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應該做好的幾件事

  大一雖然學業和就業壓力沒那麼大,但要做好的事情還是很多的。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大一應該做好的事篇一

  毋庸置疑,談到大學,這個話題仍是最重要的,記得開學時有個老師這樣跟我們說過:大學的生活學習是數字“1”其他事情是數字“0”,同學們只有將學習放在首位,你得到的數字才會更大。總之,大學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同學上了大學後就完全放鬆下來,開始整天整夜瘋狂地玩....***對於這一點我個人覺得跟我們國家的教育制度有點關係,我們國家的教育是小學中學化,中學大學化,大學小學化,高中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講覺對是讀書最用功的時期。為了高考,我們習慣了3點一線的生活,我們習慣深夜中抿著咖啡繼續......像鄭強教授說的那樣,這是一種摧殘式的的教育,掠奪式的啟發,進入大學,我們對於學習的興趣已經完全失去了,導致我們很多人都是高中太努力,大學"很輕鬆"***一學期結束後,很多同學學習上紅燈高照!

  對於剛進入大一的同學們,你們千萬不能抱有“大學是天堂”,或許真的是,但那是知識的殿堂。大學的學習,對於你一生的影響是最大的。高中,我們大部分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而大學,我們是為了我們的需要而學習。就是說我們不僅僅要學好自己的專業課程,還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學一些東西。當然,這裡說的學習絕對不僅僅指讀書,也可以在生活中學,向老師向同學學.....在大一之前你最好要列出讀書的清單,如果你有自己的讀書興趣,那最好。

  大一應該做好的事篇二

  有了讀書的計劃,很多人還是會絕對大學讀書的時間太少,到頭來一本書只是開頭看來幾遍而已。其實大學絕對不會缺少時間,有問題的肯定是你安排時間的問題,其他專業不大清楚,像我們經濟學類的專業,課餘時間挺多的,平均下來的話也就一天差不多半天有課,星期六日也多沒課,試想如果連這樣都沒辦法安排時間來學習,那麼什麼時候會有時間呢?工作後嗎,那我只能說你有點幽默!再說時間是擠出來,再忙,人家都可以擠出時間來學習,你為什麼不可以呢?

  關於讀書有兩種方法,一種精讀,大學裡你專研一本書,或者一類書籍,把讀書的深度做足,到時候你會受益匪淺的,記得在雜誌上看過一個人的讀書故事,他對蔣介石很感興趣,於是就專門讀關於蔣介石的書,花了10幾年的時間,最終,成為了最瞭解蔣介石的人,成為了這一方面的專家......

  當然,這只是精讀受益的一方面,不同人的讀書價值不同,讀書的目的也千差萬別!不過當一本書你讀到一定深度,你的體會,你的感覺肯定會與眾不同。還有一種讀書方法是泛讀,你的閱讀量要大,很多時候這個社會拼的是資訊量,你要儘量多地去看書,讀報,聽新聞....當你的資訊量達到一定的程度時,你會覺得很多事情突然豁然開朗,很多東西是相通的,這是一種境界。還有,你瞭解得越多,你和別人聊天時也會越有東西可以講!進入大學該做的第一件事是去趟圖書館,瞭解圖書館的書籍排列。什麼書要在哪裡找,在圖書館的什麼位置可以做什麼事情....這些事情越早了解越好!記得開學的第一天第一次逛學校就是去圖書館,初次來到學校的圖書館,第一個感覺就是太巨集偉太壯了,不過還好,走一遍,我就大概知道了圖書館的基本資訊,我們的專業書在三樓,一樓可以自習,二樓有雜質報紙可以看......

  大一應該做好的事篇三

  在軍訓的那段時間,當別人還在抱怨大學原來不像高中老師說的那樣時,我一有空我就可以跑到圖書館,開始享受大學給予的資源!還有,你會發現平時圖書館的人不多,可是一臨近期末,連位子都要用佔的,而且早上晚於7點就幾乎沒有了......也不能說這種現象怎麼樣,不過對於新生的你們,我想跟你們說,你們平時也應該多去圖書館,讀很多書最好,不然的話到圖書館看看雜質報紙,隨便翻翻書籍,也是一種和怡然的生活狀態。上完課之後,我特別喜歡揹著書包去趟圖書館,不一定要去看很多書,似乎成為了一種習慣,是心靈的需要。對於大學裡的講座,感興趣的話,要盡一切可能去聽,並學會將聽到的東西總結出來,最好寫下,不然很多東西聽過,就會忘了!總結出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體會,聽到的東西很可能會成為你東西。

  我每週都會抽時間去聽一兩場講座,有什麼不理解的就去問,或者和同學討論,這樣的次數多了,你就會發現你的思想在慢慢的改變,你在成長,你在成熟!大學可以逃課嗎?肯定的。不過是有前提的!你不要看到別人經常沒去上課,你自己也跟著不去上課。殊不知別人沒去上課是去幹什麼,也許人家是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而你呢,是不是隻因為天太冷不想起床,雨太大了,甚至是遊戲還沒玩完....你的藉口很簡單,不會翹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沒有翹課的大學時不完整的大學!課是可以翹,不過要必須是為了更有意義的事情去做,這一點要記住,不能讓你的課白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