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秋季育兒知識短篇

  進入秋季,我國多地區天氣漸漸轉涼,明顯感受到了幾分秋意。秋季氣候乾燥,風多而大,寶寶面板嬌嫩,適應性與調節性都弱,很易受外界環境干擾,家長稍有護理不當,就會出現面板乾燥、開裂、瘙癢等問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各位家長們抓緊看看吧。

  一

  秋季家長應如何保護寶寶肌膚

  進入秋季,我國多地區天氣漸漸轉涼,明顯感受到了幾分秋意。秋季氣候乾燥,風多而大,寶寶面板嬌嫩,適應性與調節性都弱,很易受外界環境干擾,家長稍有護理不當,就會出現面板乾燥、開裂、瘙癢等問題。因此,家長要精心呵護寶寶的面板,讓寶寶免遭“秋老虎”的煩惱。那麼,秋季家長應該如何呵護寶寶嬌嫩的肌膚呢?

  秋季家長應該如何呵護寶寶嬌嫩的肌膚

  一、日常做好保溼工作

  寶寶面板非常嬌嫩,秋季乾燥缺水的氣候很可能對面板造成傷害,因此秋季做好面板的保溼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父母可在寶寶每次洗臉與洗澡後,給寶寶塗抹嬰幼兒專用的護膚品,尤其是面板乾燥的手肘、膝蓋等關節處。

  二、減少洗浴

  秋天氣溫涼爽,不像夏季那樣炎熱多汗,父母應該適當減少洗浴次數,並使用寶寶專用的沐浴用品,不要用含脫脂劑的強鹼性清潔用品。可以每天洗一次或是隔天洗一次,以免因過度洗浴而加劇寶寶面板水分的流失,破壞寶寶的面板屏障,加重乾燥。秋季最好少玩沙土和冷水,以減少面板皸裂、溼疹等面板問題的發生。

  三、外出時做好防風工作

  猛烈的秋風對面板的刺激非常大,因此在有風的日子裡儘量避免帶寶寶出門,尤其是3週歲以內的寶寶。如果一定要外出,最好用紗巾遮蓋一下寶寶的臉部,或者披上擋風的斗篷。

  四、保持室內空氣溼潤

  秋季室內空氣乾燥,容易誘發很多疾病,寶寶的居室溼度應保持在50%~60%。可以在房間內放置小型加溼器,或者放盆水、養幾盆花草,都可以有效保持空氣溼度。

  五、出現面板問題及時就醫

  秋季裡,如果寶寶面板出現異常,應儘早帶寶寶就醫,切不可不明病因便自行用藥,因為很多藥物可引起藥疹,對面板造成進一步破壞。

  二

  有些事情比給孩子拍照更重要

  春暖花開的季節,世間萬物都在復甦萌芽,大家也都開啟了“旅行模式”,許多家庭選擇帶孩子到郊外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或是名勝古蹟的悠遠韻味。那麼,在這過程之中免不了要給孩子拍照,但是有許多事情遠比拍照要重要哦!

  一、和孩子共同發現美景、感受美好,比拍照來得重要

  家人一起旅行,毫不懷疑是增進親子關係的一劑良藥,而煎藥的過程並不是簡單的拍照。這劑藥的藥效的發揮是需要父母給孩子一個高質量的陪伴,父母同孩子一起認識、一起探索、一起感知更多的美好,在和孩子一起探險的過程中,藥效便能夠慢慢的發揮到極致。

  我認為,一段和爸爸媽媽一起玩耍、一起歡樂的旅行,留存在孩子心裡的那份美好而又真切的記憶,遠遠比那些定格在照片上的畫面,更加值得懷念與回憶!

  二、真實的、不打擾的寫實記錄,遠比配合後拍下的笑臉更重要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放不下拍照留念的心思,那麼怎樣才能夠兩全其美呢?首先你不要打擾孩子,當他沉浸在美好景色中時,你可以在旁輕輕按下快門,一定記住,是我們需要配合孩子的一舉一動,而不是去要求孩子配合我們的拍照要求,去記錄下他們玩耍的背影、認真的模樣,甚至歡樂的舉動。其實在結束旅途前,只要大家一起拍下一個全家歡樂的場面,就完全足夠了,剩下的就憑用心去回憶吧!

  在這個拍照氾濫的現代,當一起旅行時,不要忘記帶孩子出來玩的初衷,請不要忙著用手機和相機不停的“記錄”,而錯過那些最值得去體驗與回味的東西!儘量和孩子一起,盡情的玩耍吧!

