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財政政策的論文

  國家財政支出結構上的傾斜局面以及不同省區、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均形勢,嚴重影響了全民醫療保障和新型的農村合作醫療的順利開展.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完善財政保障政策全力助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體制機制改革

  摘 要 本文介紹舟山市普陀區作為浙江省醫改試點縣區結合海島實際,在加快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機制改革、大力推進衛生資訊化建設、不斷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完善績效考核管理、著重抓好基本醫療衛生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切實加強資金資產監管等方面的具體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關鍵詞 財政保障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體制機制改革

  舟山市普陀區作為浙江省醫改試點縣區,從2010年2月起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體制機制改革。我們結合海島實際,積極探索創新,堅持規劃引領、完善財政保障、強化監督管理,全力助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體制機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現將具體做法總結如下。

  一、緊緊圍繞標準化、規範化目標,加快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制定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設定規劃。針對我區近年來經濟發展及人口集聚的現狀,我們堅持規劃先領,按照15—20分鐘醫療服務圈要求,制定出臺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定規劃,全區共規劃設定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12家、社群衛生服務站56家、村衛生室53家。

  加快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標準,投入4.5億元新建了區人民醫院東港院區。按二級乙等綜合性醫院標準,投入5500萬元實施了區第二人民醫院擴建工程。投資4500萬元建成了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新大樓。投資7000餘萬元新建、改擴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10家,社群衛生服務站48家、村衛生室46家。社群衛生服務站平均用房面積從原來不足100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150平方米左右,村衛生室平均用房面積達到60平方米,城鄉15-20分鐘醫療圈全面建成。

  全面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施裝置標準化配備。從2010年起區財政每年安排裝置經費150萬元,鄉鎮***街道***按同比例配套,專項補助社群衛生服務機構裝置標準化配置。截止2012年底,所有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均完成基本裝備的標準化配置,其中服務人口萬人以上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還配備了CR***計算機X光成像系統***、彩色B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電解質分析儀等診療裝置。所有社群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均按標準要求配備了常用的醫療診治裝置。

  積極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範化建設。通過加大投入、強化管理、健全制度、提升內涵等措施,全面推進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範化建設。截止目前累計建成農村中心集鎮示範衛生院5家,省級示範化社群衛生服務中心1家,省級規範化社群衛生中心***鄉鎮衛生院***10家,市級規範化社群衛生服務站46家。

  二、緊緊圍繞公益性、一體化目標,積極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機制改革

  明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性質核定人員編制。2010年區編制辦出臺了《關於核定普陀區城鄉社群衛生服務中心機構編制的通知》檔案,明確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為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核定全區社群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編制703人,並按照“一次核定、分步到位”原則逐步落實人員。

  建立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保障機制。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經費補助政策,明確了財政補助標準和區鄉兩級財政分擔機制,明確了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在編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參照公務員標準核定,編外人員***含一體化管理的鄉村醫生***工資報酬實行財政全額補助,並建立與在編人員收入同比例增長機制。

  全面推進鄉村醫療機構一體化改革。採取緊密型、基本型二種模式,實施以人員統一聘用、機構統一建設、業務統一管理、財務統一核算、藥械統一採購、績效統一考核等“六統一”為主要內容的鄉村醫療機構一體化管理。全區已有101家社群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納入一體化管理,管理率達92.66%。

  妥善解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歷史債務。2010年,通過財政補助一部分、衛生局統籌一部分、單位自籌一部分的辦法,妥善解決了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近200萬元的歷史債務,確保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輕裝上陣、正常執行。

  創新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責任統籌基金。2011年起,採取財政補助為主、單位與個人共同負擔的籌資辦法,建立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責任統籌基金,有效化解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發生醫療糾紛後賠償經費承擔風險。

  三、緊緊圍繞共享性、實用性目標,大力推進衛生資訊化建設

  全面推進國家醫改資訊化建設試點和“國家數字衛生專案樣板示範區”建設專案。近三年來,累計投入1200餘萬元建成了區級衛生資訊資料交換中心和全區衛生資訊服務網路,基本完成了區域心電診斷、區域影像診斷、遠端醫學會診、遠端醫學教育、預約轉診服務等五大平臺,實現了醫療資源共享,提升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服務能力。

  加快推進適應新醫改要求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管理等資訊系統的建設。重點推廣應用了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系統、電子病歷系統、健康體檢系統、移動輸液室管理系統、責任醫生移動隨訪、健康面對面IP可視電話,電子報告卡系統、藥物監控系統等實用性軟體,衛生資訊化助推醫改的成效得到初步顯現。

  四、緊緊圍繞正規化、優質化目標,不斷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實施基層醫療衛生人才定向培養工程。從2009年開始,委託湖州師範學院醫學院從舟山戶籍的應屆高考畢業生中定向培養全日制臨床醫學大專層次學生80名。財政按每生三年共2.6萬元的標準予以補助。

