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主要手段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很好地配合運用,才能避免矛盾,儘量縮短政策時差,有效實現總體經濟目標。各國政府同時利用兩大政策干預經濟時,一般可以有以下四種組合手段,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貨幣與財政政策配合的主要方式手段

  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只有在一定條件下很好地配合運用,才能避免矛盾,儘量縮短政策時差,有效實現總體經濟目標。各國政府同時利用兩大政策干預經濟時,一般可以有以下四種組合:

  ***1***鬆的財政政策和鬆的貨幣政策

  即“雙鬆”政策,其應用背景是:社會有效需求嚴重不足,生產資源大量閒置,解決失業和刺激經濟增長成為巨集觀調控的首要目標。政策組合是:財政擴大支出,降低稅率;央行增加貨幣供應,降低市場利率,以抵銷財政政策的“擠出效應”。但“雙鬆”政策往往引起財政赤字,造成信用膨脹。因此,“雙鬆”政策的結果可能造成通貨膨脹。

  ***2***緊的財政政策與緊的貨幣政策

  即“雙緊”政策,其應用背景是:社會總需求極度膨脹,社會總供給嚴重不足,物價大幅攀升,抑制通脹成為首要目標。政策組合是:財政削減政府支出,提高稅率;央行減少貨幣供應,調高利率。“雙緊”政策會使財政赤字減少或有財政結餘,經濟增長速度下降,並使通貨膨脹受到控制。但是,“雙緊”的結果可能帶來經濟萎縮。

  ***3***緊的財政政策和鬆的貨幣政策

  其應用背景是:政府開支過大,物價基本穩定,經濟結構合理,但企業投資並不旺盛,促使經濟較快增長成為主要目標。政策組合是:財政削減政府支出,提高稅率;央行增加貨幣供應,降低市場利率。這樣可以促進經濟增長。

  ***4***鬆的財政政策和緊的貨幣政策

  其應用背景是:通貨膨脹與經濟停滯並存,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失衡。治理“滯脹”、刺激經濟增長成為首要目標。政策組合是:在實施緊的貨幣政策同時實施減稅和增加財政支出,利用財政槓桿調節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促進經濟增長,緩解滯脹。

  一般來說,“一鬆一緊”主要是解決結構問題:“雙鬆”或“雙緊”主要為解決總量問題。在總量平衡的情況下,調整經濟結構和政府與公眾間的投資比例,一般採取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一鬆一緊”的辦法。在總量失衡的情況下,微量調整,一般單獨使用財政或貨幣政策。根據西方國家的經驗,貨幣政策在短期內見效快,但長期調整還要靠財政政策。在總量失衡較為嚴重的情況下,政府要達到“擴張”或“緊縮”的目的,一般同時使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兩種手段,即“雙鬆”或“雙緊”。在總量失衡和結構失調並存的情況下,政府一般採用先調總量,後調結構的辦法,即在放鬆或緊縮總量的前提下調整結構,使經濟在穩定中恢復均衡。

  除了以上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使用的一般模式,若將中性貨幣政策與中性財政政策分別與上述鬆緊狀況搭配,又可產生多種不同配合。

  究竟採取什麼樣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相配合,必須從實際情況出發。採用哪種組合方式,取決於對國民經濟執行狀況的透徹分析和對巨集觀經濟形勢的正確判斷。實事求是、切合國情是十分重要的。

  緊縮貨幣政策的政策手段

  寬鬆貨幣政策***easy monetary policy***總的來說是增加市場貨幣供應量。央行寬鬆的貨幣政策的手段主要有:

  1、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使商業銀行減少上繳的存款準備金,增加可貸資金。

  2、降低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將票據貼現給中央銀行時,可獲得更多的資金,增加可貸資金。

  3、中央銀行在市場上購買有價證券、貨幣投放市場。

  4、放鬆信貸條件和規模。

  緊縮性貨幣政策就是和擴張型貨幣政策相反。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是通過削減貨幣供應的增長率來降低總需求水平,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較為困難,利息率也隨之提高。因此,在通貨膨脹較嚴重時,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較合適。

  緊縮的貨幣政策主要手段:減少貨幣供應量,提高利率,加強信貸控制。如果市場物價上漲,需求過度,經濟過度繁榮,被認為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央行就會採取緊縮貨幣的政策以減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