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作文狼圖騰讀後感

  《狼圖騰》不僅是一部描寫蒙古人和狼的小說,也是從另一個角度的認識自然,及自我認識,是一部極其觸動人心的書籍。 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狼圖騰讀後感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狼圖騰讀後感

  匆匆讀了《狼圖騰》,感覺《狼圖騰》不僅是一部描寫蒙古人和狼的小說,也是從另一個角度的認識自然,及自我認識。通過描寫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文化描寫了狼性的優越和羊性的拙劣,這給了我深深的觸動,與我的認識產生了很大偏差。

  正如書中描寫,狼性有種種閃光點,比如堅忍、執著、具有團隊精神,例如書中寫到狼群圍捕黃羊的故事,堅持到羊群吃飽,經過一宿的睡覺膀胱內有大量尿液的合適時機,一舉殲滅黃羊群,為開春時的幼狼留下生長的口糧;狼群殘殺軍馬群的故事,堅持到起風雪的時候,將軍馬群趕到溼地、河中殘忍的殺害;“飛狼”趁著夜色,通過疊羅漢的方式偷入羊圈,吃掉了大批羊等等。這些故事都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如此堅韌、執著的團隊應該得到讚揚。

  但羊群就沒有團隊精神麼?作者在讚美狼的團隊精神的時候,寫了這麼一則小故事,說蒙古人養羊,不僅要有十分厲害的狗防守,而且舉例還要在1700多隻的羊群中養幾十只大角山羊,這幾十只大角山羊要擔任領頭羊的角色。這個角色的羊是要帶領羊群找草地,狼來了要報警有時還要參與戰鬥的羊。這就說明羊這種動物也是有組織能力,能夠服從組織安排,而且也能夠勇於拼搏的。這些品質也是團隊所需的。

  書中介紹草原上的各種生物通過捕食的關係構成了一個龐大的食物鏈,這條鏈的一頭是草,另一頭是狼,二者是食物鏈的起始,對草原的生態系統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草原最重要的是草,沒有了草,草原將失去它的作用和意義,並將成為荒漠戈壁。而狼就是草原的保護者,他通過對其它食草動物的捕食而大大限制了草的敵人。草原上的食草動物是繁多的,比如:鼠、旱獺、羊、牛、馬等,並且都是以群為單位。然而草原上的卻沒有其他肉食動物的,並且只有狼是群體活動的。因此,保護草原的任務就落在了狼的身上。

  不僅如此,書中還介紹自古以來狼還對草原遊牧民族的性格和精神有著巨大影響。草原人以放牧為生,狼是草原上最驍勇善戰的動物,有速度,有武力,有組織,有智謀。草原人在長期的與狼的鬥智鬥勇中,漸漸地從狼那裡學到了許多東西,並慢慢地磨鍊出像狼一樣強壯的體魄和頑強、勇猛、智慧的性格。這就是草原人將狼作為民族精神圖騰的主要原因。狼不但讓草原人明白了草原生態學的道理,也鍛煉出草原人特有的民族性格。因此,與其他民族相比,遊牧民族雖然也打狼、殺狼,但最終卻是愛狼、護狼,與狼為友,拜狼為師,而且從來不恨狼,不把狼趕盡殺絕,相反還將狼作為圖騰來敬仰。不像以我們農耕民族為首的其它民族,恨狼、罵狼、打狼、殺狼,不肯“與狼為舞”,最後也就導致了自己民族性格中的軟弱麻木的缺陷,正是如此,歷史上的南宋被小小的遊牧民族打的山河破碎、改朝換代也就不足為奇了;而蒙古人成吉思汗當年率領他的英勇強悍的小民族用短短几年時間橫掃歐亞大陸也就自有道理了。

  可是,這些是真的麼?生物鏈在沒有人類的干預下,食物鏈是動態平衡的,維持著羊多後狼多,羊少後狼少的這樣一個平衡,只不過是狼多起來後,在野生的食物少了之後就會襲擊蒙古人養的牲畜,同時在牧民武器不發達的時候,對於在野生的羊也沒有辦法。在草場一定的時候,牧民與野生的羊是有矛盾的,狼是草原上食物鏈上重要的一環,同時牧民也應該是草原食物鏈上重要的一環。這就有了牧民偷黃羊的故事,也有了甩狼崽的故事。之所以牧人恨狼、愛狼的主要原因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同時草原人也參與進了這個草原生態鏈。

