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成交量變化挖掘最佳買入點

  從成交量的變化去分析一個股票的底部形態,挖掘最佳買入點。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通過成交量變化挖掘最佳買入點

  作為長線資金,大多尋求穩健的投資路徑,因此,如何準確地判定一個股票的底部和如何分批投入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試從成交量的變化去分析一個股票的底部形態,挖掘最佳買入點。

  近年的幾種底部形態

  1、打壓、下破平臺,放量見底。這類股票大多已經累積一定幅度跌幅了,然後再在低位橫盤相當一段時間,之後突然放量下跌突破平臺***大多借助大市下跌***,在放出巨量後再收一陰,底部形成。

  2、標準下降通道,突然爆發性放量拉高。這類股票大多有標準漂亮的下降通道,突然在某天放巨量收陽線,底部形成。這類股票有時還能跑出短期黑馬來,但大部分拉高後會再作調整。

  3、構築雙底、叄底、四底。這類股票築底手法比較老。但有一部分資金的確是很喜歡玩這把戲,每一波浪的底部和頂部有高達50%的幅度,每年玩它3、4個浪,也不賴。

  4、在低成交量的水平下,升時放量,跌時縮量,振幅不大,橫盤走勢。這類股票是一些比較老的吸貨手法了,也最折磨人。一般會出現陰陽相隔、兩陰夾一陽或兩陽夾一陰的走勢。這類股票的莊家一般實力不算太強***相對於期貨資金來說***,但控盤性很高,做莊期很長,起碼一兩年。

  5、期貨資金入主,井噴。這類股票看不出底部,莊家就是底部,運氣就是底部。這類股票只適合短線資金參與。

  6、迅速拉高翻番後,向下調整近一年,價位到達黃金分割點處。

  從長線投資的角度看,第1、第3和第4種底部是比較適合長線資金參與的。但第1種需每天觀察,否則哪知道它哪天會破位?而第3種有一定風險,最好在前幾浪參與,否則別人玩膩了,在到達浪底時還繼續沉下去,那你就……。因此參與這類股票一定要設好止損位;第4種風險最小,但時間可能很長,需很有耐心,還要說明一句,必須先看看其相對價位是高還是低。

  尾盤成交量蘊含的背後含義

  股價的漲勢中,盤整或跌勢中的尾盤,其次日開盤的結果可能是迥異。而洞察這種微妙尾市變化的先機,則一般都是短線投資者夢寐以求的致勝法寶,而判斷這一情形最重要的依據則是股價的10日移動平均線的整體執行狀態。

  ***一*** 漲勢中***當10日股價移動平均線呈上揚之勢時***

  尾盤價漲量增:在漲勢中的尾盤量價俱增,是人氣充分聚積的徵兆,說明市場上的投資者仍然看好後的發展,則次一交易日股價將仍以高盤開出的可能性較大。

  尾盤價增量縮:這種情形在漲勢中多為高潮階段時的惜售現象。次一交易日,股價通常多以跳空高開為主,昨天尾市沒有買到的投資者,一般多會填高單價追漲買進。但是,由於股票沒有經過充分換手,高開之後,往往就會因獲利盤的增多,賣壓同時逐步增大,次一交易日的K線形態上多帶有上影響線。

  尾盤急跌量大:如果不是在漲幅巨大的階段時,出現巨量長陰K線形態,則尾盤出現這種明顯急跌量大的現象,多是控盤主力莊家利用尾市進行洗盤清籌。次一交易日股價往往是將以平盤或者高盤開出,但這種情形的前提是殺尾盤的當日成交量在一定原則上不宜過大。

  ***二*** 盤整中***當10日股價移動平均線呈持平之勢是時***

  尾盤價量俱增:在盤整階段末期,多空雙方主力經過了較長時間的爭戰,終以多方主力的努力而佔據上風。盤面此時突然發動攻勢,則次一交易日股價往往將以平盤或者高盤開出。

  尾盤價跌量增:在盤整走勢中的尾盤,出現價跌量增的現象,說明多空雙方主力在勢均力敵的對峙中,多方主力由於失去了後援和信心,空方主力則乘勢佔據上風,勝負已經初見分曉。盤面此時突然發動攻勢,次一交易日股價往往以平盤或者低盤開出,並且大多會因為多方主力反擊的無力而漸漸進入盤跌階段。

  關前價量俱增:在盤整走勢中,股價即將遇到關卡,尾盤如果突然出現大量急拉,則次一交易日股價多是以衝關式的高盤開出,但是由於主力莊家並不想或並不具備上攻的實力,僅僅只是藉助尾市搞突然襲擊,製造出一種向上突破的假象,引誘場外的投資者追漲看多,自已則好趁機出貨清倉。故此極容易形成高開低走,以假突破拉回整理的結局。

  ***三*** 跌勢中***當10日股價移動平均線呈下跌之勢時***

  尾盤價跌量縮:在跌勢中,尾盤出現跌量縮的現象,說明買盤無人願意接單,賣壓將轉移到次一交易日開盤,而使得次一日股價因賣盤的急於脫手,以低盤開出。

  尾盤價量俱增:在跌勢中,尾盤價量俱增現象的出現,K線圖形形態上一般翥會留下下影線,盤走勢有兩種可能性:***1***RSI未處低檔且K線收中陰時,由於短線資金的介入,而出現反彈的契機。但是次一交易日股價若是始終在平盤之下游走,則可能是主力莊家利用尾市拉抬誘多,以便次日壓低出貨,這是大盤將跳空向下的訊號。***2***RSI處於低檔且K線縮小陰小陽時,如果此時量價俱增,配合出現的時機正處於6日RSI的低檔,則次一交易日往往多是經高盤開出,並引發一輪反彈的走勢。

  ***四*** 特殊狀況

  尾盤在急拉的走勢之中,開始出現修正性的反彈,臨近收市之時卻又被摜壓到以最低點報收,說明空方主力仍然主導著優勢,此種走勢在次一交易日股價將以平盤或者低盤開出,並且次一交易日的股價走勢是易跌難漲的。

  尾盤前就已經形成明顯的漲勢,但是尾盤的最後10分鐘開始出現搶盤,成交量大幅度放大並且推動股價一路走高,這種情形一般多是投機性的短線客介入追漲,對次一交易日的走勢不是十分有利。次一交易日股價高開之後,因為存在著短線獲利盤的壓力,如果不能消化這一部分賣盤,漲勢就很難持續,賣壓在高開之後一般也就會迅速湧現。

  對成交量五種形態分析

  技術分析可以說就是對價格、成交量、時間三大要素進行的分析,而成交量分析則具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因為市場就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說成交量比較容易做假,控盤主力常常利用廣大散戶對技術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種指標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觀、最直接的市場要素之一,我們有必要仔細研究,全面掌握。

  1.市場分歧促成成交。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會達成,光有買或光有賣絕對達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後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後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會成交。

  2.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這裡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市場人士都十分看淡後市,造成只有人賣,卻沒有人買,所以急劇縮量;二是,市場人士都對後市十分看好,只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又急劇縮量。

  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大家都對後市走勢十分認同,下跌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同樣,上漲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買進,坐等獲利,等股價上衝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3.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市分歧逐漸加大,在一部分人堅決看空後市時,另一部分人卻對後市堅決看好,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

  放量相對於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份,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因噎廢食,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咬他一大口”。

  4.堆量。當主力意欲拉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堅決退出,不要幻想再有巨利獲取了。

  5.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妖莊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後又沒了後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無論怎樣,成交量只是影響市場的幾大要素之一,市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決不可把它分開來看,犯盲人摸象的錯誤。綜合分析、綜合判斷,結果才會最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