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基礎差該如何提高

  高中地理應該是文綜三科裡面最難學、最難提高成績的一科了,不過同學們也不要灰心,即使基礎差,同學正確的學習,也能將分數提高。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三地理基礎差的提高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地理基礎差的提高方法

  狠抓基礎提高能力

  第一輪複習要狠抓基礎。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而這些基礎的複習應以教材為載體。在緊抓教材、鞏固知識的同時,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如何在第一輪複習這個關鍵時期中更好地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我認為高考強調考查的是學科知識結構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的內容,充分表現對地理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考查。如區域空間判斷、時間的推算、工業的區位分析,生態環境問題等。

  因此,在第一輪複習中,我們要做到查漏補缺,徹底掃除知識結構中理解上的障礙。在這一基礎上,對地理知識進行梳理和歸納,使知識系統化。同時配以單元訓練,提升應用能力。為此,一輪複習階段應該按部就班,以單元為單位進行復習。計劃緊跟規律,老師緊跟計劃,學生緊跟老師無疑是必要的,學生在課堂上要跟住老師的節奏,記好課堂筆記;課後則應按照單元的順序做一些習題。如果學生地理在基礎年級學得不太好,那麼這一輪複習就是查漏補缺、提高成績的最佳時機,通過全面複習教材,提高靈活運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圖文結合,易學好記

  地理學習離不開地圖,必須重視地圖,識圖、用圖也是地理學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著豐富多彩的各種型別的插圖,與文字配合,使教材內容的呈現更加直觀、形象、生動。學習時,不論是自然地理還是人文地理,都要重檢視的學習和運用,採用圖文結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認識、理解和掌握各種地理事物和現象、地理規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學、好記好用。

  例如,“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內容,必須結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影象來學習,才能闡述清楚,理解透徹,遇到相關知識的試題時才能靈活運用,順利解答,脫離了地圖是難以弄懂和解答這類問題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程序”內容,結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長圖”和“上海城市建設用地的擴充套件圖”學習,使我們比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記住城市化的三個主要標誌。

  地圖是地理知識的載體和學習地理最重要的工具,運用地圖記憶地理知識是最準確、最牢固、最有效的記憶方法。地理內容紛繁複雜,但幾乎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源於它在相關圖上的位置。學習時要做到看書與看圖相結合,將地理知識逐一在圖上查詢落實,熟記;平時要多看地圖***還可以填圖、繪圖***,“圖不離手”,把地圖印在腦子裡,並能在圖上再現知識。這樣,當我們解答地理問題時,頭腦中就能浮現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圖:“地球運動”,“大氣分層”,“山河分佈”,“洋流流向”,“國家位置”,“鐵路幹線”,“工業中心”……於是,我們就可以從中準確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資訊,從容作答。

  有的同學可能會認為,看圖太費時間,不如看書來得快。殊不知落實到圖上的知識印象深刻,經久難忘,便於運用,避免了死記硬背文字造成的多次重複耗時,枯燥無味,知識容易張冠李戴等弊病。因而從整體效果上看,圖文結合實際耗時並不多,效果卻很明顯。同學們學習地理,應該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培養讀圖用圖的能力,只要胸有成“圖”,定能事半功倍。

  重原理抓過程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學習時應該採用偏重理科的學習方法,強調理解重於記憶,以會用為目的,側重於對地理原理、地理規律的理解運用,聯絡實際分析解決問題。因此我們必須從基礎知識抓起,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過“地理原理”關。

  如:氣溫與氣壓的關係;海陸熱力差異形成的季風與季風氣候;生態平衡的條件等。掌握了這些原理、法則和規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說服力做就能做到舉一反三,尋找同類地理事物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地理的另一個學習方法就是注重過程學習,要掌握自然現象每一個過程的原因,結果和影響等等。比如水迴圈的過程以及影響。

  勤歸納會比較

  要勤于思考,注重平時的積累,將知識整理歸納形成主幹,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用聯絡的方法來表達頭腦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論,把隱性的知識顯性化、視覺化。

  把平時遇到的區域的形成原因及影響因素常總結,把知識歸納成一個系統。同時還應養成比較的學習方法,比如,在複習天氣系統時,我們可以把冷鋒與暖鋒的概念、圖形、符號、過境前時後的天氣等做比較;複習氣候型別時,可以把各型別氣候的分佈、成因、特點做比較;複習區域地理時候,可以把島國英國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徵做比較。還有,把東南亞、非洲、中美洲的熱帶作物做比較。

  總之,只要善於挖掘,總會發現有許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過各項特徵的比較,我們能夠更好的把握比較物件的相同特徵與不同特徵,從而達到熟練掌握這些知識點的目的。

  高考地理衝刺複習的五大方法

  一、前提——熟悉區域地理,掌握雙基和主幹知識

  進行地理主觀性試題答題能力提升專題講練的前提是在對地理學科的區域地理,雙基和主幹知識學習已經完備後。功夫在平時,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課的積累,也是高考備考的最後衝刺。

  二、基礎——明確高考22類地理常見簡答題標準答題思路

  三年功課的積累已經見了無數的主觀性試題。厚積薄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將高考22類地理常見簡答題標準答題思路歸納成輯,供參考。當作我們提高解答主觀題性試答題能力的起點。所以我們第一步便是熟讀該資料,掌握常規解題方法。

