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五個易錯專題與必考點

  易錯的知識點其實就是自己最容易提分的地方,如何能把錯題搞定,成績就會升上一個層次。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高中化學五個易錯專題

  專題一 阿伏伽德羅常數

  【易錯題1】NA表示阿伏加德羅常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等物質的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數均為NA

  B.1.7gH2O2中含有的電子數為0.9NA

  C.1molNa2O2固體中含離子總數為4NA

  D.標準狀況下,2.24L戊烷所含分子數為0.1NA

  『錯解分析』錯選C,認為在Na2O2固體中,含有Na+和O-兩種離子,1molNa2O2固體中含有2molNa+和2molO-,故其中的離子總數為4NA。

  『正確解答』此題考查了阿伏伽德羅常數知識。阿伏伽德羅常數是指1mol任何微粒中含有的微粒數,等物質的量不一定是1mol,A錯;H2O2的相對分子質量為:34,故其1.7g的物質的量為0.05mol,其每個分子中含有的電子為18個,則其1.7g中含有的電子的物質的量為0.9mol,數目為0.9NA,B對;Na2O2固體中,含有的是Na+和O22-兩種離子,1mol固體中含有3mol離子,故其中的離子總數為:4NA,C錯;戊烷在標準狀況下為液態,故其2.24L不是0.1mol,D錯。

  『規律小結』進行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正誤判斷的主要考查點有:

  ①判斷一定量的物質所含的某種粒子數目的多少;

  ②物質的組成;

  ③通過阿伏加德羅常數進行一些量之間的換算等,在解題時要抓住其中的易錯點,準確解答。

  【易錯題2】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常溫下,1L0.1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數為0.2NA

  B.1mol羥基中電子數為10NA

  C.在反應中,每生成3molI2轉移的電子數為6NA

  D.常溫常壓下,22.4L乙烯中C-H鍵數為4NA

  『錯解分析』選B或D。認為羥基-OH中有8NA個電子或10NA個電子;22.4L乙烯是1mol,1mol乙烯C-H鍵數為4mol。

  『正確解答』本題主要考查的是以阿伏伽德羅常數為載體考查如下知識點①考查22.4L/mol的正確使用;②考查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得失電子數的計算等內容。A項,無論NH4+水解與否,根據元素守恆;B項,1mol羥基中有9NA個電子;C項,在該反應中,每生成3molI2,轉移5NA個電子;D項,常溫常壓下,氣體摩爾體積Vm不為22.4L/mol。綜上分析得知,本題選A項。

  『規律小結』結合阿伏伽德羅常數為NA,判斷一定量的物質所含有的某種粒子數目的多少,是高考命題的熱點之一,在近幾年的各種高考試題中保持了相當強的連續性。這種題型所涉及的指示非常豐富,在備考複習時應多加註意,強化訓練,並在平時的複習中注意知識的積累和總結。

  專題二 氧化還原反應

  【易錯題1】取17.4g MnO2固體粉末與一定體積的濃鹽酸***含溶質0.4mol***共熱製取氯氣***假設HCl揮發損失不計***,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反應過程中MnO2作催化劑

  B、鹽酸未完全反應

  C、參加反應的鹽酸有一半被氧化

  D、反應產生2.24L氯氣***標況***

  『錯解分析』選C、D。根據該反應中量的關係:MnO2——4HCl可知,該反應中MnO2過量,因此HCl完全反應。又因該反應中只有一半的HCl作還原劑***另一半為起到酸的作用***,因此參加反應的鹽酸有一半被氧化***0.2mol***,得到2.24L的氯氣。錯誤原因:靜態考慮反應問題,忽略鹽酸濃度變化引起還原性變化的事實。

  『正確解答』隨反應的進行,鹽酸的濃度逐漸減小,對應的還原性逐漸減弱,直至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被停止。因此該反應過程中,雖然MnO2過量,鹽酸也不可能完全反應,同樣的,收集到的氣體也不可能是2.24L。但是不論如何,參與反應的鹽酸一定有一半被氧化***對應的量一定少於0.2mol***。因此正確選項為C。

