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蕎麥的功效與作用

  苦蕎麥是一味中藥,那麼你想知道是什麼嗎?下面由小編跟你詳細介紹,一起來了解吧!

  苦蕎麥的簡介:

  苦蕎麥是一味中藥,我們祖先很早就有應用苦蕎麥治療虛寒等症的記錄。 《本草綱目》中記載:苦蕎麥性味苦、平寒,有益氣力、續精神、利耳目、降氣、寬腸健胃的作用。臨床糖尿病治療實踐證明,苦蕎麥能夠降低空腹血糖、升高胰島素水平、降低糖化血紅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降低血脂,從而抑制糖尿病及其合併症的發展。因此,苦蕎麥是糖尿病的主要營養食品。現代科研分析,苦蕎仁營養成分極高,非常豐富,含有生物類黃酮、多種維生素、18種氨基酸、粗蛋白、葉綠素及其硒、鋅、鎂、鉻、鈣等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其獨特的營養成分是黃酮類物質,其主要成分為蘆丁。 蘆丁又名芸香甙、維生素P,含量佔總黃酮的70%-90%,具有降低毛細血管脆性、改善微迴圈的作用,對糖尿病、高血壓有著很好的食效。因此,苦蕎仁有著其它糧食產品無法可比的營養及食效。 糖尿病人飲用“苦蕎茶”後,口渴、飢餓、尿頻、四肢痠軟、周身乏力等症狀得到改善,血糖、尿糖會逐漸恢復至正常水平,高血脂症糖尿病人的血脂得到改善。 糖尿病、高血壓病人長期飲用“苦蕎茶”,對健康極為有益。

  苦蕎麥的基本資訊:

  苦蕎麥又叫蕎葉七、野蘭蕎、萬年蕎,苦蕎麥有理氣止痛、健脾利溼的功效,苦蕎麥有治療胃痛、消化不良、腰腿疼痛、跌打損傷的作用,苦蕎仁營養成分非常豐富,含有生物類黃酮、多種維生素、18種氨基酸、粗蛋白、葉綠素及其硒、鋅、鎂、鉻、鈣等礦物質及微量元素。

  名稱:苦蕎麥

  別名:蕎葉七、野蘭蕎、萬年蕎

  性味:苦,平。

  功能:理氣止痛,健脾利溼。

  主治:用於胃痛,消化不良,腰腿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3~5錢。

  來源:蓼科蕎麥屬植物苦蕎麥,以塊根入藥。秋季採挖,洗淨,晒乾。根及全草入藥,能除溼止痛、解毒消腫、健胃,主治跌打損傷、腰腿疼痛、瘡癰腫毒。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是什麼?

  苦蕎麥味苦、性平。理氣止痛,健脾利溼。用於胃痛,消化不良,腰腿疼痛,跌打損傷。

  1.降血脂苦蕎脂肪含量較高,為2.1%~2.8%,在常溫下呈固形物,黃綠色、無味,不同於一般禾穀類糧食。苦蕎脂肪的組分較好,含9種脂肪酸,其中最多為高度穩定、抗氧化的不飽和脂肪酸、油酸和亞油酸,佔總脂肪酸的87%。

  2.降低膽固醇對以苦蕎為主食的四川涼山州彝族同胞調查顯示:食用苦蕎具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及LDL膽固醇含量,推斷是來自苦蕎的膳食纖維的作用。當然,苦蕎膳食纖維還具有化合氨基肽的作用。苦蕎中鎂為小麥麵粉的4.4倍,大米的3.3倍。鎂元素參與人體細胞能量轉換,調節心肌活動並促進人體纖維蛋白溶解,抑制凝血酶生成,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的作用。

  3.促消化苦蕎粉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PP、維生素P,其中B族維生素含量豐富。維生素B1 和維生素PP顯著高於大米,維生素B2亦高於小麥麵粉、大米和玉米粉1~4倍,有促進生長、增進消化、預防炎症的作用。

  4.美容苦蕎中還含有較多的2,4-二羥基順式肉桂酸,含有抑制面板生成黑色素的物質,有預防老年斑和雀斑發生的作用。還含有阻礙白細胞增殖的蛋白質阻礙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