  三、關鍵——熟悉近幾年地理考題常見的答題模式

  有了以上的準備,便進行歸納概括,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我們的第二步便是總結考題常見答案的組織模式和常見的地理特徵描述答案組織模式。

  近幾年地理考題常見答案的組織模式之歸納:

  1*** 原因***自然、人為***

  2*** 條件***有利、不利***

  3*** 影響***正面、負面***

  4*** 區位***自然、社會、經濟***

  5*** 效益***經濟、社會、環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術***

  7*** 重大工程意義***兩端、中間***或***政治、經濟、民族、國防***

  8*** 要素***總量、結構***

  9*** 評價*** 積極、消積***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氣環流、地形***迎、背風坡***、洋流、距海陸遠近、下墊面***

  11***氣溫高低成因***緯度位置、冷氣流影響、洋流、地形-海拔高低與陽坡陰坡、下墊面***

  12***大漁場成因***有無較寬闊大陸架,是否為實寒暖流交匯處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幾年考題常見的地理特徵描述答案組織模式之歸納:

  1*** 自然地理特徵***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生物、礦產或其它資源***

  2*** 位置特徵***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半球位置、相鄰位置***

  3*** 水系特徵***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徵***流量、水位變化、流速、含沙量、結冰期***

  5*** 降水特徵***降水總量、雨季長短、季節變化***

  6*** 氣候特徵***氣溫、降水、季節組合***

  7*** 地形特徵***地形型別、地勢起伏、主要地形區、海拔狀況***

  8*** 農業生產特徵***主要從農業地域型別、農作物種類、種植歷史經驗和單位面積產量、農業各部門結構***所佔比重***、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專門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業生產特徵***主要從工業的發達程度、工業部門結構、工業技術水平、工業產品的銷售和工業原料能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等方面概括***

  10***地理事物的分佈特徵和分佈規律***主要從空間分佈***是否均勻、空間變化規律***和時間分配***季節和年際變化的大小***兩方面概括***

  分佈規律問題:

  從總體上看是把握"點""線""面"是哪種分佈趨勢

  1*** "點"狀分佈一般有"沿某個方向區域較稀或較密";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佈方位。

  2*** "線"狀分佈應說明其沿哪個方向的走勢及其稀密特點。

  3*** "面"狀分佈應說明該地理事物的分佈範圍,即東南西北的界限;或該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佈方位及大致的面積。

  4*** "點、線、面"綜合考慮解答。

  四、提升——明確常見行為之答題要領

  地理考題常見的答題模式,指明瞭答題方向。為了提高答案的質量,我們還要研究提問中的謂語動詞。

  新課標的可操作性很強的主要原因在於其指令性的明確,用語文的話說就是"謂語明確"。在我們教學生審題時候要特別注意的也是這個"謂語"部分,明確答題之要領。

  簡述--簡單扼要敘述,須把握要點;

  簡析--簡單分析,提出論點即可;

  描述--對事物的外部特徵予以描述;

  綜述--對事物的總體特徵予以概括敘述;

  說明--對原理、成因、規律進行說明;

  寫出--對影象或事實的主要內容予以呈現;

  分析--對地理事物或現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區域性事物在全域性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事物間的聯絡等;

  對比***比較***--列表比較相同、相異、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後對比或並列對比;分析相同事物間的差別、不同事物間的聯絡;

  評價--對地理環境、措施、對策、佈局進行實施可行性評價或優勢與不足評價,這需要平時樹立科學的觀點,具備正確的地理思想;

  概括--對文字材料或影象內容予以概括要點等。

  地理高考試題中經常考查的行為動詞有描述、說明、分析、對比、評價等

  五、實踐——主觀性試題答案之要求

  “簡明扼要、條理分明、切中要點”是文綜規範答題的宗旨。

  1.注意從圖中和材料中提取全面、準確、有效的資訊,並能夠適當地遷移知識

  2.規範用語,迴歸教材;

  3.有多少問,分多少***段***答題,分段分點答題,每個要點儘量序號化。有條理,分點答題,形成“知識鏈”,做問答題首先要了解答題的步驟,問什麼就回答什麼,問幾個問題就分幾節寫。可根學題目的給分來組織答案,一般一個要點是2分或3分.這樣如果是8分的題至少就得答出四個要點。

  4.要點不自相矛盾、不重複; ‘

  5.書寫整潔,不留空缺,字跡工整,反映思維的邏輯性,卷面整潔,從形式上達到卷面的完美,因為清晰的卷面能贏得閱卷者好感,也許會給你帶來意外的收穫。

  高考地理答題四大對策

  1.讀懂題意:高考試題是通過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圖表、資料等資料等形式出現的,考生應具備從文字和圖表、資料資料中提取有效資訊的能力,並能夠對提取的資訊進行加工、處理和運用,解決試題中所提出的問題。要達到這個要求,考生首先必須能夠讀懂題意,找出關鍵詞,把握試題的中心含義,以及試題作答要求,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看清圖示: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中很大一部分是與圖相關的。因此,學生應該對各類地理影象、圖表的特點和作用認真掌握。在答題時認真看清影象、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準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資訊。並要注意將影象、圖表資料與文字資料有機的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

  3.注意聯絡:各種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的,因此,在答題時應該注意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絡,同時還要關注跨學科之間的聯絡,以及與生活實際的聯絡等。

  4.準確的地理學科語言將答案表述清楚,這也是考試中的重要環節。在複習迎考中,應該把語言表述能力的訓練放在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