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成績差該如何學習

  到了高三,很多同學的物理成績開始下降,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學習方法不對。下面是小編分享的高三物理成績差的學習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高三物理成績差的學習方法

  預習真的很重要

  對於我來說,預習最大的作用不是提前學習將要學習的知識,而是給自己帶來自信。學習物理自信是不可或缺的,當預習過後,上課的時候我們就能更輕易地理解知識,當看到其他同學一頭霧水而自己卻明白的時候,自信也就會油然而生。自信可以提高做題速度,不會糾結於一兩個小問題。

  關於上課聽課方面

  我認為物理課不必全堂課都認認真真去聽,聽重點就可以了,既然已經預習了,上新課可以說是和複習沒什麼不同,但是重點難點還是聽一遍要好,恰當休息大腦,對學習更有好處,我也是這樣做的,物理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所以我不相信老師家長那些古板的理論。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方法,這點只是建議,大家可以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上課方式。

  全面複習基礎知識,掌握知識結構

  對考試說明中規定的知識內容,一定要全面複習,不能有任何疏漏,否則將會造成簡易題失分,特別是非重點章節中的A層次知識,如交流電,光的干涉,原子和原子核等。

  打好基礎不是死記硬背概念和公式,而是要在透徹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對物理概念應該從定義式及變形式、物理意義、單位、向量性及相關性等方面進行討論;對定理或定律的理解則應從其實驗基礎、基本內容、公式形式、物理實質、適用條件等作全面的分析。

  如電場強度是為了描述電場的力的性質而引入的物理量,其定義式是E=F/q,但E是描述電場本身性質的物理量,其大小與F、Q均無關,點電荷電場的量度式E=KQ/ r2恰好證明了這一點,場強E可以表示電場的強弱和方向,用電場線可以形象地表示出來。與E相關的量是電勢U,然而電場強度為零的地方電勢不一定為零,電勢為零的地方場強也不一定為零。把公式變形為F=qE之後,可以用來計算電荷在電場中的受力大小和方向,從而分析電場中的力學問題。

  複習時還要從整體的高度重新認識所學的知識,抓住重點,瞭解知識間的縱橫聯絡,形成知識結構。如複習力學知識時,要了解受力分析和運動學是整個力學的基礎,而運動定律則將原因力和效果加速度聯絡起來,為解決力學問題提供了完整的方法,曲線運動和振動部分屬於運動定律的應用。動量和機械能則從空間的觀念開闢瞭解決力學問題的另外兩條途徑,提供了求解系統問題、守恆問題等的更為簡便的方法。有了這樣的分析,整個力學知識就不再是孤立和零碎的,而是為了研究運動和力的關係的有機整體。

  反覆看課本,做一些實驗幫助理解

  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幾乎所有的尖子生都有如此的體會。課本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同學會說:“課本那麼簡單,而考試又那麼難,看它有用嗎?”這種想法很不對。其實據我瞭解,但凡物理成績不好或平庸者,都是基礎知識不牢。他們自以為學好了,但實際上卻沒有理解好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不信的話,你可以翻開課本目錄,一節一節地仔細回想相關的內容,這個時候你就會明白你的不懂之處在哪裡。對於一個物理概念,你要從深層次地去理解它。比方說,兩個小球相撞,你從中能想到什麼?動量方面有什麼問題?能量方面有什麼問題?――並不是非得做題目時才想這些問題。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但仔細一想卻可以想出很多問題來;並且,這類簡單小問題就是億萬考題之根源。

  高三物理的學習技巧

  1、深刻理解並掌握基礎知識

  很多高三學生對於高考的認識都存在誤區,認為高考題都是難題,所以平時複習的時候主要抓了難點內容,做練習題的時候也會選擇一些難度比較大的。其實高考考察的重點是基礎知識,所以高三的同學們在複習的時候,還是要把重點放在基礎內容上面。再者說了,不管是什麼學科,都是從基礎一點點學的,只有基礎紮實了,才能學懂難的知識。

  高三複習物理的時候,最好是以課本為主,根據高考大綱的要求,研究基礎知識,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做到熟練運用、爛熟於心。

  2、深刻理解物理模型

  很多同學在做物理大題的時候,因為題目的綜合性較大,所以不知道從何下手。究其原因還是對於物理模型的理解不夠深刻,遇到複雜一點的題就不會運用模型。

  所以建議大家研究一下物理模型,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能夠熟練運用物理模型以後,再遇到複雜的題就不會束手無策了。

  3、提高做題速度和學習效率

  提高做題速度不僅能夠節省學習時間,在考試的時候也能節省考試時間。這就要求學生從平時學習的過程中進行鍛鍊,每次做題之前都給自己規定時間,在規定時間之內完成。

  提高學習效率就要求注重課堂時間,上課的時候全神貫注的聽,主動積極的思考,課後及時複習,學習過程中又不懂的問題及時解決,善於總結學習、做題經驗。這樣才能不浪費任何學習時間,學習效率才能有所提高,

  提高高三物理成績的八個建議

  一注意學習效率。帶著預習的問題聽課,可以提高聽課的效率,能使聽課的重點更加突出。課堂上,當老師講到自己預習時的不懂之處時,就非常主動、格外注意聽,力求當堂弄懂。同時可以對比老師的講解以檢查自己對教材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學習教師對疑難問題的分析過程和思維方法,也可以作進一步的質疑、析疑、提出自己的見解。這樣聽完課,不僅能掌握知識的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而且能更好地掌握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二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做一些題。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要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筆記本糾錯本。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終生儲存。

  四三個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規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練。關於基本概念,舉一個例子。比如說速率。它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如在勻速圓周運動中,而速度是位移與時間的比值指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關於基本規律,比如說平均速度的計算公式有兩個經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義式,適用於任何情況,後者是匯出式,只適用於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情況。再說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說研究中學問題是常採用的整體法和隔離法,就是一個典型的相輔形成的方法。最後再談一個問題,屬於三個基本之外的問題。就是我們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總結出一些簡練易記實用的推論或論斷,對幫助解題和學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降低”;“同一根繩上張力相等”;“加速度為零時速度最大”;“洛侖茲力不做功”等等。

  五物理過程。要對物理過程一清二楚,物理過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題的隱患。題目不論難易都要儘量畫圖,有的畫草圖就可以了,有的要畫精確圖,要動用圓規、三角板、量角器等,以顯示幾何關係。畫圖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狀態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間斷的,而動態分析是活的、連續的。

  六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跑神或儘量少跑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學習。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複習、鞏固。儘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入門以後,有了一定的基礎,則允許有自己一定的活動空間,也就是說允許有一些自己的東西,學得越多,自己的東西越多。

  七時間。時間是寶貴的,沒有了時間就什麼也來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時間,而利用時間是一門非常高超的藝術。比方說,可以利用“回憶”的學習方法以節省時間,睡覺前、等車時、走在路上等這些時間,我們可以把當天講的課一節一節地回憶,這樣重複地再學一次,能達到強化的目的。物理題有的比較難,有的題可能是在散步時想到它的解法的。學習物理的人腦子裡會經常有幾道做不出來的題貯存著,念念不忘,不知何時會有所突破,找到問題的答案。

  八向別人學習。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同學們學習,向周圍的人學習,看人家是怎樣學習的,經常與他們進行“學術上”的交流,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千萬不能自以為是。也不能保守,有了好方法要告訴別人,這樣別人有了好方法也會告訴你。在學習方面要有幾個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