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食品

  養生對一個人是很重要的,人要注重保養,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我們都要懂得養生,懂得保養自己。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菠菜解毒防春燥

  春天裡吃食的菜蔬還有菠菜,菠菜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季為佳,“春菠”根紅葉綠,鮮嫩異常,最為可口。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春燥頗有益處。中醫也認為菠菜性甘涼,能養血、止血、斂陰、潤燥。因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鈣和鐵的吸收,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

  蔥蒜殺菌助春陽

  蔥、姜、蒜不僅是調味佳品,還有重要的藥用價值,可增進食慾、助春陽,還具有殺菌防病的功效。春季是蔥和蒜在一年中營養最豐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時候,此時食之可預防春季最常見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愛吃的小蔥炒雞蛋或小蔥蘸醬,都是很有營養和順應節氣的最佳吃法。

  溫補脾胃有糯米

  糯米糕補體力。糯米有補中益氣、補充營養的作用,寒涼的早春天氣吃糯米,可溫補脾胃、養血安神,適合脾胃氣虛、常腹瀉的人,也就是適合天冷時容易肚痛腹瀉或肚子冰涼的人吃,但糯米不易消化,若是易消化不良的人,1天吃約半個手掌的量即可。

  補中益氣葡萄乾

  葡萄乾有益氣、補血的作用,可養肝血,適合易貧血、常頭暈目眩的人吃。春天易頭暈的人,通常氣血較不足,而且葡萄乾富含鐵質,對女性來說是造血所需,不過因糖分較高,所以怕胖、糖尿病患者、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建議1天不要吃超過半個手掌的量。

  入脾養血龍眼乾

  龍眼乾安神肝血不足、氣血迴圈不佳者,易在春天睡不好、沒精神。而龍眼乾可入脾養血,脾胃養足了,肝血、肝氣也較足,晚上睡不好、易頭暈的人可多吃。不過常口乾舌燥、易上火、體質較燥熱的人則要少吃,建議1天不要吃超過半個手掌的量。

  時令食物春之芽

  春日食春芽是大自然的賜予,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說要“食歲谷”,意思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髮出新鮮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

  四鮮之首是春韭

  春日。嚐鮮。首推春韭。春天氣候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含有揮發油、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為鮮美。其根白如玉,葉綠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樣,既可佐肉、蛋、蝦、墨魚等,又可做蒸包水餃的餡料。炒綠豆芽或豆腐乾時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春天養生禁忌

  一忌“春捂”不當。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凍,但做起來卻出現兩個極端:年輕人靠著火力壯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單衣和單鞋;老人、小孩卻容易捂過頭,捂出了汗還“頑固”地不脫衣服。

  專家支招:“春捂”有三大要點

  第1,別急著“換季”。冬季衣物先別急著收起來,等氣溫穩定了再換季;

  第2,隨時增減衣物。春天氣候變化異常,早晚溫差變動大。可以帶件衣服備用,晚上睡覺時搭條小毛毯,避免寒氣損傷陽氣;

  第3,別捂出汗。捂過頭了也會導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二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剛到春天,我的口腔潰瘍就沒消停過,吃了牛黃解毒丸也不頂事兒!”劉小姐鬱悶地抱怨道。其實在專家眼中,一上火就亂用降火藥,是最大的“滅火”禁忌。

  專家支招:

  春主生髮,燥是一大特點,很多人會出現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等“上火”症狀。中醫將“上火”分為實火、虛火,要根據“火種”來滅火。比如牛黃解毒丸對降實火,也就是伴有大便乾結的症狀有用,但對因脾胃虛引起的上火作用不大。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

  在春日暖洋洋的陽光照射下,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導致大腦缺氧,進而招惹到“瞌睡蟲”。但一困就睡,卻對健康很不利。睡得時間太長會進一步減少腦部血流量,抑制大腦皮層的興奮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憊。

  專家支招:

  解決春困要抓住兩個黃金時間點:一是起床後;二是午飯後。《黃帝內經》提到:“夜臥早起”。就是說春季可以稍晚點睡***晚11點***,但要早起***早6點半***,以順應人體陽氣的生髮。

  起床後不妨伸個懶腰,做做乾洗臉,按摩太陽穴和湧泉穴。散步則可以放在午飯過後,在陽光下走30分鐘左右,然後再睡個不超過30分鐘的午覺。

  四忌吃得太酸、辣。

  “春夏補陽”是《黃帝內經》等醫學經典推崇的養生準則,在五臟和五味的關係中,酸味有收斂作用,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吃得太酸、太辣都會損傷陽氣。

  專家支招:

  中醫講春為肝氣當令,它有利於調節各大臟腑的功能,但有一個缺點,就是易傷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應少吃酸以防肝氣過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發肝氣而補益脾氣。

  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過量;而香菜、蔥、蒜、蓮子、大棗、山藥等也很適合春季吃。

  此外,應告別冬季養生式溫補,改以健脾胃。要少吃發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魚、蝦、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