  『規律小結』許多物質的氧化***還原***性會受濃度變化的影響,並在一些具體的反應中表現出來。例如,濃硫酸具有氧化性,在加熱的條件下與銅能夠發生反應,隨反應的進行,硫酸濃度變小,氧化性逐漸減弱,最終反應將停止;若參加反應的金屬為Zn等活潑金屬,則當濃度降低到一定程度***轉化為稀硫酸***時,又會有H2產生。又如,濃硝酸具有強氧化性,與銅反應生成NO2,隨反應進行,濃度減小,氧化性將有所減弱。當濃度減小到一定程度,反應產物變為NO。在解此類問題時,必須要打破常規,“動態”地考慮反應進行問題。這類問題也常在化學計算中出現。***

  【易錯題2】標準狀況下,往100mL0.2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一定體積的Cl2,充分反應後,溶液中有50%的Br-被氧化。則通入的氯氣的體積是*** ***

  A、0.224L B、0.336L C、0.448L D、0.672L

  『錯解分析』由於2Br-+Cl2=Br2+2Cl-,根據題意,有50%的Br-被氧化,即有0.02mol被氧化,因此通入的氯氣的體積為0.224L。選A。錯誤原因:忽略離子還原性強弱。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還原性***氧化性***越強的物質***或微粒***優先參與氧化還原反應。

  『正確解答』由於Fe2+還原性比Br-強,當往FeBr2中通入氯氣,發生的反應依次為:1***Cl2+2Fe2+=2Cl-+2Fe3+;2***Cl2+2Br-=2Cl-+Br2。因此溶液反應中反應的情況應該是:Fe2+被完全氧化並有50%Br—被氧化。根據電子得失關係,Fe2+、Br—離子失去的電子總數***0.02mol+0.02mol=0.04mol***等於Cl2得到的電子總數。由於每個Cl2在反應中得到2個電子,因此Cl2的物質的量為0.02mol,其體積為0.448L。本題正確答案為C。

  『規律小結』分析多種離子共存的溶液體系的電解問題時,必須考慮離子反應次序——對於氧化性或還原性越強的離子,電解過程中一般優先放電。

  專題三 離子反應

  【易錯題1】若溶液中由水電離產生的c***OH-***=1×10-14

  mol·L-1,滿足此條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A.Al3+ Na+ NO3- Cl-

  B.K+ Na+ Cl- NO3-

  C.K+ Na+ Cl- AlO2-

  D.K+ NH4+ SO42- NO3-

  『錯解分析』錯選C。認為隱含條件條件“由水電離產生的c***OH-***=1×10-14mol·L-1”標示溶液顯酸性,AlO2-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錯在把隱含資訊理解錯了。

  『正確解答』首先要注意題目中的隱含條件“由水電離產生的c***OH-***=1×10-14mol·L-1,即溶液為強酸性或強鹼性;再者要注意到題目中加著重號的兩字“一定”能共存.A中Al3+不能在鹼性溶液中大量存在;C中AlO2-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D中NH4+不能在鹼性溶液中大量存在;所以只能選B.

  『規律小結』離子共存是常見題型,同學們必須掌握做離子共存題的方法.在判斷離子能否大量共存時應注意“五看”:一看題乾的限制條件.一般加入指示劑顯什麼顏色,溶液呈酸性、鹼性或中性;pH值等於幾或pH值大於7、小於7、等於7;溶液是否為無色.二看離子之間能否發生複分解反應.一般是陰陽離子結合,如果是弱酸如:H2CO3、H2S、H2SO3、H2SiO3、HF、HClO、CH3COOH等,弱鹼如NH3·H2O,難溶物如Fe***OH***3、Al***OH***3、Cu***OH***2、Mg***OH***2、AgCl、BaSO4、CaCO3等.難電離的物質如H2O等,則不能大量共存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如HCO3-、HS-、HSO3-、H2PO4-、HPO42-***與H+和OH-均不能大量共存.三看離子之間能否發生氧化一還原反應.一般在酸性條件下,MnO4-、NO3-、ClO-可氧化S2-、I-、Br-、SO32-、Fe2+等;Fe3+可氧化S2-、I-,而不能大量共存.四看離子之間能否發生絡合反應.如果溶液中含Fe3+和SCN-,二者不能大量共存,會形成絡離子.五看離子之間能否發生雙水解反應.如果溶液中含有可水解的陰離子如AlO2-、S2-、CO32-、HCO3-等,又含有可水解的陽離子如Fe3+、Al3+、Zn2+、NH4+等,則會發生雙水解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

