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各地是怎麼過中秋的

  

  自國家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列為法定假日後,原本被人們所淡忘的傳統節日又逐漸被“記起”。這些傳統節日所蘊含的傳統文化也漸漸被人們所重視。中秋節也不再是單純的“月餅節”,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那些古老的韻味。

  閩東地區

  福安

  清代民間有“行中秋”習俗,十五夜為男,十六夜為女。福安城關婦女到縣衙看知縣夫人,俗稱“看奶奶”。民國以後,此俗不存;解放後,人們常在中秋節舉辦燈謎、詩唱、遊園等文娛活動。

  霞浦

  霞浦沙江村,除了吃月餅、賞月之外,還有一項至今歷時400餘年的傳統民俗——曳石。相傳,倭寇企圖趁虛攻佔霞浦縣城,戚家軍主力出援福安、寧德兩地,以曳石方法保住霞浦城。此後,每逢中秋,霞浦縣便開展曳石活動。閩西地區

  龍巖

  龍巖人吃月餅時,通常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據說這個習俗來自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資訊的傳說。

  長汀

  長汀風俗的中秋節以往都以農業收成為基礎,俗話說八月初一開土倉,土裡種的大都可以收成了,吃的東西較多,在外的人兒 都回家團聚,加上月到中秋天氣好,人們喜歡熱鬧,常有許多活動,照月華、唱十番、跳單官神、伏花、伏三歲姑 。

  閩南地區

  廈門

  在閩南,尤其是在廈門,中秋節除了賞月、吃月餅外,還盛行一種獨特的“玩會餅博狀元”習俗***即博餅***。相傳,中秋博餅是鄭成功屯兵廈門時為解士兵的中秋相思之情、激勵鼓舞士兵士氣而發明的,如今演變成了如今廈門獨具特色的民間習俗。

  泉州

  泉州民諺中有“偷蔥嫁好夫,偷菜配好婿”的說法。因此,還沒出嫁的姑娘可以在中秋夜象徵式的摘別人家的菜,而沒有人會去責怪。

  閩北地區

  浦城

  福建浦城丹桂之鄉,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福建省浦城縣女子穿行南浦橋,吃求長壽。

  建寧

  中秋夜俗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中秋,兒女多於拜月時請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臨,竹筐會自己搖動,以其搖動的次數來卜吉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