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大家通用的學習方法總結

  學習不是盲目的,找對了學習方法能夠讓我們的學習事半功倍,因此小編在這裡就為大家總結了一些比較適用的學習方法,以供大家參考,快來一起看看吧。

  一、閱讀學習方法:速讀和精讀有效結合

  大學除了聽課以外,你還要學會利用圖書館、網路等資源,進行延伸、拓展學習。無論是教材還是課外書籍,閱讀都是一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學習方法。

  1、速讀,具體瞭解一本書,找到關鍵資訊。

  快速閱讀的關鍵目的:①透過快速閱讀,快速建立該本書的知識地圖;②激發出我們的問題和好奇心。在快速看完一本書後,我們的心中會漸漸產生“問題意識”***可以把問題寫下來***,然後通過這些問題挖掘出這本書中對自己有用的內容。好奇心會促使我們更好的完成閱讀,以及對一些內容進行精讀。

  快速或變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一方面是靠平時不斷的閱讀“養”出來的,另外,也可以通過專門的快速閱讀訓練培養***如“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

  ps:6個方法,助你成為快速閱讀的高手!

  速讀也可以說是一種重點閱讀,那如何確定或尋找重點呢?這裡有幾點我自己的經驗:①讀到的“新東西、有幫助、讓你印象深刻的以及與自己思維不同”的地方;②讀到的跟自己的閱讀目的相關的地方;③讀到的不理解的地方④讀到啟發你聯想的地方。這些都有可能是書本中對你重要的內容,讀到這些內容時,可以標記一下***不要一開始就死磕***,為之後的精讀確定方向。

  2、精讀,以輸出為目的進行有效閱讀。

  通過上一步的速讀,我們基本可以明確是否有必要精讀,以及精讀哪些部分。

  精讀要先以輸出為目的來閱讀,輸出可以讓閱讀更有效。對於大學生,輸出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寫作,另一種就是口語表達。***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對於大學以及未來的工作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自己在讀書過程中,會通過整理知識點、寫讀書筆記來強化理解所讀到的東西。在寫的過程中會將作者的觀點***對我有用的部分***,重新用自己的話改寫一次,並且主動尋找可以套用的生活案例來解釋給別人聽,如果別人看/聽不懂你在說什麼,說明你理解的還有欠缺,或者表達有問題。閱讀了多本書之後,也會根據實際情況,將多本書、多位作者的觀點進行糅合,促進知識昇華。

  大學有天然的優勢,可以加入或自己建立讀書交流小組,這樣學起來更有意思。

  二、掌握知識點的方法:把知識點變成知識晶體

  所謂知識晶體,說的是一堆知識點形成的穩定的架構。知識從零散的狀態變成了晶體,會更容易被我們提取和使用***在學習上,重要的不是你學過多少,而是你能從所學的知識裡提取和使用多少***。

  1、大學課本里有很多現成的知識晶體,比如4P營銷理論,我們可以直接系統的學習,但更多的則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整合、創造。在整合和創造知識晶體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參考這4種常見結構:關聯結構***比如馬斯洛需求理論、SWOT分析等***;樹狀結構***比如SMART法則、思維導圖等***;序列關係***比如工作流程圖、步驟指南等***;資料結構***比如遺忘曲線等***。

  2、我們自己在閱讀學習中,比如閱讀完一本書,做讀書筆記,就可以以知識架構來做:①以列表的形式把單個知識點整合成的:關於XX的幾個技巧。②以書籍或書籍中某個章節、重要知識點做的思維導圖。③為了方便自己理解和記憶,創造一些自己容易理解和記憶的架構***比如記憶方法中的順口溜記憶***。

  三、有效完成任務的方法:採用“快速開始、緩慢結束”的策略

  大部分人都有拖延的毛病,加上大學時間自由且充裕,拖延的習慣就更加嚴重了。

  1、很多學生為了能盡情享受生活,不到最後一刻絕不執行學習任務。比如老師通常提前一個月就佈置了論文作業,但是很多學生直到最後兩三天才突擊查資料、湊字數、熬夜整出一篇勉強看得過去的論文。這種策略屬於“緩慢開始,快速結束”,這種策略看上去效率很高,實則是速度快、質量差!

  2、正確的方法應該反過來,也就是“快速開始、緩慢結束”:當你一接到任務就立刻開始著手做,首先草擬一個計劃,每天按照計劃完成一小部分。這種方法雖然看起來花費的時間比較長,但總時間卻並不多,而且慢慢的你就會發現,自己會不由自主的渴望完成更多的任務。最終完成的質量也會高很多,因為在逐步完成的過程中,你會陸續發現一些問題、疏漏,並逐步完善它。

  3、要想讓自己的大學生涯更有價值和意義,應該給自己定一個規劃。設定一些大學期間的基本目標和任務,把自己接下來幾年的學習時間做一個統籌規劃,比如什麼時間考英語等級證書,該掌握幾項什麼專業技能,在畢業前要拿到個什麼樣的資格證書等。定下目標之後就“快速開始,緩慢結束”,逐步的去落實、完成。這樣你才不至於畢業之後除了一紙畢業證書,啥也沒有,啥也沒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