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古詩春曉教案

  讓幼兒欣賞理解古詩,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地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一、活動目標:1、欣賞理解古詩,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學習有感情地朗誦。2、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地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二、活動準備:1、材料準備:畫有古詩中的景象的圖片一幅,配樂。2、經驗準備:幼兒有觀察過春天美景的經驗,主要回顧春鳥啼鳴、春風春雨吹打、春花謝落等聲音和景象。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有感情地朗誦。

  2、活動難點:理解古詩詩意,並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3、指導要點:通過圖片觀察、分句解讀等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四、活動過程

  1、出示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結合生活經驗,自由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問:春天裡有哪些美麗的景色?春天裡你感覺怎麼樣?請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聽的話說一說。***引導幼兒回顧:春天的花、樹、風雨,鳥的聲音,以及春天溫和的氣候讓人有好睡眠等。結合幼兒的回答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經驗,豐富相關詞語,如小鳥在“啾啾”地唱歌;夜晚颳風下雨啦;有一棵棵開滿花的樹;許多花瓣落下來等。***

  小結: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小鳥在樹上“啾啾”鳴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風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裡睡覺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來。

  2、教師示範朗誦,引導幼兒初步欣賞、理解古詩內容。

  師:古時候有個詩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別喜歡春天裡的景色,還寫了一首詩歌,名字叫《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詩人在春天的早晨裡睡醒發現了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

  老師示範朗誦古詩後,提問:詩歌裡講了什麼?說說哪些地方你聽懂了,哪些地方沒聽懂。

  3、教師再次示範朗誦,以邊提問邊講解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第一句:春眠不覺曉。有誰知道春眠是什麼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覺:指不知覺;曉:指早晨。***

  小結:“春眠不覺曉”的意思是“春天裡好睡覺,不知不覺天亮了”。

  第二句:處處聞啼鳥。詩人聽到了什麼聲音呢?***處處:指到處;聞:指聽到;啼:鳥叫聲。***

  小結:到處聽到鳥兒“啾啾”啼叫聲。

  第三、四句:早晨醒來,詩人看到滿地的落花,他會想到什麼呢?“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是什麼意思?

  小結:詩人看到滿地落花,就是在想“也裡傳來颳風下雨得的聲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師配樂朗誦古詩,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教師模仿古人,以抑揚頓挫的聲音朗誦詩歌,表達出對春天景色的喜悅之情。

  提問:聽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感覺?

  5、幼兒學習朗誦古詩。

  ***1***在教師的帶領下跟讀古詩。

  ***2***配樂學習朗誦古詩。

  6、延伸活動。

  請幼兒把古詩《春曉》帶回家與爸爸媽媽分享,一起朗誦古詩。

  五、評價要素

  1、能否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並喜歡朗誦。

  2、能否大膽表達對古詩的理解。

  六、活動建議

  請家長在春天的節假日裡帶著幼兒去踏青,進一步感受、體驗春天。

  附:

  春曉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篇二

  《春曉》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是我在“園級雙高課”評選中執教的一堂小班古詩活動。 《春曉》,唐代詩人孟浩然所寫。古詩描寫了春天雨後清晨鳥語花飛的動人情景,表達了詩人賞春惜春的複雜心情。本詩共四句,第一句寫出濃濃春意中詩人熟睡而起,不知不覺天已大亮,第二句寫處處鳥鳴的景象;第三四句寫春雨過後滿地落花的情景。動詞與色彩鮮明的片語給人以鮮明的視覺形象。結合春天這個季節,選擇適合小班孩子的古詩,讓孩子在古詩中也能感受到春天的到來。活動目標: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象。2.學習按古詩的節律吟誦,產生古詩吟誦的興趣,3.在學念古詩和吟誦古詩中提升對古詩的理解和喜愛。

  在選材時,我就調查了孩子們對古詩的瞭解如何,結果很多孩子會背一些古詩,但對古詩《春曉》沒有一個孩子會背。當時我就徘徊在選材的猶豫階段,這個活動可以選用小班進行教學嗎?或是說可以嘗試一下在小班進行教學。當確定上《春曉》後,我就開始考慮,如何設計教案,而且考慮以怎樣的形式、怎樣的語言進行教學,才能讓孩子容易接受,才能讓孩子較好的掌握。在經過了精心的設計後。我嘗試了小班的古詩教學。

  新課匯入我為孩子播放歌曲《春天》,啟發孩子說說自己喜歡春天的理由或說說自己看到的春天美麗的景色,激起孩子學習古詩的興趣。教學中通過播放《春曉》教學課件,讓孩子通過觀察花瓣落滿地,去猜測花瓣落滿地的原因,接著引導孩子學習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活動中我穿插讓孩子認識《春曉》的作者:孟浩然。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就以孟浩然爺爺為線索,讓孩子結合圖片瞭解古詩的寓意,掌握古詩的詩句。接下來讓孩子嘗試學古人的樣子去按古詩的節律去朗誦故事。在這個環節中就有老師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例如:讓孩子邊晃頭邊朗誦古詩有點困難。是否可以採用更好的朗誦方式。而且在朗誦時讓孩子邊晃頭邊朗誦古詩,很多孩子就出現了只顧晃頭而不朗誦古詩,或是隻顧朗誦古詩而忘了晃頭。這方面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考慮周到的。活動最後,我讓孩子欣賞古詩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形式歌曲版的《春曉》感受古詩的美好意境。

  執教後我也在思考這樣的活動適合小班嗎?是否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或者說我認為可以嘗試對小班的孩子就開始簡單的古詩教學,但以怎樣的形式、怎樣的方式進行教學,考慮適合小班的教學形式,可能以欣賞的形式或是其他的形式。

  篇三

  活動目標:1、通過圖片,理解並感受古詩的意境,初步學習古詩。2、在音樂的伴奏下,按古詩的節律進行朗誦。3、激發幼兒對春色的喜愛之情。活動準備:教學掛圖60—14,磁帶。活動過程:

  一、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春曉畫面。

  1、教師:這幅畫上有什麼?鳥兒喜歡什麼時候在樹上鳴叫?為什麼花瓣落了一地?你知道這是春天的什麼時候嗎?***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2、教師小結:古時候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詩人,看到了這些景象,這位詩人寫了一首古詩,古詩的名字就叫《春曉》。

  二、教師有表情的朗誦古詩。

  1、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麼?你聽到古詩裡說了什麼?***幫助幼兒理解“曉”、“眠”、“聞”等***

  2、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覺就天亮了,當詩人醒來後,聽到了外面都是小鳥的叫聲。詩人想:昨天又是風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來。

  3、播放錄音幼兒再次欣賞古詩。

  三、學習朗誦古詩,感受古詩韻律。

  1、教師帶領幼兒完整朗誦古詩2——3遍。

  2、再次欣賞錄音,感受古詩的韻律:請小朋友仔細聽聽錄音裡是怎麼朗讀古詩的。

  3、教師和幼兒再次按節律朗誦古詩。

  4、幼兒集體朗誦古詩,進一步感受古詩的意境。

  四、複習詩歌《迎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