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育兒知識文章

  人的個性的初步形成,是從學前期開始的。在學前兒童個性形成中,自我意識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期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篇一

  學前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

  人的個性的初步形成,是從學前期開始的。在學前兒童個性形成中,自我意識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從輕信成人的評價到自己獨立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對自己或別人的評價往往只是成人評價的簡單再現,而且,對成人的評價,有一種不加考慮的輕信態度。例如,他們評價自己是我不是好孩子,是因為“老師說我是或不是好孩子”。到學前晚期,開始出現獨立的評價,漸對成人的評價持有批判的態度。如果成人對兒童的評價不客觀、正確,兒童往往會提出疑問,申辯,甚至表示反感。

  二、從對外部行為的評價到對內心品質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一般只能評價一些外部的行為表現,還不能評價內心狀態和道德品質等。如他“為什麼說你自己是好孩子?”4歲兒童回答“我不打架”或“我不搶玩具”,而6歲的兒童則可以說到一些比較抽象、內在的品質特點,如“我聽話,遵守紀律”或“我謙讓,對小朋友友好。”

  三、從比較籠統的評價到比較細緻的評價

  學前初期兒童對自己的評價是比較簡單、籠統的,往往只根據某一、二個方面或區域性進行自我評價,例如,“我會唱歌”,“我會畫畫”。學前晚期兒童的評價就比較細緻、比較全面些。如,他會說“我會唱歌,也會跳舞,可是就是畫畫不好”。

  在整個學前期,甚至學前晚期,兒童對自己評價的能力還是較差的,成人的態度對兒童的評自我評價有著重大的影響。因此,成人對兒童的評價必須適當、客觀、公正,任何過高、過低或其它不恰當的評價都是有害的。例如,如果成人對兒童說:“你永遠也學不會”,“你總是不會安靜”,“你老是愛打人”等等,兒童就會認為自己真的是毫無希望的人,變得沒有信心。

  篇二

  學會應對挫折才能健康成長

  孩子該怎樣面對挫折?日前,眾多讀者打來電話,向記者訴說了孩子在生活中表現出的種種脆弱。現實表明,危機其實就隱藏在我們身邊,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刻不容緩。

  11月6日,一位姓常的女士打來電話訴說了一件同樣令人痛心的事情:一名曾經非常優秀的高中生因學習壓力太大而服毒自殺。就在自殺前,她還問同學,從七樓跳下來會不會死,同學還以為她開玩笑。誰也沒有想到,上初中時還是當地"知名人物"的她竟選擇了自殺這條路。就在幾個月前,濟南歷城一名女學生因中考成績不理想,而從四樓跳下造成重傷。常女士說,孩子遭受挫折的能力太脆弱了。家長與老師應該反思一下,倘若平時我們多一些挫折教育,可能悲劇也就不會發生。

  遺憾的是,挫折教育始終沒有得到家長與老師的重視。一些老師走的是一個極端,那就是採取各種手段嚇唬、逼迫學生,本意是想激起學生的進取心,但往往變成了打擊學生的自尊心。一名中學生打來電話說,老師曾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斥責一名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他說:"你學習這麼差,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一些家長走的則是另一個極端,那就是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受一點委屈。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女老師講,她曾因故批評了一名學生幾句,沒想到,孩子家長非但不配合老師教育孩子,反而來到學校將老師打了一頓為孩子出氣。這種事情雖屬個別,但孩子打架,家長幫著解氣的事情卻並不少見。"有啥老爸都幫我擺平",有了這種念頭,孩子如何單獨去面對挫折的挑戰?

  好在有些家長與老師已經認識到了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溫室的鮮花生命力永遠比不上山間的野草,讓孩子直面挫折,學會應對挫折,會讓孩子活得更好。"一位學生家長這樣說,"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已經到了非進行不可的地步了。"

  篇三

  超前教育也有“弊”

  當許多年輕的家長忙於為孩子“充電”時,同時也問題百出,有關醫學專家提醒廣大家長———

  在醫院裡,一位孩子的家長向醫生訴說孩子的變化,“孩子自從報了數學班後,雖然比以前運算得快一些,但我也發現他錯得也比以前多了,並且還有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想改都改不過來。”經過一番瞭解後,醫生認為,這是超前教育亂了孩子的方寸。

  據心理學醫生介紹,近幾年來,許多年輕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把早期教育當作教育孩子,提高孩子素質的一項重要內容,併為此投入了許多精力和財力。有的家長從孩子上幼兒園開始,就為孩子選擇了學神算,於是剛滿2歲時就教孩子學寫字,3歲要學算數,4歲學英語,這一現象在城市家庭已相當普遍。其實,過大心理壓力給孩子造成了一種逆反心理,導致孩子厭學。在這些孩子心裡,學習已經讓他們感到沒意思了,天天都有許多需要學習的東西,簡直是太可怕了。

  神經內科專家介紹,家長們挖空心思為孩子選擇各種各樣的班,一心想讓自己的孩子多學一點知識,殊不知單調的學習往往適得其反,加之一些學習班並非正規班,出現了一些與正規教育不合拍的東西,造成了孩子的思維紊亂。諸如有的孩子坐姿不正確,有的孩子寫字就像畫畫一樣,在一個格子裡擠著寫好幾個字,有的學了神算的孩子一做起算術來,更是錯誤百出,這都是錯誤的思維和習慣造成了孩子的正常思維紊亂。

  “孩子天性就愛玩,關鍵是培養孩子的天性。”有關神經內科專家認為,幼兒不是不需要學習,最主要的是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比如學幾何圖形,可以啟發他們,吃過的西瓜是什麼形狀,熱帶魚是什麼形狀,讓孩子對幾何圖形有一個感性認識。孩子神經最興奮的時候,才是孩子學習的最佳時間。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自理能力、具備優良的品質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幼教要完成的任務。而學習有限的幾個字、幾道題、幾個單詞,不但不能讓孩子學到更多的知識,還很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樣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