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樣提高初一歷史成績

  歷史屬於文科性質的學科,初中歷史學科的特點就是知識點較為散亂,而準確記憶基礎知識是初一歷史學習的第一步。小編在這裡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初一歷史怎麼複習會有效?

  歷史屬於文科性質的學科,初中歷史學科的特點就是知識點較為散亂,而準確記憶基礎知識是初一歷史學習的第一步。對初一學生而言,想要考出好成績,除了上課專注、及時複習、多次鞏固等常規做法,學習方法上還要學會從小學的機械記憶轉型為有意識對自我思維能力培養,就是要把對知識的熟記上升到獲得舉一反三的分析能力上。

  從方法論上講,無論是中國古代史、近代史和現代史還是世界近代史、現代史,我們都可以給每段歷史畫一個時間軸,給每個重要事件簡要標註人物內容、地位、意義、影響,這樣在背自己的筆記時,全景記憶一目瞭然。還有一種知識總結法是,把相似歷史事件或人物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背景下分析其特點和實質。在分析題中,常常會遇到評價某一事件或人物,要做到客觀而全面,需要從立場、觀點、方法上分清現象和本質,將要點、時間、邏輯囊括入學習體系中。對任何歷史問題的分析,都必須以理論為根據,比如老師自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去闡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用偶然性和必然性關係辯證分析拿破崙在政治舞臺上的出現,把這種思維方法教給學生。

  從技巧上講,對知識點學生可以不必死記硬背,而是學會自己總結找方法。比如通過年代數字、諧音、串聯的方法,都可以找規律,把一些枯燥的知識點做成口訣、歌訣、順口溜,這些小技巧適合於專題複習或系統複習。比如中國古代朝代順序:“盤古三皇五帝更,夏商周秦兩漢成,魏蜀吳爭晉南北,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畫知識結構樹。不過比起記憶,培養理解能力和系統思維更有效,背自己的筆記加上刷題都有必要,但落腳點還得在課本,不遺漏小字細節和地圖。比如講世界現代史“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只要搞清楚四點,危機原因、狀態、特點、影響及四者的聯絡,就有了這個知識點的完整知識體系了,這與運用時間軸複習歷史知識是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

  在實際考試中,題目和考法的靈活度可能千變萬化,但終歸基於教材,萬變不離其宗。比如歸納材料題,常常可以在題目中找到答案,只要仔細把材料讀明白;分析原因和影響的題,要結合課本,就是上面說的要落腳於課本的原因,然後在自己總結的筆記中和題中去找關聯和聯絡;探討個人看法和啟示題,就需要啟動分析能力把一些能反映歷史規律、本質的道理代入進去。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總結學習或複習歷史的方法:平時學習把握各種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把同類對比區分差異;在複習中,把教材中孤立的知識點納入學科體系中,形成的個人的知識網路,在做題訓練中有意識訓練自己的文科思維能力,將知識體系有效地運用在考試實戰中。同時,既然是揭示學科特點和學習規律的思維方法,也就不限於是新授課還是複習課,是初一還是小學,對該學習的初二、初三學段甚至高中學習都是適應的。

  新學期初一歷史學習計劃部署

  首先,應該糾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心態是取得成功的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擁有好的心態,就會擁有好的成績。然後恰當安排各項學習任務,使學習有秩序地進行,有了計劃可以把自己的學習管理好。到一定時候對照計劃檢查總結一下自己的學習,看看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優點發揚,缺點克服,使學習不斷進步。

  其次,在這學期裡,我要加強自己不擅長的科目,在語文上,除了把課文中的內容、知識掌握好以外,還應多讀一些課外書,如名人名著等。還要再想些辦法提高自己的閱讀、寫作能力,不能只想課內不觀課外了。數學、物理方面,不能只明白課本上的習題應怎麼做就夠了,如果要學好它,就必須在課外再花一些時間來鑽研和多做一些試題等。

  第三,上課仔細聽講,弄懂每一個問題,作業即使完成,追求質量和速度,回家做好預、複習工作。在空餘期間多看一本好書,適當做些娛樂。做到“少在計算機前一會兒,多看一兩本好書”,擴充套件知識面,提高閱讀以及協作能力。早晚多聽讀外語,多積累一些單詞,提高英語各方面的水平。從良好的基礎上向著更高的目標出發。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科學安排時間,沒有合理的安排,再好的計劃也會付之東流。所以,在新學期裡,最要學會的就是要合理安排學習、娛樂、休息的時間,要把每一點一滴寶貴的時間都抓緊。

  新學期,新打算,我也將為自己新的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