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做語文作業的最好措施

  “孩子學習不認真、專注力不夠”這一問題的家長佔了大多數。一個孩子能否資源做一件事,是造成學生學習差異的重要原因,小編在此整理了相關知識,快來看看吧!

  如何讓孩子自願寫作業?

  1

  不是“作業”出了問題,而是“愛”出了問題。

  很多父母一回到家,看到孩子第一句話是:“作業寫完了嗎?”

  這句話折射出中國多少父母愛的蒼白,愛的能力的缺失。

  孩子在內心中吶喊:“你們愛的是我還是我的作業?”孩子們無法理性表達內心的意識,只能用行為和父母對抗:頂嘴、磨蹭、坐不住、沉默不語、惹是生非……

  有愛的能力的父母,一回到家,看到孩子,首先會和孩子打招呼:“寶貝,媽媽回來了,媽媽挺想你的,今天你累不累啊?別那麼著急寫作業,玩一會再寫吧。”

  孩子往往因為父母理解自己而努力,“媽媽,我寫完作業再玩,我不累”。

  孩子只為“愛”而努力,如果不是為愛而努力學習的孩子,可能不是“真的努力”,隨著孩子長大很多問題會逐步顯現。

  2

  換位思考,感受孩子。

  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會兒,不太想做飯,這時你的老公***老婆***不關心你反而直接說:“飯做好了沒有!怎麼還不去做飯!”你的心情會如何?

  你當時可能有兩種選擇:

  第一,生著悶氣去做飯,積累抱怨,直到抱怨到一定程度集中爆發,產生惡劣影響;

  第二種是表現自己的情緒,直接抱怨甚至吵架,當下就產生惡劣影響。

  換位思考,這就是孩子每天回到家裡聽到“作業做完了嗎?”“怎麼還不去寫作業!”的真實心情和“討厭父母”就是“討厭學習”的後果。

  3

  請父母關心孩子飛得累不累。

  你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家,想休息一會兒,不太想做飯,如果另一半貼心建議出去吃,你會覺得大感安慰,或許又有了做飯的動力。

  當人被理解被關愛的時候,是最願意付出努力為關愛和理解自己的人的。

  請父母千萬不要關心孩子飛得高不高,一定要關心孩子飛得累不累,孩子需要的是愛,而不是要求。

  當家長真愛孩子的時候,孩子會對自己有要求;當孩子對自己沒有要求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孩子不是生活在“缺愛”當中,就是生活在“溺愛”當中。

  4

  孩子學習時遇到的這些問題,父母應該這樣做:

  家長應該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總覺得是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是家長不經意間的言行導致孩子寫作業拖沓、不認真,甚至不願意寫作業。

  我們要知道,每一個孩子的不良行為表現不是天生就這樣,而是跟後天的影響有關係。

  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學習方面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情況,下面這七點,就是孩子學習時,父母應該怎麼做的正確開啟方式,大家可以對照一下:

  ***1***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要怎麼做?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一邊看電視或者拿著手機玩,一邊監督孩子,嘴裡不停叨叨:“寫快點”、“別磨蹭”、“不準看電視,好好學習” 。這時,孩子心裡是很不高興的:“憑什麼你就能看電視,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你這樣做會更好

  在一旁看書,不打擾孩子學習寫作業,當孩子有不懂的地方,能及時問你,給孩子營造濃厚的家庭學習氛圍。孩子會受你的感染,心態平和,心思都在學習上。因為,你做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

  ***2***孩子寫作業拖拉、不專心,很晚作業都沒寫完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想到第二天孩子還要上學,自己也要上班工作,就會訓斥孩子:“你氣死我了,怎麼還沒寫完!我不看一會都不行,快點寫!我看著你。”雖然家長很焦急,但孩子並不著急,依然慢慢悠悠,或者因為家長在一旁盯著感到緊張而寫不出來。

  ✔你這樣做會更好

  嚴肅、平靜地對孩子說:“寫作業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對自己的事負責。現在到了睡覺的時間,沒寫完也不準寫了,明天自己去學校跟老師解釋吧。”

