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論文

  社會的不斷髮展和進步,對人類的活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適應社會的變更,人類就要不斷的學習和提升自身素質,以應對社會環境的變化。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中專幼兒教育心理學課程教學

  一、重視課本理論知識,重視課外實踐,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中專院校開設幼兒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就是以培養學生實際的能力為目標,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目標一體化發展。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課本的理論知識,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幼兒教育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還要教會學生在幼兒教育實踐中能夠充分運用這些原理來分析幼兒教學活動,做到充分運用學習理論去分析幼兒學習活動中產生的心理現象、特點和規律,做到有效地指導幼兒學習與發展,引導學生嘗試解決幼兒學習和指導中的實際問題。教師要教育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將理論知識實際運用到指導幼兒教育活動的實踐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相互依賴、相互共存。

  二、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豐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幼兒教育心理學知識不僅具有很強的抽象性、理論性,還伴有一定的枯燥性。作為學生很難運用抽象、形象的思維來理解這門學科,所以,部分學生就失去了學習這門學科的興趣。對於一些死記理論知識的學生又無法做到用理論知識聯絡和指導實際,所以,部分學生就會產生學無所用的錯誤想法。讓學生建立起學習這門學科的興趣是教師教學的主要責任和目標。只有建立對幼兒教育心理學的興趣,才能做到主動學習、積極好學。所以,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盲目灌輸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先進的教育方式;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充分運用先進技術。教師要利用計算機裝置進行輔助教學,將幼兒教育心理學的理論知識通過多媒體途徑進行展現,改變生硬的知識為靈活生動的圖片、動畫、影片等。通過對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複雜的知識簡單化、死板的內容生動化,激發學生探知和求索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三、利用資訊科技參閱已整合的資源庫,借鑑和創新,實現幼兒教育心理學教學資源的互通與共享

  資訊科技應用於教育行業為教育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資訊科技帶動了教育的現代化模式,推動著新型教育模式的發展,為教師的教學發展提供了資源整合的服務平臺。資訊科技的充分利用促進了教學資源與學習資源的資訊化,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優化過程。在幼兒教育心理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路平臺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借鑑優秀教學的案例,吸取他人教學模式的經驗,通過網路的共享與利用,豐富自身的教學資源與教學經驗,構建科學合理的教育心理學理論體系,從而實現課程教學的豐富性。

  四、創設真實情景,充分運用情景模式加強學生的深刻記憶

  《幼兒教育心理學》的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要求學生學會運用知識理論、方法,通過研究幼兒的各種心理現象與規律設計指導幼兒活動,從而有效地實施幼兒教育活動。幼兒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又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它強調的是理論與實踐應用的綜合性與交叉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重視教學內容,發揮自身的創新力和想象力,根據教學要求設計真實的互動教學情景,通過各種情景的互動模擬,提高學生對於理論知識的理解度,提高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探究他人心理的能力。通過各種實際情景的模擬訓練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刻記憶,從而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總結

  幼兒教育心理學有效教學,要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以各種先進教育手段為媒介,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為準則,通過各種實際有效的方法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有效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範文二:中職教育心理學與學生個性發展分析

