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的手段的傳導機制是什麼

  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是指財政政策工具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各種財政政策工具的構成要素通過某種作用機制相互聯絡,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作用整體。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有幫助!!!

  

  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是指財政政策工具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各種財政政策工具的構成要素通過某種作用機制相互聯絡,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作用整體。

  具體情況

  根據政府是否採取行動,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分為兩種情況。

  1、“自動穩定器”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

  在“自動穩定器”的財政政策中,當經濟出現不均衡時,政府不需要採取任何行動,財政政策工具就會自動發揮作用,減緩經濟的衰退或者膨脹,穩定經濟。在財政政策工具中,自動穩定器主要包括超額累進稅率的所得稅和有明確條件規定的對個人的轉移支付。

  2、“相機抉擇”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

  在大多數總供求失衡的情況下,為了使經濟達到預定的總需求和就業水平,僅依靠“自動穩定器”財政政策工具往往調整力度不夠,政府還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相機決定採取不同的財政政策手段,進而影響企業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調節社會總需求。這就是執行“相機抉擇”財政政策。

  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美聯儲的雙重任務

  費爾德斯坦說,美聯儲與歐洲央行的宗旨有些不同。《馬斯特裡赫特條約》***Maastricht treaty***明確規定,歐洲央行的任務就是穩定物價。當然,有經驗的央行領導班子在制定貨幣政策時也會考慮到就業率對經濟的影響。相比之下,美聯儲的任務更加明確,是雙重的,既要穩定物價***低通脹***,也要促進就業率回升到自然就業率的水平。

  面對雙重任務,美聯儲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就是影響利率的變化。

  “當然在這次危機中,美聯儲也動用了不同尋常的工具——直接進入信貸市場,但這是特例。”費爾德斯坦補充說。

  美聯儲還可以通過改變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儲備率而影響貨幣供給,但其主要政策工具就是通過買賣國債來影響基礎利,即聯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這是銀行間隔夜借貸聯邦基金的利率。

  “我們從報紙中讀到,美聯儲把基礎利率制定在百分之幾。但美聯儲並不是直接規定這個利率,而是通過買賣國債來影響這個短期利率以達到他們設想的理想空間,或理想利率。這個利率目前是0到0.25%。美聯儲已經沒有降息餘地了。”費爾德斯坦說。

  利率的作用

  貨幣政策比財政政策更好用,費爾德斯坦解釋說,第一,決策迅速。每六個星期,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委員會就會開一次會,審視目前的利率是否合理,然後很快作出決定。第二,政策變化幅度小,方向靈敏,影響柔和。根據經濟形勢,利率的變化可以是微乎其微,僅幾個基點。當經濟形勢有變化,利率的方向可以隨即調整。相比之下,財政政策動輒就是幾千億美元。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剛性很強,很容易出現“一刀切”和浪費的現象。第三,貨幣政策的制定獨立於政府,直接向國會負責。

  利率是通過影響庫存成本、固定資產投資、家庭貸款***尤其是房子貸款***、房市股市價格、消費、儲蓄、美元匯率、通脹預期等方面來影響經濟生活的。美國這個社會忌諱命令***order***,更傾向引導、誘導和影響***give incentives and influence***,讓經濟個體酌情而定。基礎利率就是一個引導和影響經濟生活的工具,而基礎利率不是機械規定的,而是美聯儲通過買賣國債而達到的理想空間。

  當通脹上升,收入和金融資產的實際價值貶低,美聯儲提高利率抑制通脹。但這也有成本:經濟冷卻,失業率升高。但是經濟冷卻到什麼程度?失業率要升高多少呢?

  經濟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關於得與失***trade off***的計算和比較。耶魯大學教授奧肯***Arthur Okun***在1963年發明了奧肯定理***Okun’s Law***:暫時提高一年的失業率從1%到1.5%,通脹會長期減少1%,GDP在同年減少2%到2.25%。所以要減少通脹2%,例如從4%降到2%,我們要承受失業率升高1%到2%;GDP在一年中減少4%到4.5%的代價。

  但是通脹的減少是永久的,失業和GDP的減少是暫時的。如果在今後的幾年,真實GDP的增長率是每年1%,那麼大約五年以後經濟會恢復到以前的程度。 這樣的抑制通脹的成本值得付嗎?這取決於決策者的價值判斷。

  斯坦福大學的經濟學家John Taylor發現,在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領導下的美聯儲在1987年到1997年的時間段裡,基礎利率基本都滿足以下的公式***Taylor Rule***:基礎利率是通脹率,加通脹率高於理想通脹率的一半,加失業率高於自然失業率***也可以用GDP實際增長率高於長期經濟增長率的百分比***的一半,再加2%。

  這個簡單的公式基本適用於描述美聯儲在2000年以後的基礎利率,實際基礎利率與這個公式的預測相差無幾。但是從2001年7月到2004年底的實際基礎利率卻遠遠低於這個公式的預測。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