  孩子會意識到是自己的原因,心裡想:“沒做完作業,怎麼好跟老師說呀,看來明天寫作業得快點,不然會被老師批評。”適當地讓孩子承擔自己的行為帶來的後果。

  ***3***孩子一直看電視,不睡覺也不寫作業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催趕孩子去寫作業或睡覺,孩子還是不理會,於是,怒氣沖天地把電視關掉,對孩子大吼大叫。孩子滿肚子不高興地去寫作業或睡覺了,心裡埋怨,說家長是“暴君”。

  ✔你這樣做會更好

  平靜對孩子說:“你該寫作業了,如果寫不完老師會批評的。你還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鐘行嗎?”家長:“行,說話算數,到時間就關電視。”雙方各退一步。

  時間到了,孩子主動關電視去寫作業。這就好比我們大人常說的“給雙方一個好臺階下”,道理他們都懂,但孩子不喜歡被命令。

  ***4***孩子作業字寫得很潦草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一看就忍不住要發火:“怎麼寫得這麼亂,你就不能寫好點?”甚至氣得把孩子的作業撕了。孩子只是茫然,不知所措,不明白到底怎樣才好看呢?久了也不當一回事了。

  ✔你這樣做會更好:

  嚴肅地、平靜地對孩子說:“因為作業寫不工整,老師看不清楚沒法批改,所以你必須重寫了。這是我們說好的“規定”,不能破壞。你看,你應該這樣寫字***講述寫字規範,橫平豎直,大小一致***。你只要寫得比你剛才的字有進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嗎?”

  讓孩子懂得“規定”的重要性,心裡想:“比剛才的字有進步,容易。”孩子也會對自己充滿信心。

  ***5***看到孩子考試不及格的成績單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訓斥孩子:“你看你,就考這麼點分,你看人家誰誰誰,考了一百分呢!你怎麼就這麼笨!氣死我了。”更有甚者使勁拽著孩子或打孩子。孩子心情壞到了極點,心裡想:“我完了,我這麼笨,學不好了,再怎麼學也學不好。”

  ✔你這樣做會更好:

  其實孩子心裡也不好受,你應該安慰孩子:“一次沒考好不代表什麼,關鍵是我們要找出沒考好的原因,然後解決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會有進步。”

  這樣,孩子會認真地找出原因,心裡想:“我要努力,我一定行。”

  ***6***在家長會上,因為孩子犯錯或成績不好,被老師點名批評很沒面子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一回家就把氣撒在孩子身上,對孩子又打又罵,認為一定是孩子學習不夠努力,上課不認真聽才會考那麼差,讓自己在那麼多人面前丟臉。家長這樣的做,孩子沒任何自信,要麼學會暴力,要麼膽小,一句話不敢說,會為自己找藉口開脫,學會撒謊,不敢和父母說真話。

  ✔你這樣做會更好:

  先把孩子的優點講講,然後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勵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會有進步。孩子會在你的鼓勵下不斷改進,並給你驚喜。

  ***7***孩子問了個問題,不懂回答

  ✘很多家長是這樣的:

  不耐煩或者搪塞孩子:“別瞎問了,把學習搞好就行了,腦子裡每天不知道在想些啥。”然而,孩子心裡想:“哎,沒勁,總說學習學習,煩死了,不問就不問。”從此,遇到難題一概略過,不求甚解。

  ✔你這樣做會更好

  孩子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望是好事,你可以對孩子說:“你這問題把我難倒了,能問這麼難的問題,證明你動腦筋了,不錯。咱們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嗎?”

  孩子心裡因為你的表揚和謙虛而感到高興,以後遇到問題不會輕易放棄,鍥而不捨地學習,逐漸提高自學能力。

  “當家長越把家庭作業當成你的職責,孩子們就越不會將其看成是自己的事情。那些認為家庭作業對自己的父母要比對自己更重要的孩子,不會承擔起家庭作業的責任。”

  當你因為孩子做作業的事而生氣的時候,是否在某種層面把做作業當成了自己的職責呢?

