數分析等深奧的數學領域瞭如指掌。

  對於一般人來說,數學是枯燥乏味的,但對於數學神童來說,數學是最令人著迷的智力遊戲。在他們看來,解數學題,特別是解難度的數學題是一種極大的享受。有一位數學家這樣形容他心愛的數學:“數學是神祕的殿堂,是絢麗的迷宮,在那裡遨遊其樂無窮。”由於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數學超長兒童在學習中都表現出了不尋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說,他們中的許多人對數學的興趣已到了痴迷的地步。人們相信有數學天賦的兒童不是循規蹈矩教出來的。

  用實驗來證明孩子的數學天分並非易事

  為了搞清楚兒童的數學天分到底是不是個別現象,哈拂大學藝術和科學院的心理學教授伊麗沙白——斯拜克領導的團隊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讓16名5歲的兒童參加一個計算機遊戲,對一個電腦螢幕上的圓點排列進行比較。做法是在計算機螢幕上演示一組10到58個不等的藍色或紅色圓點排列,然後這些點隱藏到盒子中。因為這些點看不見,所以正確回答問題需要“更深的數學感知力”來聯絡這些抽象的數集。

  他們發現,雖然沒有數學符號方面的知識,但5歲的兒童可以在三分之二的規定時間內,連續說出哪一組圓點更大。這些兒童還成功地比較出各圓點排列的大小關係,還使研究人員更加確信這些兒童天生就懂得這些基本的數學概念。這個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家學會的學報上,而目前這份論文已出現在該學會的網站上。

  法國國家醫院研究機構的認知學家斯坦尼斯拉斯——德罕因說;“美國心理學家的這個發現振奮人心,它表明我們人類天生具有計算才能,將可以給學校教育指點出一種新的方式。而它對小學生來說,會使學習數學更簡單並且更加快樂。”德罕因也通過實驗得到了類似的結論,他的實驗物件是亞馬孫河流域的土著印地安人。

  具有數學天才的孩子不僅在右腦處理數字能力更強,而且精力更加集中

  人類天生具有計算才能,那麼具有數學天才的孩子和普通的孩子是否有差別呢?美國心理學家邁克爾——奧博伊利用最先進的功能性共振成像技術,專門研究過幾個在很小時候就已經表現出具有數學天賦的孩子,每當在計算數學題的時候,他們負責處理數學、圖形和音樂的右腦新陳代謝活動比普通孩子活躍6倍或7倍。而且,他們負責協調思維和改善注意力上扮演關鍵角色的大腦前葉活動力也強。但普通孩子在演算數學題的時候,大腦前葉幾乎沒有活動。根據研究,奧博伊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具有數學天才的孩子不僅在右腦處理數字方面有更強的能力,而且大腦前葉也會使他們的精力更加集中。這點一般孩子並不具備的特點

  數學能力是人類智慧結構中最重要的基礎能力之一。每個人的生物學基礎不一樣,對事物的認知和學習能力也不一樣。後天教育干預有可能對先天的大腦生物結構進行調整修飾,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任何一個天資聰穎的人,如果在數學能力的發展關鍵期得不到理想的後天教育也很難成材。

  科學家家發現,數學天才和一般常人的大腦工作方式不同

  法國和比利時的科學家聯合進行一項研究,試圖找出數學天才與一般常人的大拿是否有差別。他們發現,數學家在進行題目演算時,他的大腦中通常負責長期記憶的部分也進入活躍狀態,而一般人則沒有這中現象。科研人員因此推理,數學家在進行演算時使用了更多的記憶力,使速度加快。這個原理與電腦一樣,記憶體越大,速度越快。

  美國和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的一項新測試結果顯示,具有數學天賦的人工大腦工作方式的確有異於常人之處。研究人員共對60名男生進行了測試其中18人被認為是有數學天賦的青少年。測試專案主要是觀看電腦螢幕上閃過的英文字母圖案並作出判斷。

  結果發現,對所有學生來說,其大腦左半球能夠更快的判斷出區域性小字母是否匹配,而右半球對於整體字母形狀的判斷能力更強。這與早先有關大腦左右半球分別更擅長處理區域性和整體視覺圖象的研究結果相吻合。而那些具有數學天賦的中學生,大腦兩個半球在處理區域性和整體視覺訊號方面似乎沒有明顯差異,但在完成需要兩個半球同時工作的任務時,速度要比其他測試物件物件快的多。

  研究人員指出,新測試進一步表明,具有數學天賦的人兩個大腦半球協調和互動能力更強。更擅長在兩個大腦半球間傳輸和整合資訊。這些能力對進行數學推理等非常有用。

  學前班育兒知識:怎樣讓孩子口齒伶俐

  孩子進入小學後,口齒是否伶俐與學習關係很大。這是因為:主觀上,人思考問題總是藉助語言,口語表達清楚,有助於發展思維;客觀上,學習的內容要求口頭語言有進一步發展,口頭語言不行,閱讀、背誦、作文等均會受到影響。因此,發展口頭語言,是學齡期前後的孩子家長始終要注意的大事。

  家長可以利用孩子在家中口頭表達語言的機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孩子進行訓練:

  豐富詞彙詞彙越豐富,口語基礎越雄厚。所以,家長可以讓孩子通過聽、看、抄、造句等多種方式,豐富自身的詞彙“寶庫”。

  訓練朗讀家長要從朗讀課文和說話入手,一句一句地作出示範,並讓孩子反覆朗讀,逐步做到熟能生巧。

  糾正錯誤孩子說話的毛病是“半句話”較多,說話快,不必要的關聯詞多。家長應耐心工作,對語病要注意糾正,然後讓孩子重新說,直到孩子能正確表達為止。

  反覆交流交流是發展口頭語言的最好手段,家長要經常主動與孩子對話、聊天,鍛鍊孩子的口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