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工具包括什麼

  我國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財政政策工具也稱財政政策手段,是指國家為實現一定財政政策目標而採取的各種財政手段和措施,它主要包括財政收入***主要是稅收***、財政支出、國債和政府投資。

  財政收入的定義

  稅收是國家憑藉政治權力參與社會產品分配的重要形式,具有無償性、強制性、固定性、權威性等特點。稅收促進財政目標實現的方式即是靈活運用各種稅制要素。1***適當設定稅種和稅目,形成合理的稅收體系,從而確定稅收調節的範圍和層次,使各種稅種相互配合。2***確定稅率,明確稅收調節的數量界限,這是稅收作為政策手段發揮導向作用的核心。3***規定必要的稅收減免和加成。

  因此,稅收可以通過調整稅率和增減稅種來調節產業結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可以通過累進的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等來調節個人收入和財富,實現公平分配。

  財政支出的定義

  財政支出通常是指國家為實現其各種職能,由財政部門按照預算計劃,將國家集中的財政資金向有關部門和方面進行支付的活動,因此也稱預算支出。在我國,由於存在預算外資金,所以財政支出的概念也就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財政支出僅指預算內支出;廣義的財政支出則包括預算內支出和預算外支出。如果沒有特殊的說明,我們後面所說的財政支出,一般是指狹義的財政支出概念。

  財政支出與財政收入一起構成財政分配的完整體系,財政支出是財政收入的歸宿,它反映了政府政策的選擇,體現了政府活動的方向和範圍。所以,它是財政分配活動的重要的環節。

  國債的定義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係。

  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國債是國家信用的主要形式。中央政府發行國債的目的往往是彌補國家財政赤字,或者為一些耗資巨大的建設專案、以及某些特殊經濟政策乃至為戰爭籌措資金。由於國債以中央政府的稅收作為還本付息的保證,因此風險小,流動性強,利率也較其他債券低。

  我國的國債專指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由國家財政信譽作擔保,信譽度非常高,歷來有“金邊債券”之稱,穩健型投資者喜歡投資國債。其種類有憑證式國債、實物式國債、記帳式國債三種。

  政府投資的定義

  在任何社會中,社會總投資都是由政府投資和非政府投資兩大部分構成的。

  政府投資是指政府為了實現其職能,滿足社會公共需要,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投入資金用以轉化為實物資產的行為和過程。

  與政府投資相對應的非政府投資則是指由具有獨立經濟利益的微觀經濟主體進行的投資。

  在一個社會中,政府投資和非政府投資所佔比重究竟多大,主要取決於以下兩個因素:

  一、社會經濟制度的不同。一般而言,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政府投資所佔的比重相對較小,非政府投資所佔的比重相對較大;實行計劃經濟的國家,政府投資所佔的比重相對較大,非政府投資所佔的比重相對較小。

  二、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在經濟發達國家,政府投資佔社會總投資的比重較小,非政府投資所佔比重較大,在欠發達和中等發達國家,政府投資佔社會總投資的比重較大,非政府投資所佔比重較小。

  財政政策工具特性分析

  財政政策工具有收入政策工具和支出政策工具。收入政策工具主要是稅收。支出政策工具分為購買性支出政策和轉移性支出政策,其中,購買性支出政策又有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和消費性支出政策之別。

  1.稅收政策

  稅收政策是通過增稅和減稅兩個方面來發揮對經濟週期的調節作用的,具有如下特點:***1***需要經過一定的法律程式,決策時滯較長。一國政府的稅收增減都是通過調整稅法來實現的,而稅法是需要經過一定的政治程式才能通過、付諸實施的。***2***對於政府來說減稅容易增稅難,增稅易遭到納稅人的反對。***3***稅收直接影響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而且是無償的永久性的影響。當政府以增加稅收的辦法來彌補財政赤字時,實質是將資金從個人或企業手中轉移到政府手中,如果政府所擴大的支出效率不高或無效益時,對需求的抑制作用將是雙重的。***4***政府的減稅政策是通過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實現的,而這又依賴於居民的邊際消費傾向,對於政府來說是不確定因素。

  2.公共工程支出政策。

  政府人為地擴大公共工程支出,更多地承擔民間不願意或在蕭條年份不願意投資的工程,可以擴大總需求,有助於經濟復甦。公共工程支出政策具有如下特點:***1***積累性強。公共工程支出政策的結果往往是形成若干公共投資專案,可供居民長時期消費,具有積累性質,容易受到注重財政生產性的國家的青睞。***2***效率低下的可能性大。由於投資於公共工程的目的是刺激經濟解決就業問題,決策往往比較倉促,公共工程本身是否必要就成了問題。***3***時滯長。一個工程的建設期間少則一兩年,多則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往往是用在勞動力和原材料上的開支還沒有花出去之前,經濟的形勢就有可能變化了,使財政政策由逆調節變成順調節,加大了經濟波動的不穩定。***4***公共工程政策是中央政府動用地方性政策工具來調節經濟,有可能打破原有的均衡,形成地區間新的不平衡。

