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語文暑期作業是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暑假作業就像孩子頭上的“緊箍咒”,不管怎麼假期去了哪,做什麼,都得想著還有份任務需要完成。督促孩子順利完成語文暑假作業,家長都能做點兒什麼。小編在此整理了相關知識,快來看看吧!

  

  孩子寫暑假作業,有這三種現象嗎?

  現象一:不知道著急:動作拖拉

  很多孩子平時寫作業的時候就喜歡拖,每次都要磨蹭到晚上8點半,甚至是9點以後才開始寫,上學尚是如此,假期就更加更加喜歡拖了。

  經常會說明天再寫吧,等到了明天,又不想寫再推遲,直到開學前幾天,才開始夜以繼日的趕。

  孩子的小心思:假期這麼長,我先玩幾天再寫也來得及!大不了最後幾天多寫點。

  現象二:人在心不在:注意力不集中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寫了,可是心思完全不在作業上,最多堅持15—20分鐘,然後就一會出去倒杯水,一會去上個廁所;家裡來客人了,一定要出去看看,不然就放個手機在旁邊,拍個自拍發個朋友圈……完全沒有時間概念,能2個小時完成的作業,硬是被拖到了5個小時。

  孩子的小心思:寫作業好無聊啊~好煩啊~我把這道題寫完,玩一會兒遊戲,再寫吧。這樣才有動力。

  現象三:質、量難兼顧:答題不走心

  平時寫作業的時候,孩子不敢怠慢,因為寫不好第二天會被老師批評。可暑假不一樣啊,老師不會每天都盯著你作業質量,於是孩子答題非常不規範:不寫題號;數學應用題也不寫“解”,得出結論後也不寫“答”;格式混亂,解題過程跟草稿紙上的演算一樣龍飛鳳舞。

  還有的孩子對橡皮或者塗改液有嚴重的依賴,稍微有一點點小瑕疵,就擦掉重寫,不僅效率低下,書面不整潔。

     解決方法

  一、制定暑假作業完成計劃

  首先,在與孩子溝通時,應該明確其充足的休息和娛樂時間。“倘若要出去旅遊,那麼在出行前和出行後,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制定暑假作業的完成計劃,每天保持幾個小時的學習狀態。”

  1關注孩子暑假作業進展

  家長可以每天定時翻看孩子的作業進展,確保孩子在按照規劃的進度前進,同時確定孩子沒有將學習習慣全部丟掉。“每天花幾十秒鐘粗略翻看即可,不必要過問是否正確或者是否有全部完成。”這樣一來就可以規避孩子找代寫和馬虎應對的可能,也不會給孩子造成“被監視”的心理壓力。

  1

  2通過“獎勵”督促孩子

  對於學習自覺性較低的孩子,家長可以採取適當“獎勵”的方式,鼓勵孩子完成每天定量的作業,在孩子完成作業後及時表揚並兌現承諾。這樣不僅可以規避代寫,還可以避免孩子在暑假結束前夕為了應付老師而出現抄作業的現象。

  二、不要盯著孩子寫作業

  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寫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就會一邊幫孩子塗擦,一邊責怪孩子。

  其實,在這種焦慮的氛圍中,孩子很難產生學習興趣。這時候家長的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

  建議做法是

  首先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後叫孩子自己去做,父母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不打擾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以下方法檢查:

  1

  1重點檢查字跡是否寫端正

  孩子讀低年級時

  做完作業時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體錯誤,而是說出大體範圍,如“做得不錯,但這個題有些不對,你再看看。”或在有問題的地方畫上一個小圓圈,讓孩子自己改。孩子找出來了就及時稱讚鼓勵。

  1

  2重點檢查孩子做題思路

  孩子讀高年級時

  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而計算的結果一般不檢查由孩子自己確認。這樣就能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認真仔細的學習品質。

  三、培養孩子專心寫作業的習慣

  有許多家長反映,孩子寫作業不專心、愛拖拉,只幾道題也做半天,怎麼辦?

  1

  1“限時法”糾正

  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自己估計一個完成時間,然後徵詢孩子,如“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數學30分鐘能做完嗎?”