  實施基層醫療衛生人員素質提升工程。2009年起,每年安排近50萬元專項經費,用於全科醫生培訓、在職繼續教育、在職崗位培訓等,基層醫務人員業務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基層醫療機構醫療質量得到顯著增強。   建立優秀基層醫務人員獎勵基金。2008年起,財政每年安排40萬元,專項用於優秀專業人才的獎勵,每年每人獎勵0.5-2萬元,激勵醫務人員創先爭優。

  完善鄉村醫生社會保障機制。醫改實施後,對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實行聘用制管理,安排專項經費為他們辦理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等,解決了後顧之憂,有效地穩定了鄉村醫生隊伍。

  五、緊緊圍繞積極性、創新性目標,建立完善績效考核管理

  全面落實績效工資制度。2009年10月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了績效工資制度。參照公務員標準核定績效工資總額,其中基礎性績效工資佔60%、獎勵性績效工資佔40%。區衛生局提取獎勵性績效工資的30%,作為區級獎勵性績效工資統籌部分,實行全區統籌調劑,主要包括機構考核獎、領導班子考核獎、海島地區津貼和工作創新與特殊貢獻獎等。單位獎勵性績效工資統籌部分佔獎勵性績效工資的70%,由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考核後發放。非在編人員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參照在編人員獎勵性績效工資單位統籌部分考核分配方案執行。

  建立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出臺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辦法及考核細則,建立了“堅持兩專案標、實行三級考核、突出四塊內容、實現五個銜接”的績效考核體系。堅持兩專案標即堅持體現機構的公益性與發揮職工的積極性;實行三級考核即區衛生局聯合區財政局對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及領導班子、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對社群衛生服務站、機構對職工的三級考核模式;突出四塊內容即突出機構管理、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滿意度四塊內容;實現五個銜接即與機構綜合目標、領導班子實績、職工的年終績效獎金分配、職工職稱評聘爭先評優、人事制度改革等掛鉤。

  實施新型工分制績效考核辦法。近年來,普陀區積極探索“新型工分制”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分配模式,通過定、記、評、獎、兌工分等方式,達到了“出工出力、出效爭優”的目標,具有較強示範意義,受到國務院醫改辦和省政府領導的高度肯定。

  六、緊緊圍繞公平性、均等化目標,著重抓好基本醫療衛生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建立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三大基本醫療保障全部實行市級統籌,人群覆蓋率均達95%以上,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實現基本全覆蓋。新農合2012年籌資標準為460元,各級政府補助325元,參保率為98.9%,政策範圍內住院補償達到70%以上。

  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2010年起,在政府舉辦的社群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一體化管理的社群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實施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同時積極探索了以“花錢購買服務”的形式在民辦醫療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目前全區共有113家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執行藥品零差率銷售政策,基本藥物制度覆蓋了全區所有鄉鎮***街道***、社群***村***。實施三年來,累計減少群眾醫藥費用6000多萬元。

  積極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在落實國家、省定基本公共衛生專案基礎上我區增加了社群健康報告服務、中醫藥適宜技術服務、流動人口管理與服務三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在全省率先出臺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實施方案,開展流動人口八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11年全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專案考核綜合達標率為95.5%。

  建立懸水小島基本醫療衛生保障機制。針對我區區域分散、島嶼眾多、人戶分離等區情,為確保懸水小島及偏遠村莊群眾公平享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我區實施了以落實一名保健員、開通一條健康***、設定一隻安全藥箱、聘用一名責任醫生、開展一次巡迴醫療等“五個一”為內容的懸水小島及偏遠村莊分層醫療衛生保障工作。2009年以來,我區累計投入160餘萬元專項資金,較好地解決了懸水小島和偏遠村莊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問題。

  七、緊緊圍繞安全性、精細化目標,切實加強資金資產監管

  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管理制度。為適應新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制度,先後制定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算管理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用經費管理制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產管理辦法》,重點加強了對藥品採購、招待費使用、裝置購置、基本建設、獎金髮放等資金管理,強化了預算管理與成本控制。

  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執行狀況監管。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執行機制的變革,2013年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實行會計委派制度。投入30餘萬元資金用於計算機軟硬體升級,運用資訊化手段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收支的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完善各項開支申請管理辦法,嚴格按照程式操作,實現資金管理規範化。定期開展財務專項檢查,重點檢查單位預算執行情況、支出是否合規等。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固定資產管理。對固定資產實行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核算、責任到人的管理原則,設定了專門管理機構,指定專人負責管理,並建立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規定各醫療單位每年固定資產盤點不得少於一次。同時我局還組織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全面的資產清理,保證了各項資產的安全完整,做到了帳帳相符、帳實相符。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