  一、面向學生個性發展,加強心理及德育教育

  教育物件由於遺傳因素、所處生活背景環境等不同,個性是有差異的。現代學校的德育目標提倡根據不同型別的學生和各自不同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防止偏廢一方。這是一個發生在我曾任教班級的真實案例:在學校全員德育教育教學工作大背景下,陳茜***化名***成了我任教班級的重點關注物件,這是一個性格非常張揚、極具自我意識的女生:上課老是隨意散漫、不分場合地發表對課堂教師的提問意見,經常無故遲到,不聽課睡覺玩手機,周圍的同學似乎挺怕她這個“大姐大”。陳茜情緒起伏比較大,心情不好時還會嘲諷發火。課後我找她談過話,講了許多道理,她常常很有自己的觀點,談話時對受到的教育沒有太大反感,但不會立即應承,過後依然我行我素。於是我決定給她的家長打電話,希望家長配合管教,對學生形成5+2的有效管理影響模式。出乎意料的是,和家長的聯絡很順利,但家長抱怨說管不住孩子,因為孩子太逆反所以任其發展,只盡可能地提醒她。我似乎明白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任性。然而如果就此放棄與家長的聯絡,更不能找到陳茜這樣表現的問題根源所在。我堅持繼續與家長聯絡溝通,以期瞭解更多關於陳茜的情況。原來,陳茜的家長因為工作很忙,與孩子溝通不順後對孩子的教育開始散漫,任其性格發展,漸漸地,陳茜的學習積極性就更沒有了,形成一種與本質性格不相符的張揚,其實是空虛茫然,想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於是,我決定潛移默化地改變陳茜,讓她成為一個陽光開朗、積極自信、方向感強的孩子。首先,要善於發現並利用學生的閃光點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我通過談話和觀察,瞭解到陳茜是個興趣廣泛的孩子,於是,我在課堂上鼓勵她多參與班級活動,讓她把個人的一些專長髮揮出來。我還邀請她下課後到教師辦公室幫忙,做一些雜務性事務,起初她不是很願意,但又覺得老師都這麼認真邀請她了,所以還是到辦公室幫忙,漸漸地竟開始主動詢問我辦公室的老師們是否有需要她幫忙的地方。這樣的變化一點一點、不知不覺,突然有一天老師們發現這個孩子特別樂於助人、熱心負責。為此,我找機會在班上適時表揚她,漸漸地,我發現她不再像以前那麼自我,變得沉穩和禮貌,待人接物也越來越隨和積極。此間我經常給她家長電話聯絡,家長漸漸重視對陳茜的教育,從以往無可奈何的語氣變得熱情和期待,甚至有一天居然主動打電話問我孩子在學校的近況表現。教育就是抓住學生的個性特點,放手讓學生做她通過努力能做到的事,信任尊重學生,通過自我管理樹立目標和自信。陳茜的變化,班裡的同學和其他老師都有目共睹。我的感觸是在教育管理中,教師首先要發自內心地接納學生,這有助於學生得到恰當的、有針對性的積極期望感,從而讓學生重新認識自己,發展自己,有助於學生在不斷體驗成功的過程中樹立強烈的自信心,獲取更大的發展。

  二、關愛心理輔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

  我任教的班上曾有個學生叫張某,這名學生頭腦靈活,但自控能力差,寧願多做勞動清潔也不願意做家庭作業。開學初幾乎每天受到老師的批評指責,但不奏效。因為該生完成作業的具體情況和問題,我及時和他的家長取得聯絡。在與家長的聯絡中,我感受到家長對孩子能在學校接受老師教育的信任和支援。一方面我很觸動家長對學校教育的信任、理解與支援,一方面提出要求,家長必須配合學校教育,因為單方面教育和影響畢竟是有限的。我細心觀察張某,這是一位很有自己想法但同時非常害羞的學生。每次與張某談話,張某態度都非常誠懇,但顯得比較油滑,似乎油鹽不進,但其實在內心深處還是能接受老師的教育。我意識到這個學生內心渴望被人關注、被人理解和尊重,渴望同學的理解、老師的幫助、家長的呵護。於是我經常找他到辦公室聊天,用談話的方式一點一點地影響他。在日常教學中留意他的進步,並要求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幫助照顧班級內其他愛玩愛動的學生。此後,他的表現明顯有了好轉,與同學關係良好緊密起來。在良性迴圈下,張某的行為習慣有了很大改善,作業開始願意做了,儘管有時作業完成質量不高,但我每次批改作業時都留下評語鼓勵他,到後來這名學生竟然能很認真地完成作業,且上課亂動現象也有意識地在自我控制下得到明顯改善。其實,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心理健康教育實踐證明:只有內心需要得到滿足,才能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才能積極自信地面對他人和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