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高效學習方法指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學霸之所以是學霸,因為他們對學習都形成了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從而達到超乎尋常的成績。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學霸們的學習方法是什麼呢?

  1 主動學習=成功一半

  主動學習,本質上是一種發自內心,視學習為自己的迫切願望和需要。

  要想做到,需要很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力,同學們還處於未成年,出現意志不堅定的時刻是難免的。可以通過一些小方法來實現:

  學習目標明確,時間規劃準確。比如,"我要背100個單詞",就可以轉化為"我要在2天內背100個單詞",有了時間的限制,目標實施起來也就有了動力。還可以再往下拆分成"第一天要在上午12點之前背20個,晚上9點前背30個。"有了更細緻的時間節點,大腦就會有緊張感,就會促進我們的更加快速的去行動。

  自我肯定與獎勵。當我們達到主動學習的小目標時,從心裡自我暗示、肯定自己,"你很棒,這個任務

  能完成,其他的肯定也可以!"

  還可以利用打卡的形式,當完成的目標積累到一定的時候,給予自己更大的自己喜歡的獎勵。讓身體和心裡都有著達到目標後喜悅的記憶,這樣,本能反應就會驅使著我們進行自主學習。

  環境對於自主學習也很重要,誘惑太多或者太雜亂的空間都容易因為意志不堅定而分心。好的氛圍對意志力影響很大,可以去圖書館、自習室、書咖,這種地方去學習,安靜、整潔、大量的人都在學習,從而也會帶動自己去主動學習。

  2 打破砂鍋問到底

  有不明白的、是似而非的問題就問老師,問同學,問一切可以問的人,直到了解它,吃透它,讓它下一次不會成為"攔路虎。

  可能有的同學不太向別人發問,原因無外乎是怕老師覺得自己沒有好好聽講,怕同學笑話自己這個知識點都不知道,再就是過不去自己的"面子",覺得其他同學還沒有我學習好,怎麼以為去請教他呢。

  孔子曾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問請教老師、同學,使得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是值得的;孔子還曾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用謙遜好學的態度去請教別人,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

  問問題,也是講究技巧的,當我們遇到一個不懂得問題時,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方式去發問:

  根據對問題掌握的狀態進行提問。首先需要明確這個問題自己為什麼不會,對自己的難點是什麼?是這個問題完全不懂,還是一知半解?

  如果是完全不懂,可以直接找同學或者老師請教,請教的過程中看老師或者同事運用到了哪塊的知識,然後深入去學習;如果是一知半解,則建議自己先去解答一下,在解答過程中把遇到的困難羅列出來,帶著問題再向老師或者同學請教時,往往會事半功倍。

  多問對方為什麼。在請教的過程中,可以多問對方几個為什麼,比如幾何應用,為什麼要從這裡畫輔助線呢,原理是什麼,還有沒有其他的解題思路?我們請教的目的不是把這一道題解答出來,而是學會方法,運用到其他類似的問題上。

  同一個問題多問幾個人。最後還可以同一個問題要多問幾個人,發散思維學習每個人都思路和解答方式,把每個人解題的精彩之處記錄下來,利用5分鐘的時間去總結,才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3 複習複習再複習

  要想基礎知識紮實,就得通過反反覆覆的複習,把知識在大腦中形成牢固的記憶。有的時候看到考題,不用過多的思考,解題思路和答案就在腦海裡浮現了

  偉大的哲學家狄慈根曾說過:"重複是學習之母"。

  人的記憶時間是有限的,只有強化重複,才能強化記憶,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

  首先,複習不需要所有的問題都用一樣的時間,只需重點看自己不熟悉的知識,抓住各問題的實質去複習。比如三角函式我已經倒背如流了,就不需要再次重複背誦,隨時抽查一下即可。

  其次可以採用"複習時間標準化"的方法,比如可以採用"當天睡覺前複習當天的重點內容,沒有掌握的再次加強印象,週末複習本週的還沒掌握的內容,考試前複習要考學科的內容,考試後複習錯誤習題等"在進行這個方法的複習時,可以採用"列目錄---自我知識聯想---比對課後或者正確答案---篩選待加強知識點"的方式,可以一目瞭然的看出哪些內容還沒有被掌握。

  還可以採用"同學之間互相提問"的方式進行復習,這種方法利用碎片化時間都可以進行,上下學的路上、課間、聊天時等等。提問的同學在提問別的時候,答案已經胸有成足算是複習了一遍,被提問的同學在回答的時候也是複習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