  若發現孩子寫作業時有不專心做的表現,只要不是太過分就無需干涉,畢竟家比學校要自由得多。如果孩子注意力不大集中,有拖拉的行為,父母可在旁邊提醒一下,如“已經做了15分鐘了,加油!”

  1

  2“中途安撫法”糾正

  發現孩子做作業拖拉,感到必須制止時,可以走到孩子身邊問“是不是遇到了難題做不下去了,要不要爸爸/媽媽幫你一下?”

  這樣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通常情況下,孩子會說沒有難題,這時要表現出一種平靜的神情:“相信你很快會做完的,爸爸/媽媽等著你好嗎?”這種方法,實際上首先中止了孩子的拖拉行為,然後讓孩子明白:父母在關注他,希望他快一點完成作業。

  越是責罵、數落孩子,越會加重他的壞習慣。

  1

  3“直接要求法”糾正

  如果上述兩種方法都不管用,那麼換這種方法試試:事先了解孩子的作業量,然後直接提出完成的時間,如今天的語文作業不多,用20分鐘可以做完,數學稍多點兒,用35分鐘時間可以做完。

  那麼,父母要說到做到,在執行這一規定時,情緒要平靜,不能發火。讓孩子明白:父母說話是算數的,不是鬧著玩的。這種方法是不得已而為之,帶有強迫性,事先與老師取得聯絡,請老師做好配合,以免老師認為家長不檢查作業,把教育孩子的責任都推給了老師。

  四、點撥孩子做習題

  有的孩子確實需要父母點撥一些難題,父母作出相應的輔導和點撥也是有必要的。而且在輔導、點撥時要講究技巧:

  1讓孩子反覆讀題

  許多題目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一遍感到不會做,很難,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總是遷就孩子,立即告訴他如何做,甚至將版式列好,就會使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思考、依賴他人解決的壞習慣。

  正確的方法是:

  “媽媽相信你,只要多讀幾遍原題,你會做出來的。”當孩子做出來以後,父母要高興地稱讚:“我說過吧,仔細讀題就會做了。”這時孩子也一定會高興起來,孩子不會做的題,父母堅持讓他“再讀一遍”“再讀一遍”,不輕意告訴他,這種鼓勵式的讀題法能夠“逼”出孩子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獲得自信。

  2用例題作輔導

  對於孩子經過思考也沒做出的題目,父母也不要直接告訴他原題的解法,最好是根據原題編一個相似的例題,與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弄懂弄通例題,再讓孩子去做原題。

  一般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不會做原題,那麼要再回到例題的討論與計算上。經過幾個來回,只要父母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的。這種做法雖然父母要麻煩一些,但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遷移能力。否則,孩子總是就題解題的被動思維定式中,很難建立學習的思維遷移模式。

  3只講關鍵詞

  對於有些難題,父母一時也編不好例題,那麼,可以就這個原題分析它的關鍵點在哪裡,找到什麼條件就好解題了,讓孩子根據父母的提示去思考、列式計算。

  不能將算式直接列出來,或告訴孩子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如果這樣輔導孩子,那麼他的解題思路不容易開啟。

  五、家長應該做些什麼

  1.營造安靜的做作業環境。不要在客廳或者店鋪做作業,給孩子一個專門的書桌。孩子做作業時不接打電話大聲喧譁。

  2.鼓勵孩子做完作業再去玩。

  3.回到家可以先吃點小點心或者放鬆一會兒再開始做作業。不可以邊吃東西邊做作業,更不可以邊開著電視在做作業。

  4.做作業速度比較慢的孩子可以給每一項規定時間。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項作業可以相應休息幾分鐘。

  5.愛思考,家長可以引導啟發,不要馬上告訴答案。任何知識經過大腦思考記住的才會持久。

  6.家長不一定坐在旁邊陪讀,但是必須每一項對照檢查。家長在家看見孩子寫字做作業要多提醒坐姿。

  7.孩子書寫不在多,超過記憶的遍數反而成了機械的重複。關鍵在於記住字形並且寫工整。

  8. 作業不規範,或者態度不認真本子的作業可以撕掉叫孩子重做。

  9.每次做作業前看看前面的格式就不會寫錯了。

  10.養成每次抄作業的習慣,記住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任務,不是家長幫忙記住或者家長找老師問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