  【易錯題2】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向氯化亞鐵溶液中通入氯氣:

  Fe2++Cl2=Fe3++2Cl-

  B.三氯化鐵溶液跟過量氨水反應:

  Fe3++3NH3.H2O=Fe***OH***3↓+3NH4+

  C.碳酸氫鈣溶液跟稀硝酸反應:

  Ca***HCO3***2+2H+=Ca2++2H2O+2CO2↑

  D.氯氣通入冷的氫氧化鈉溶液中:

  2Cl2+2OH-=3Cl-+ClO3-+H2O

  『錯解分析』寫離子方程式時,只注意原子守恆,如A選項。對物質間的反應條件把握不好,D項中Cl2與冷的NaOH溶液反應生成NaCl和NaClO,Cl2與熱的NaOH溶液反應才生成NaCl和NaClO3。

  『正確解答』A項電荷不守恆;C項實質上是H+與HCO3-的反應;D項不符合反應事實。正確選項為B。

  『規律小結』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

  1.看離子反應是否符合客觀事實

  2.看、↓、↑必要的條件是否正確齊全。

  3.看錶示物質的化學式是否正確。

  4.看電荷是否守恆。

  5.看反應物或產物的配比是否正確。

  6.看是否漏掉離子反應。

  7.看是否符合題設的要求,如過量、少量、等物質的量、適量、任意量以及滴加順序對反應產物的影響。

  專題四 化學能與電能

  【易錯題1】右圖所示裝置I是一種可充電電池,裝置II為電解池。離子交換膜只允許Na+通過,充放電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S2+NaBr3 Na2S4+3NaBr。閉合開關K時,b極附近先變紅色。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負極反應為4Na—4e-=4Na+

  B.當有0.01mol Na+通過離子交換膜時,b電極上析出標準狀況下的氣體112mL

  C.閉合K後,b電極附近的pH變小

  D.閉合K後,a電極上有氣體產生

  『錯解分析』錯選C或D,錯選C認為b極發生了

  2Cl--2e-=Cl2↑,Cl2+H2O=HCl+HClO,錯選D是認為a 極發生了2H2O-2e-=H2↑+2OH-。對於電解飽和食鹽水原理不清析,陽極電極反應式為:2Cl--2e-=Cl2↑,陰極電極反應式為:2H2O-4e-=H2↑+2OH-,活波金屬與電源正極相連首先失去電子。

  『正確解答』電源的正極:Br3-+2e-=3Br-,電源的負極 2 S22--2e-=S42-,內電路為Na+移動導電。由題意可知b極***陰極***:2H2O-2e-=H2↑+2OH-,a 極***陽極***:Cu-2e-=Cu2+,所以C,D均錯誤。對於B項當有0.01mol Na通過離子交換膜時,說明有內電路通過了0.01mol的電荷,外電路轉移的電子也就為0.01mol。結合b極反應,產生的氣體就為0.005mol,體積為112mL。只有B正確。

  『規律小結』解答電化學的資訊類題,要仔細審題,把題目中有限的提示運用到所學的知識點上解答,同時要習慣性的寫出陌生的複雜電極反應式。

  【易錯題2】將含有0.400molCuSO4和0.200molKCl的水溶液1L,用惰性電極電解一段時間後,在一個電極上析出19.2gCu,此時在另一電極上放出的氣體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

  A.5.60L B.6.72L C.4.48L D.3.36L

  『錯解分析』選B。電解產物的有關計算,不僅要考慮溶液中離子的放電順序,由此來決定電解的產物,還要考慮離子的物質的量多少,當某種離子消耗完,一定會引起產物的變化。本題的思維定勢是陰極產物為0.300mol銅,轉移了0.600mol的電子,陽極產物必然是0.300mol的氯氣,標況下的體積為6.72L,得出選項B的錯誤結論。