  如果是,那麼我們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做作業的責任還給孩子。這就意味著,如果孩子不寫作業,或者磨磨蹭蹭,他/她就要承擔後果: 可能是到時間就要關燈睡覺,即便沒有寫完作業;也可能是在學校體驗作業沒寫完的後果。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來說,做作業是一件新鮮事,什麼時候做,在哪裡做,如何有效率地做,都需要探索和學習。

  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01

  刻意觀察訓練

  刻意觀察訓練,為的是讓孩子對一件事情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強化“有意注意”,可以跟孩子玩下這樣的遊戲:比如給他一些種子,讓他去觀察種子的發芽、成長和結果,並把結果跟你說。孩子在未來的學業中,往往也需要長時間的注意力,這就為他奠定了一個基礎。

  又比方說一起乘坐電梯,可以問問孩子,電梯為什麼要這樣設計,為什麼會有鏡子;如果他自己喜歡問問題,那太好了,就引導小孩,你覺得呢,還有呢,能不能找到五個以上的原因?

  孩子的專注力提升,源自父母的"不提供答案”。

  02

  運動——身體記憶訓練

  有網友分享了這樣一則故事:

  我的小外甥專注力一度很差,每天父母最頭疼的就是盯他寫作業,寫兩分鐘吃零食,要麼看會iPad再寫,要麼這裡晃晃那邊跳跳,根本就靜不下心來做一件事情。半小時的事情可以拖到第二天早上才完成。

  表姐夫就帶他練羽毛球,小孩特別喜歡。要打好羽毛球對抗,站位、盯球、跑位、看人,腦子要清晰專注,這樣才能打得好。

  幾個月下來,我問表姐,孩子現在功課怎樣了?她說,現在一次能靜下來半小時到一小時,省心很多了。而且身體也沒那麼胖了……

  還有很多運動可以選的,比如籃球,尤其是投籃,心不靜下來很難投得進;還有跑步、跳繩……身體是有記憶的,你給他輸入專注的無意識記憶,它就記住了。身體又是相通的,運動帶來的專注力會貫輸到大腦和身體的每一根手指上。

  03

  參與聊天——聽覺注意力訓練

  很多時候,大人聊事情小孩也想參與進來。這時候,家長們多半會說: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

  小孩子插嘴其實是一種參與感,沒有參與感的孩子會認為周圍的事情跟他沒有關係,老師、父親說的話他也不會放在心上,因為他聽慣了那句話,“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話都不能說,還聽你說做什麼呢?

  其次是問問孩子的看法,大人說話時,可以問問孩子的觀點,讓他覺得自己被尊重。我朋友A就很醒目,她會讓孩子也參與進來聊天,小傢伙不得了,沒過兩年就成了師奶殺手,特別擅長跟大人聊天,懂得傾聽別人說話,上課也有耐心多了。

  千萬別忽略了聊天對話的作用,一個不懂傾聽的人、注意力耐性不足的人是很難長時間跟人聊天交流,這本質上其實就是孩子聽覺注意力訓練的過程。

  04

  坐姿訓練——行為影響成績

  雖說是放暑假了,但孩子還是要完成暑假作業的。有些孩子會因為放暑假的心態,對做作業的態度也比較“放鬆”,對做作業的場地、坐姿也比較“隨意”。

  小孩躺著寫作業,跟端端正正寫作業,兩種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躺著會很舒服,但效率就差了。我試著躺著寫文章,半天出不了一篇,特別容易分神,網頁上有任何一點新聞都會馬上把我的注意力吸走。反過來端端正正地坐著幹活,就沒那麼容易分神。

  心理學家認為,我們的思想、情緒和行為,三者相互關聯,相互影響。譬如昂首挺胸,人就會瞬間變得自信,看問題也更積極向上。或者,嘴角向上彎15度成微笑狀,你會否感覺到隱約的快樂。

  注意力跟鍛鍊***行為***也有很大關係的。打個比方說,每天早上五點起來跑步,然後騎車到學校上課。結果狀態奇好,思維敏捷,不像其他小夥伴一到課室就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