  1. 評估實證分析的框架

  結構模型實證分析:通過利用資料建立模型來解釋一個變數影響其他變數的途徑,從而揭示前者對後者的影響。

  簡化形式實證分析:通過直接觀察兩個變數之間的關係,來說明其中一個變數是否對另一個變數有影響。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對總需求各組成成分,分析其對於貨幣供給量影響經濟活動的途徑的見解。

  結構模型實證分析方法的優劣取決於他的結構模型,只有在我們對所有的傳導機制都充分了解的情況下,結構模型實證分析才是最優的。

  2. 早期凱恩斯主義者對貨幣重要性的實證分析

  早期凱恩斯主義者只所以認為貨幣政策無效,是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結構模型實證分析

  1、在大蕭條時期,美國國庫券的利率降至極低水平。

  2、早期的實證研究發現,名義利率的變動與投資支出之間並無關聯。

  3、對於工商界人士的調查表明,他們對新實物資本的投資決策幾乎不會受到市場利率水平的影響。

  在一些時期,不同證券利率之間的差別可能會變得很大。此時,僅僅考察低風險債券利率的結構模型就會產生誤導。

  3. 早期貨幣主義者對貨幣重要性的實證分析

  簡化形式實證分析分為三類:

  1、時序實證,它關注的是一個變數的變動是否總是發生在另一個變數變動之後;

  2、資料實證,利用統計檢驗方法來考察兩個變數變動之間的相關關係。

  3、歷史實證,通過考察特定的歷史事件來判斷一個變數的變動是否會導致另一個變數的變動。

  時序實證基於的邏輯基礎是:如果一個事件發生在另一個事件之後,那麼一定是後者導致了前者的發生。這被稱為前者為因,後者為果。但是,只有我們確認前者為外生事件,上述邏輯基礎才成立。也就是說,引起前者發生的行為是獨立的,該行為既不是由後面的那個事件所導致的,也不是由某個可能導致兩個事件共同發生的外部因素所導致的,如果前面發生的時間是外生的,我們就能肯定的說,他是隨後事件的原因。

  4.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傳統的利率傳導機制:

  擴張性貨幣政策——i下降——I上升——Y上升

  i利率,I投資,Y總需求和總產出。

  價格傳導機制:

  擴張性貨幣政策——P上升——л上升——i下降——I上升——Y上升

  P預期價格水平,л預期通貨膨脹率,i實際利率,I投資,Y總產出。

  匯率傳導機制:

  擴張性貨幣政策——i下降——E下降——NX下降——Y上升

  方法i利率,E匯率,NX淨出口,Y總產出。

  託賓Q理論:解釋了貨幣政策如何通過影響股票價值來影響經濟。

  擴張性財政政策——P上升——q上升——I上升——Y上升

  P股票價格,q被託賓定義為企業的市場價值與資本重置成本之比。

  財富效應: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會引起股票價格的升高,這樣我就可以得到另一個貨幣傳導機制:

  擴張性貨幣政策——P上升——財富上升——消費上升——Y上升

  P股票價格,Y總需求總產出。

  信用途徑的觀點:不滿傳統的對貨幣傳導機制的解釋***貨幣政策通過利率變動來影響對耐用資產的支出***。指出由於信用市場存在資訊不對稱問題貨幣政策的效用可以由兩類途徑來傳導,一類是通過影響銀行的借貸發揮作用,另一類則是通過影響企業和消費的資產負債狀況發揮作用。

  銀行貸款途徑:

  擴張性貨幣政策——銀行存款上升——銀行貸款上升——I上升——Y上升

  I=投資,Y=總產出

  資產負債表途徑:

  擴張性貨幣政策——P上升——淨值上升——逆向選擇,道德風險下降——借貸上升——I上升——Y上升

  P = 股票價格,I = 投資,Y = 總產出。

  現金流途徑:

  擴張性貨幣政策——i下降——現金流上升——逆向選擇,道德風險降低——借款上升——I上升——Y上升

  i名義利率,I=投資,Y=總產出。

  預料之外的價格水平途徑:

  擴張性貨幣政策——預料之外的物價水平上升——實際淨值上升——逆向選擇,道德風險降低——借款上升——投資上升——總產出上升

  家庭流動性:

  擴張性貨幣政策——股票價格上升——金融資產價值上升——陷入經濟困境的可能性降低——對耐用消費品和房產的支出上升——總產出上升

  總結:信用途徑是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5. 對貨幣政策的啟示

  1、總是把貨幣政策的鬆緊同短期名義利率水平相聯絡是十分危險的。

  2、短期債務工具以外的其他資產的價格包含著貨幣政策的重要資訊,這是因為他們是各種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即使短期利率水平已經接近於零,貨幣政策也可以有效的刺激經濟。

  4、由於避免非預期的物價水平波動是貨幣政策的重要目標,因此保持物價水平的穩定是貨幣政策首要的長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