  『正確解答』電路中的確轉移了0.600mol的電子,但溶液中僅有0.200mol的氯離子,其放電析出0.100mol的氯氣。陽極放電的下一個產物應是氫氧根離子失電子轉化成氧氣,其量為0.400mol的電子轉移,產生0.100mol的氧氣。因此在陽極最終生成0.200mol的氣體,在標況下的體積為4.48L。只有C正確。

  『規律小結』原電池和電解池的計算包括兩極產物的定量計算、溶液pH的計算、相對原子質量和阿伏加德羅常數測定的計算、根據電荷量求產物的量與根據產物的量求電荷量等的計算。不論哪類計算,均可概括為下列三種方法:

  1.守恆法:用於串聯電路、陰陽兩極產物、正負兩極產物、相同電荷量等型別的計算,其依據是電路中轉移的電子數相等。

  2.總反應法:先寫出電極反應式,再寫出總反應式,最後根據總反應式列比例式計算。

  3.關係式法算:借得失電子守恆關係建立已知量與未知量之間的橋樑,建立計算所需的關係式。

  專題五 元素及其化合物

  【易錯題1】除去SO2中少量的SO3,應選用*** ***

  A.飽和NaHCO3溶液B.飽和Na2SO3溶液

  C.98.3%的濃H2SO4 D.NaOH溶液

  『錯解分析』錯選A,雖然NaHCO3能除去SO3,但同時還生成CO2氣體,違反了不增不減原則。

  『正確解答』A、B、D項與SO3、SO2都反應了。若將B項改為飽和NaHSO3溶液,只與雜質SO3反應,同時生成了所需保留的SO2,則符合題意。C項學生不易想到,聯想工業制硫酸的最後一步SO3的吸收就是用98.3%的濃H2SO4,防止酸霧生成導致吸收不充分。而SO2在濃H2SO4中溶解是極小的,達到了除雜不引雜的目的,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規律小結』做此類除雜題,要掌握除雜的原則:不增***不增新雜質***,不減***不減少所要保留物質***,不繁***操作不繁瑣***。

序號

CO2

SO2

石灰水

HCl

CO2

石灰水

CO2

SO2

Ba***N03***2

NO2

S02

BaCl2

CO2

NH3

CaCl2

  【易錯題2】不論以何種比例混合,將甲和乙兩種混合氣體同時通入過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產生沉澱的組合是

  A.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④③④ D.①②③④[來源:學,科,網Z,X,X,K]

  『錯解分析』審題不細未注意到丙過量。對相應物質的化學性質掌握不到位。解題時要認真審題、一一排查,同時要掌握NO2的氧化性,SO2具有還原性,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質、SO2氣體通入Ba***NO3***2溶液後,由於溶液酸性增強,SO2將被NO3-氧化生成SO42-,此時有BaSO4沉澱生成。

  『正確解答』對於①,由於石灰水過量,因此必有CaCO3和CaSO3沉澱生成。

  對於②,同樣由於石灰水過量,因此必有CaCO3沉澱生成。

  對於③,CO2氣體與Ba***N03***2不反應,SO2氣體通入Ba***NO3***2溶液後,由於溶液酸性增強,SO2將被NO3-氧化生成SO42-,因此有BaSO4沉澱生成。

  對於④,NO2和SO2混合後,SO2將被NO2氧化成SO3,通入BaCl2溶液後有BaSO4沉澱生成。

  對於⑤,當NH3過量時溶液中CaCO3沉澱生成,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H3+CO2+CaCl2+H2O=CaCO3↓+2NH4C1;當NH3不足時,最終無沉澱生成,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H3+2CO2+CaCl2+2H2O=Ca***HCO3***2+2NH4C1。答案為D。

