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育兒知識經驗

  據專家研究顯示,兒童智力的開發在5歲前是至關重要的,佔到其整體教育的90%之多,並且在4歲的時候,孩子的智力已經發展了50%,到了8歲會再發展30%,而最後的20%會在17歲完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篇一

  5歲前寶寶智力如何開發

  據專家研究顯示,兒童智力的開發在5歲前是至關重要的,佔到其整體教育的90%之多,並且在4歲的時候,孩子的智力已經發展了50%,到了8歲會再發展30%,而最後的20%會在17歲完成。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過,教育的目的是學習如何生活,而不是學習具體的知識。因此,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成為自由獨立、豁達樂觀的人,其次才是技能的學習。否則,即使一個人具有再多的知識,但是毫無生氣、每日消沉,也不是成功的人生。

  不過,目前很多家長還是陷在早教的誤區中,因此便出現了對於孩子教育的偏差,這些偏差主要出現在以下三方面。

  1、對早教的理解偏差。有些家長不惜花大價錢聘請老師為其孩子教授琴、棋、書、畫,或者只是單純的教孩子識字、數數、背唐詩,結果只一味的強調知識的學習,而放棄了孩子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培養。

  2、方法的偏差。很多家長只是要求孩子做到最好,而不注重對孩子的能力的培養,也從不傾聽孩子到底喜歡哪些方面的學習,這類家長容易利用金錢與物質誘惑孩子進行學習。還有一類家長只是讓孩子死記硬背,在一直做機械的重複工作,耽誤了孩子的智力開發最佳時期。

  3、.對早教目的的偏差。很多家長認為參加早教是為了將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天才兒童,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早教只是對孩子潛能的挖掘和培養,使其擁有良好的性格,天才少年出現的機率是很小的,家長應該調整自己讓孩子參加早教的目的。

  每個孩子都很喜歡挑戰和探索新鮮事物,家長只要合理的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自主學習,會增加孩子從學習中得到的樂趣,從而主動要求學習。而一味的填鴨式學習,不僅讓孩子過早的進入到了以學習為主的階段,讓孩子失去了美好的童年,更是錯過了孩子智力開發的最佳時期,這樣做是得不償失的。而對於孩子的培養,家長應該更加註重非智力因素的方面,如果一個孩子有努力的信念、克服困難的勇氣以及獨立完成事情的自信,那麼即使在技能方面掌握的並不是很完美,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大的。

  篇二

  父母要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

  父母不能夠總是讓孩子依賴著自己生活,他們應該逐漸的學會獨立,不僅是生活上的自立,還要慢慢的學會去規劃自己的人生,孩子的每一個階段都很重要,小的時候幫助他們建立積極樂觀的思想,這對於孩子來說將是一生受之不盡的財富,好的心態能夠幫助他們面對挫折不輕易言敗,而且還可以讓他們更加客觀的評價人與事物。

  對於孩子來說,上幼兒園,上小學等都是一次次的挑戰,因為這意味著他們要離開父母的懷抱,學習著自己去適應新的環境,對於父母來說也是,總是呆在自己身邊的孩子揹著小書包去外面的世界,他們也會擔心和期待。

  從孩子上小學開始,父母就要有心理準備,逐漸的放開孩子的手,教育講究張弛有度,一味的抓著孩子的手,不給他們獨立處事的機會反而不好呢,我們不能夠等待孩子跟我們抱怨的時候才猝然警覺,我們是不是干預孩子過多了。

  孩子的行為習慣來自於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能夠在日常中給他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他們也會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變得逐漸優秀,社會上優秀的精英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靠逐步的培養。

  孩子入學後,其實就是意味著父母照顧幼兒的歲月已經結束,家長要及時調整過來,以好朋友的身份陪伴著孩子,孩子漸漸長大他們會有自己的天地,對於父母的依戀也會逐漸的減少,開始嚮往著外面的天地,而父母要做的是幫助他們在青春道路上走的更好,儘量不要給孩子無謂的壓力,激發孩子的求學和探索精神。

  孩子慢慢的會有自己的生活,給父母的時間也相對會越來越少,父母可能會感到比較失落,尤其是母親,但是這也是一個好時機,為了孩子父母已經花費了很多的時間,此時剛好是尋回自己興趣和重視另一半的好時機,婚姻和孩子一樣,同樣需要用心經營,而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幫助。

  總結:如今的競爭很大,孩子也是如此,然而對於孩子來說,能夠從父母那邊獲得信心和力量,得到溫暖和安慰則是很重要的,不用過於緊張孩子的成績,而要更加重視孩子的品德,讓孩子成為一個充滿自信善良的好孩子。

  篇三

  讓孩子願意跟父母傾訴

  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就是願意聆聽孩子的心聲,在跟孩子的交流過程中我們可以更好的明白孩子的的所思所想,然後有針對性給予關心和幫助,這樣子既可以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還有利於親子關係的經營。

  願意跟父母傾訴的孩子心理上會更加積極,因為不管是快樂還是悲傷,他們都願意跟父母分享,積極的情緒有利於變革現實,而消極情緒如果能夠及早的化解,不會對健康心理的建立造成影響,也有利於順利的實施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

  那麼如何正確的對待孩子們的傾訴呢,以下幾個小技巧希望年輕的父母都能夠了解。

  第一、善於引導孩子的傾訴

  當我們細微的感受到孩子情緒變化的時候,其實要做的是事情就是引導孩子們能夠將內心的感受傾訴出來而不是急於哄他們開心卻忽略了孩子不開心的根本,凡事不能夠憋在心裡面,因為孩子們還沒有長大,他們可能無法很好地排解掉負面的心理情緒。

  第二、耐心的傾聽孩子訴說

  當孩子能夠願意跟父母傾訴的時候,其實父母是應該感到開心的,因為說明孩子是信任自己的,而我們不能夠辜負這份信任,當孩子在傾訴的時候父母要做好一名好聽眾,不要表露出任何不耐煩的情緒,因為孩子能夠很敏感的感受到父母心不在焉或是其他等等。

  第三、對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

  孩子們其實不太懂得掩藏情緒,只要細心的觀察就能夠從他們的面部表情,動作等方面都可以瞭解其內心情緒的變化,當孩子跟父母體傾訴的時候,父母要對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這樣子孩子是會感覺很安慰的,之後再給他們進行開解,效果會事半功倍。

  總結:為了讓孩子能夠有傾訴的習慣,爸爸媽媽們也要注意多給孩子一些互動,給孩子保持一個親密,信任的親子關係,如此才可以讓孩子願意跟父母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