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語文古詩整理

  古詩背誦一直是語文學習的重點物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梅花》

  【宋】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

  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 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註釋

  凌寒:冒著嚴寒。 遙:遠遠地。知:知道。 為***wèi***:因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名句賞析——“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古人吟唱梅花的詩中,有一首相當著名,那就是在 作者之前,北宋詩人林逋***bū***的《山園小梅》。尤其 是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兩句,更 被讚譽為詠梅的絕唱。林逋這人一輩子不做官,也不娶 妻生子,一個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種梅養鶴,過著隱居的生活。所以他的詠梅詩,表現的不過是脫離社會現實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詩則不同,他巧妙地借用 了林逋的詩句卻能推陳出新。 你看他寫的梅花,潔白如雪,長在牆角但毫不自卑,遠 遠地散發著清香。詩人通過以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 的讚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 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 在北宋極端複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 支援,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 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 絲毫雕琢的痕跡。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譯文

  一個頭發蓬亂、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邊學著大人釣魚, 側著身子坐在草叢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聽到有過路的人問路,小孩漠不關心地擺了擺手,生怕 驚動了魚兒,不敢迴應過路人。

  註釋

  蓬頭:形容小孩可愛。

  稚子:年齡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綸:釣魚。

  綸:釣魚用的絲線。

  莓:一種野草。

  苔:苔蘚植物。

  映:遮映。

  借問:向人打聽。

  魚驚:魚兒受到驚嚇。

  應:迴應,答應,理睬。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譯文

  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地沉沒,滔滔黃河朝著東海洶湧 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風光景物看夠,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 城樓。

  註釋

  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前對中條山, 下臨黃河。傳說常有鸛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陽。

  依:依傍。

  盡:消失。這句話是說太陽依傍山巒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的願望,但也有 希望、想要的意思。

  窮:盡,使達到極點。

  名句賞析——“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那是一個日落的傍晚,詩人登上鸛雀樓,映入眼簾的首 先是一輪落日,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漸漸西沉;而黃河 自遠方奔騰而來,又滾滾地向大海奔去。詩的前兩句一 寫天空,一寫河流,有靜有動,從大處寫起,筆筆入神, 真是景象壯闊,氣勢不凡。 詩寫到這裡,雖只兩句,似乎筆力已盡。誰想作者卻又 翻空出奇,把讀者帶入更高的境界。“欲窮千里目,更 上一層樓”,詩人並不滿足於對眼前景物的流連,還想 探究更遠的景色,從這裡可以看出詩人不斷進取的精神。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譯文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 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 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註釋

  1.香爐:指香爐峰。紫煙:指日光透過雲霧,遠望如紫 色的煙雲。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香爐初上日, 瀑布噴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廬山上與星斗連, 日照香爐生紫煙”。

  2.遙看:從遠處看。掛:懸掛。前川:一作“長川”。 川:河流,這裡指瀑布。

  3.直:筆直。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裡是誇張的說法, 不是實指。

  4.疑:懷疑。銀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九 天:一作“半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 高層,九重天,即天空最高處。此句極言瀑布落差之大。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譯文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註釋

  絕:無,沒有。 萬徑:虛指,指千萬條路。 人蹤:人的腳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編成的帽子。

  ***“蓑”,古代用來防雨的衣服;“笠”,古代用來 防雨的帽子。***

  獨:獨自。

  名句賞析——“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詩人只用二十個字,就把我們帶到一個幽靜寒冷的境 地。下著大雪的江面上,一葉小舟,一位漁翁獨自垂釣。 也許他什麼也釣不到。 詩人要告訴我們的是,孤獨和嚴酷的環境算不了什麼, 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惡劣的環境也不能把我們摧 垮。詩裡的漁翁實際就是詩人自己的寫照,孤獨而堅強, 雖然屢遭流放,屢遭打擊,但他一直不屈不撓,保持鎮定自若的態度,堅持自己的理想。其中的深意,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丈,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詞句註釋

  ⑴宿:住,過夜。

  ⑵危樓:高樓,這裡指山頂的寺廟。危:高。百尺: 虛指,不是實數,這裡形容樓很高。

  ⑶星辰:天上的星星統稱。

  ⑷語:說話。

  ⑸恐:唯恐,害怕。驚:驚動。

  白話譯文

  山上寺院的高樓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樣子,人在樓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站在這裡,我不敢大聲說話,唯恐***害怕***驚動天上 的神仙。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註釋

  ①《敕勒歌》:敕勒***chì lè***:種族名,北齊時居 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②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 現在的山西、內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 川一帶稱為敕勒川。

  ③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④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⑤籠蓋四野***yǎ***:籠蓋,另有版本作“籠罩”***洪 邁《容齋隨筆》卷一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 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⑥天蒼蒼:蒼蒼:青色。蒼,青,天蒼蒼,天藍藍的。

  ⑦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⑧見***xiàn***:同“現”,顯露。

  譯文

  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 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 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

  名句賞析——“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是一首北齊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遼闊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壯美景色。前兩句,寫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廬,非常貼切,同時又讓我們 想起遊牧民族的圓頂帳篷和他們的生活;後兩句,用“天 蒼蒼”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見,給人以無限遼 闊的感受。而“風吹草低”一句,寫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 牛羊的肥壯,又把整個畫面變成了一幅天人和諧的人文 圖景,生動異常。語言簡練質樸,音調雄壯,風格明朗 豪放,雄渾天成,是描寫草原風光的千古絕唱。

  《舟夜書所見》

  【清】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作品註釋

  ①孤光:孤零零的燈光。

  ②簇:擁起。

  作品譯文

  漆黑之夜不見月亮,只見那漁船上的燈光,孤獨的燈光在茫茫的夜色中,象螢火蟲一樣發出一點微亮。微風陣 陣,河水泛起層層波浪,漁燈微光在水面上散開,河面 好象撤落無數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