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數學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新課改以來,各中小學的課外閱讀進行的有聲有色,成效明顯。然而仔細看來,學生讀的是那些書呢?文史類、科幻類、傳奇故事類……內容豐富多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參考!

  

  數學要不要閱讀?讀什麼?怎樣讀出效果、讀出精彩?

  回答是肯定的!數學也需要閱讀!也需要較多地閱讀經典,感悟數學的獨特魅力!

  1、創設濃厚的數學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強烈的數學學習興趣,感受數學的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喜歡的才是有用的。如低年級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數學家的故事,拓寬知識面,激發學習動機,想學、樂學、會學、學好。

  2、挖掘數學的內在美,找準數學學習新的“生長點”。到了高年級,學生對數學的感知部僅僅停留在幾個有趣的數學故事上,他們更關注數學的抽象美、邏輯推理美等。如,華應龍老師教學《多位數減法》中用到的學習素材,用任意3個數字組成一個最大的三位數和最小的三位數,作差,並組成新的最大、最小三位數,繼續作差,逐次進行,直至得到495為止。他講到了有關“數學黑洞”這一現象。如果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閱讀有關數學黑洞的文章,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不就更有激情、更有收穫了嗎?

  有這麼多的好處,我們的數學閱讀究竟開展得怎麼樣呢?閱讀現狀令人傷心啊。在學生眾多的課外書裡,卻幾乎找部出一本、兩本數學類讀物。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學校、家庭層面的。但,我想更多的還是我們這些數學教師吧!有沒有推薦學生閱讀書目?有沒有指導學生如何閱讀?有沒有讓學生感受到讀有所獲和樂在其中?

  建議從現在開始,讓學生擁有自己的數學課外讀物,用心去讀,用心去積累,用心去感受!

  數學閱讀,數學教師責無旁貸!

  如何培養學習好習慣——細心觀察

  下面是一個叫胡永菁的小學生的一篇作文《小白鴿》中的片斷:

  小白鴿的頭部兩側長著一對圓圓的紅色小眼睛,淺灰色的眼皮像一層薄紗,隨著眨眼睛的動作極快地拉下,有極快地掀起來。小白鴿的嘴巴是淡粉色的,上面的一半長,下面的一半短。嘴巴的上頭是隆起的兩朵小花鼻,上面各有一個小洞,那就是鼻孔。小白鴿全身的羽

  毛都是白色的,仔細觀察,各處的羽毛並不相同。頭上的羽毛又細又短,摸一摸,滑溜溜的。背上的羽毛厚厚實實、層層疊疊,整整齊齊排列著。肚上的羽毛蓬鬆柔軟,像剛彈過的棉絮,要是摸一摸,還熱乎乎的!翅膀和羽毛上長著又長又硬的翎毛,能像摺扇一樣開啟,真好看!

  這個作文片斷,勝人處在哪裡?是文字好嗎?文字當然好,但是,這不是關鍵和根本。關鍵和根本是,這位胡永菁同學有著非凡的觀察能力。非凡的觀察能力,是學好作文、學好數學和其他學科的基礎。好多父母以為作文都是語言文字問題,其實,孩子平時太粗心,不善於觀察,是寫不好作文的一個重要原因。設想一下,如果這位同學在生活中沒有仔細觀察小白鴿,能夠單憑一些美好形容詞兒來寫出上面的文章嗎?所以,功夫在"詩"外,功夫在觀察。

  培養方法:

  觀察習慣的培養,首先生活中處處留心,處處留心皆學問。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動物園看動物,出去旅遊看風景等,大人在孩子歡呼興奮、情緒盎然的時候,恰倒好處提醒、引導他,仔細地觀察細部,審視細節,不要只看籠統地看大概。

  觀察要從形狀、聲音、顏色、味道、數量等方面入手。

  引導孩子與相鄰的或者相似的事物進行對比,比如看到鴨,就讓他同鵝進行對比。吃杏時,讓孩子說說杏與桃有何異同。

  其次,課堂中的學習中同樣需要細心觀察,比如,讓孩子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接著用兩個完全相同的任意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同時讓孩子邊觀察邊思考:你能找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和三角形面積之間的關係嗎?平行四邊形的高與三

  角行的高之間有什麼關係?你能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匯出三角的面積公式嗎?

  其實,這些都是非常良好的觀察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