  『規律小結』做此類題,最重要的就是審題要仔細,對相應物質的化學性質要掌握到位,解題時要一一排查,逐一確認。

  必備知識點及常見考點

  一、掌握必要知識點

  落實每一個知識點,通過學生的自學,解決知識的覆蓋面,儘管高考試題考查的不是所有知識點,但常見的知識點是常考不衰,而且該考的知識點都考到位了。

  高考以能力立意進行命題,但是能力的考查,必須結合具體的知識點和技能點進行,因此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是前提條件。以下是高考常見的考點:

  1、阿伏加德羅常數;

  2、氧化還原反應;

  3、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

  4、溶液、離子濃度及其轉化;

  5、“位一構—性”,即元素在週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結構和性質,核外電子排布,電子式

  6、化學鍵、晶體型別及性質、特點;

  7、代表物質的重要性質——元素及其化合物;

  8、化學反應速率、化學平衡——要求巧解;

  9、陰、陽離子的鑑定、鑑別——涉及實驗評估,物質的除雜、淨化、分離、確認;

  10、鹽類水解——離子濃度關係***包括大小比較***;

  11、離子共存;

  12、溶液的pH及其計算;

  13、電化學:原電池、電解池;

  14、有機化學思想:官能團化學、官能團的確定、同分異構、同系物;

  15、有機物燃燒規律;

  16、十大反應型別——有機合成;

  17、有機聚合體和單體的相互反饋及簡單計算;

  18、實驗儀器的洗滌;

  19、實驗裝置***儀器組裝***、基本操作;

  20、藥品的存放;

  21、原子量***相對原子質量***、分子量***相對分子質量***、化合價的計算;

  22、化學計算——注意單位和解題規範;

  23、混合物的計算;

  24、化學史、環境保護、能源、化工;

  25、資訊、新情景題的模仿思想。

  二、培養實驗能力

  重做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部分;實驗複習組成“三套專題”:①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常見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鑑別;②常見氣體的實驗製備;③實驗設計與綜合實驗,包括實驗評價;要注意實驗與基本概念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識、有機化合物知識、化學計算等方面的綜合。

  三、學會處理資訊題 先看問題再讀題

  資訊綜合題特點是:資訊新、閱讀量大、隱蔽性強,一般提供的內容有:

  1、彙總、概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結構和性質等知識;

  2、給出某些實驗現象、資料、圖表等;

  3、敘述某些討論物件的合成路線、製取方法、發展史料、應用前景;

  4、結合最新的科技動態、社會熱點問題、環保問題等與化學相關的內容。

  對於大多數資訊給予題而言,有用的資訊一般隱含於其中,關鍵在於如何摘取、重組和加工,由於所給材料冗長、陌生,從上到下逐字逐句讀完不僅費時耗力、主次不分,而且常常雲裡霧裡前看後忘。

  對於這種題目,建議先看問題後看正文,做到每題心中有數,相關資訊隨手畫出。全力尋找突破口,由點到面擴大成果,針對題目可能會給出的或平行或階梯形的資訊,找出其中的聯絡。

  複習建議:

  1、根據課本挖掘知識,總結規律。

  2、適當給學生增加資訊,使學生在解資訊題時,心中有數,充滿信心。

  3、注意媒體,如:中國科技的“十大”成就,神舟飛船,可燃冰,奈米材料,水稻基因的檢驗等,讀懂圖表、資料也是解題的關鍵。

  同時,掌握解答資訊題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1、先看問題後看正文;

  2、針對問題,全力尋找突破口;

  3、由點到面,擴大成果,每一個資訊給予題一般會提出若干問題,它們彼此間或許是平行的,或許是階梯形的,有的可能是連環網路式的,要看清題與題的關係,逐步攻克;

  4、複檢結果和資訊之間的相關矛盾,表達是否符合題意及一般規範,避免低階錯誤。

  四、總對策

  1、注重主幹知識,進行網路化歸納複習;

  2、適當降低難度,要多從學生的角度考慮;

  3、控制講,加強練;

  4、將主幹知識組成專題;

  5、不同層次的學生要用不同方法指導高考備考,夯實基礎面向大多數同學。建議:優生採用引導的方法,教學複習中面向中等學生,對困難學生加強個別輔導和指導;

  6、研究春季高考試題,進行有目的的模擬訓練,培養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應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