  三、認知自然、探索自然,遠比拍照更重要

  對於孩子來說,旅行之所以美好,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他們終於可以擺脫城市的束縛,可以感受更多的自由,因為此時的他們可以走近自然,去認識更多的事物。這時,正是他們能夠去感知自然中真實的山與水、花與樹、蟲與獸等事物的最佳時機。

  但是,當他們終於有機會可以盡情無憂無慮的玩耍之時,總是會伴隨個“來,看這裡、笑!”這樣的聲音和要求出現,這樣會不會打亂他們的節奏?這樣會不會讓那顆剛剛才迴歸自然的心在剎那間又被帶回到了高科技的世界?在他們不停的配合你拍照的過程中,試問能否做到自由的去探索和認識大自然呢?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因此,作為家長請儘可能放下拍照的要求,讓孩子自由的、盡情的在大自然中玩耍吧!

  三

  與寶寶分房睡 什麼時候最合適

  最近聽到一個家長講了關於與她家寶寶分開睡的事情:她的兒子三歲多了,她聽到有經驗的朋友說孩子到三歲就可以分床睡了,於是她也想嘗試一下。有一天晚上,她與兒子商量好之後,把兒子安排在隔壁的屋裡,她與先生關燈睡下後,兒子不停的找各種理由來敲門,例如他的小螞蟻跑到這屋來了、心愛的玩具落在這屋了……父母當然知道他的小心思,於是丈夫就嚇唬兒子說再來敲門就打他屁股,然後果真再也沒有敲門聲了。第二天早上,她開啟房門突然看到兒子縮在他們的門口,身上還凌亂的搭著他的小被子。父母看到這一幕心疼的不得了,於是分床計劃告吹。

  孩子幾歲分床睡最合適?

  專家建議,在孩子三歲多時可以開始嘗試與他分床睡,到五歲的時候完成這個過程最為合適。

  如果太早與寶寶分床睡,會讓寶寶缺乏安全感,他會感到被媽媽拋棄了。同時,三歲的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能力獨立解決自己的事情,如果與父母分開會感到恐懼,進而對他的性格與社交能力都會有所影響。

  在寶寶4—6歲的時候,正處於性萌芽期。這個時間段的寶寶會對性行為比較感興趣,例如撫摸生殖器、夾緊大腿等行為,這就意味著寶寶開始意識到男女之間的性別差異了。如果太晚與寶寶分床睡,會影響他的心理健康。曾經有男孩到了10歲才與父母分床睡,孩子長大後心理出現問題,經常偷姐姐內褲。

  與寶寶分房睡,需注意以下幾點:

  1、先分床再分房

  如果突然讓寶寶到另一房間去睡,寶寶一定會不適應,感到害怕的。不如先與寶寶分床睡,給寶寶一段時間過渡,為日後分房睡打好基礎。

  2、分房後在寶寶床上放置他心愛的玩具

  讓寶寶置身於不熟悉的房間睡覺,對寶寶來說是件困難的事情,不過如果有平日心愛的玩具陪伴,會讓寶寶稍微安心一些。並且儘量鋪上寶寶喜歡的床單、枕頭,有了一些熟悉的氣息,會對寶寶的適應起到有利作用。

  3、分房後家長儘量不鎖房門

  在分房睡後,家長的房門儘量不要鎖上。在分房睡的前期,寶寶可能半夜醒來會害怕,就會走到家長的房中,如果發現父母的房間鎖上門了,就會感到更加恐懼。而如果寶寶半夜害怕了,能馬上撲倒媽媽的懷抱裡,則會安心很多。

  4、為寶寶安排固定時間睡覺

  讓寶寶養成固定的作息規律,會使寶寶更加容易入睡。在睡覺前,家長應讓寶寶小便,以防止夜裡被憋醒影響睡眠。並且,在睡覺前,不要讓寶寶看過於激烈的電視劇或者玩遊戲,也不要打罵孩子,會對寶寶的情緒造成波動,也會影響入眠的狀況。

  5、在寶寶房間陪伴入睡

  媽媽可以在寶寶房間陪伴寶寶入睡,可以為寶寶講些故事,或者玩些親子游戲,讓寶寶感到即使不與媽媽睡了,媽媽也是十分愛他的,不會讓他感到自己被拋棄了。

  6、與寶寶做約定

  在分房睡之前,媽媽要與寶寶做一個約定,在寶寶生病、不舒服、心情不好的時候,他是可以回來與媽媽一起睡的。但是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還是要自己獨立睡覺,否則會加重分房困難的局面。

  分房睡不僅對於孩子來說是困難的事情,同樣對於父母,尤其是對媽媽來說,也是需要下定決心的。分房睡意味著寶寶進一步離開媽媽的懷抱,走向獨立的人生了,因此很多媽媽會遲遲下不了決心。不過,如果太晚分床睡,會造成孩子心理的陰影,影響他的獨立性與自信心。因此,為了寶寶的將來,媽媽也應該做到在合適的時候與寶寶分床睡,培養獨立自主而不是總依賴家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