  公共工程是一種地方性公共品,本應由地方政府投資。中央政府為調節經濟刺激需求在某些特定的地方建設某些公共工程,實質是用全國的資金為某些地方供給公共品,負擔了本該由該地方政府支出的建設專案,結果是各地方爭專案、爭投資,增大了投資的風險,並會出現新的苦樂不均現象。因此,公共工程政策工具一定要與政府間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協調配合。

  3.政府消耗性支付政策

  政府消耗性支付政策是指政府直接購買勞務和消費品並用於當期,如增加政府僱員,提高僱員工資,擴大辦公裝置的購買,等等。這一政策手段具有如下特點:***1***與公共工程支出政策相比,其時滯短。***2***與轉移支出政策相比,其公平性差。如增加政府僱員工資與增加失業人員的救濟金相比,前者會擴大就業者與無業者之間的收入差距;如果同時同比例提高二者的收入,對需求的影響就取決於他們的邊際消費傾向。就單個消費者來說,其邊際消費傾向與他的個人偏好相關;就消費者群體來說,我們則要從其年齡、職業、社會環境等方面入手分析。與一國的其他同等素質的勞動者比較,如果政府僱員的實際收入***業餘收入、灰色收入甚至是黑色收入均應包括在內***並不低,則這種支出對需求的刺激作用也是極其有限的。***3***這一政策的效率取決於政府工作的效率。如政府是否有必要設定那麼多的機構,僱用那麼多的人員,政府僱員的工資是否已經足夠的高,辦公設施是否已經足夠的好,等等。正如艾莎所言,發展中國家政府機構本身有膨脹的傾向,這是由於私人大公司並不像工業化國家那樣重要,低工資的政府僱員身份本已讓人羨慕不已,普遍地不分功績貢獻地提高工資對機構膨脹傾向有刺激作用。***4***政府僱員工資變動對勞動力市場有重要的影響。一是因為“熟練技術人員***醫生、工程師等***較之高階行政人員和管理人員更有可能移民,因為前者享有廣泛得多的海外市場。”二是任何部門勞動者工資的提高都會不同程度地提高整個社會的平均工資水平,特別是政府僱員工資的提高對社會有著強烈的示範作用,也相當於提高了最低工資水平線,出於降低成本的考慮,理性的企業寧可減少僱傭工人的數量,對擴大就業有一定的負面影響。***5***消耗性支出特別是政府僱員提高工資的資金來源應該是稅收,避免用政府舉債收入,這是由政府活動本身是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特性決定的。

  4.轉移支付政策

  轉移支付政策是通過政府為企業、個人或下級政府提供無償資金援助,以調節社會分配和生產的政策。如對居民的補助,對企業的投資補助、限價補助、進出口補助等,都會直接促進企業生產發展或保證企業利潤的提高。這一政策具有如下特點:***1***對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功能較強。轉移支出本身具有直接影響國民收入分配的功能,政府增加對低收入者的支出,可縮小貧富之間的差距。***2***轉移支付政策對需求的擴張作用更大。低收入者的邊際消費傾向要比高收入者的邊際消費傾向大,增加對低收入者的財政補貼支出,對社會總需要的刺激作用更大。***3***積累性差。轉移支付資金轉化為積累資金的可能性要比上述兩項支出政策要小,其用於消費的部分將更大。***4***對需求的影響與受益者的層次關係重大。如從年齡結構看,通常年輕人的邊際消費傾向最大,中年人其次,老年人的邊際消費傾向最低。

  財政支出政策還以倍數擴張的乘數效應對經濟產生影響,政府應根據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組合的支出政策。同時也需要與稅收政策等密切配合,發揮出較好的政策效果。

  5.公債政策。

  公債發行是財政部門的重要事項,但發行公債要對金融狀況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是重大的衝擊。在公債的如何發行、何時發行、發行條件等問題上,需要注意如下因素:首先是社會資金供求狀況,特別是社會閒置資金對公債的需求;其次是金融狀況,如信貸規模、利率、金融市場的完善程度等;再次是政府的應債能力,特別是在社會對國債需求空間較大的情況下,更要避免出現政府債務負擔過重的局面。公債本身是一種直接信用,可以避免間接信用過度所導致的金融風險。但是,在有些情況下,它也會變成一種間接的融資渠道,如商業銀行選擇公債為資金的主要“貸放”物件時,間接融資所固有的問題便有可能在此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