  從整體上看,狼群是一個極權社會,比如狼群內有很森嚴的等級觀念,頭狼可以號令一切;比如狼王的選舉就是一個殘酷的過程,要麼成功,要麼一無所有;比如不同的狼群很難相處,至少需要一個狼王的消失。如果說狼給蒙古族磨鍊出像狼一樣強壯的體魄和頑強、勇猛、智慧的性格,我想這些是真的,但同時也帶來了等級森嚴的觀念。比如蒙古人嚴格地服從了“頭狼”滿清的蒙古政策:一、眾建以分其力,這就是所謂的城鄉隔離、鄉鄉隔離,這可能是最嚴格的“人口限遷令”,同時禁止與漢人接觸,學習漢字;二、崇釋以制其生,這就是所謂的“計劃生育制度”,人口從清初的1300多萬人到清末的50萬人。這也可以在書中得到佐證,古蒙古沒有因為人口太多而出現了問題。滿清也是以不到300萬人統治了漢族和蒙古族,漢族與蒙古族都是屈服於一個極權之下,都給自己民族帶來了巨大傷害,又何必對漢族的屈服瞧不起呢?

  還是說下作者說的例子,南宋雖弱,但是這個政府是全世界抵抗蒙古族入侵時間最長的政府,就算是皇帝投降了,但南宋人民還在前仆後繼為抵禦蒙古入侵而戰鬥,同時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同樣在清初的時候南明也在抵抗滿清,南明亡了也也還有人在抵抗。任何時期的羊性人民不缺乏熱血,也不缺乏犧牲精神。

  狼性真的沒有缺點麼?按照作者所說的,狼群對黃羊群通過戰術方法趕盡殺絕,這難道不是一種目光短淺的行為麼?而大角山羊作為頭羊時,卻可以為以後保留一部分草地,這難道不是有長遠目標的行為麼?同樣,作為羊性的漢人發明了文字,使得口口相傳的歷史、經驗、技術能夠廣泛的傳播,這不是高瞻遠矚麼?而作為狼性代表的蒙古人,在文字、書籍方面遠遠落後於羊性的漢人,使得蒙古人的歷史、經驗和技術只能在部落中口口相傳,這難道不可惜麼?古蒙古人奴役天下,天下烽煙四起,最後迅速敗亡,難道不是短視的體現麼?

  羊性的漢民族文化在世界範圍內確實是落後了,但絕對不是因為缺少狼性的閃光點,這些閃光點也在羊性的閃光點中,近代落後在於自己的固步自封,缺少鷹樣的廣闊視野;在於自身的自滿,在推崇復古中慢慢腐朽過去。漢民族在看不到現在,看不到未來,看不見世界的情況下落後了。因此只有通過學習先進的一系列的知識,才可以改變自己的位置,可以改變公司的位置,可以改變國家的位置。

  羊性並不是軟弱無能、逆來順受,而是一種溫和謙遜的表現,祥和、睿智、活潑、好強也是公司人需要的品質。羊性的古代漢人,通過學習狼性的作戰方法,能夠在狼性民族的進攻中屹立不倒。作為現代的公司人,也要通過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經驗成為合格的員工。

  《狼圖騰》讀後感

  在人們的眼裡,狼是最凶殘的,我們把最惡毒的人說成"狼心狗肺",把欺負女人的人叫做“色狼”,說最貪婪的人是狼子野心,說帝國主義是豺狼,大人嚇唬小孩,就說“狼來了”……但是,在《狼圖騰》這本書之後,一個“智慧、尊嚴、堅韌、強悍和充滿團隊精神的狼的形象”在我眼前躍然而出。

  在這之前,對狼也是非常痛恨的我,竟然也改變了對狼一貫的看法。如果說我們漢族人的計謀算是天下第二兵家話,那狼的計謀就是天下第一兵家。狼會打近戰、夜戰、奔襲戰、游擊戰、運動戰,還會打青紗戰和地道戰。我們老祖宗幾千年發明的作戰計策,狼幾萬年前就會了。可以這麼說,我們人類打仗的許多作戰謀略都是向狼學的。

  蒙古人之所以那麼喜愛狼,視狼為神靈,活著學狼,死了喂狼,把狼當做民族的圖騰,不僅是因為狼是天下最聰明的動物之一,也是因為狼處在整個草原生物鏈的最頂端。沒有了狼,就沒有了草原;沒有了草原,也沒有了遊牧的民族。狼可以有效地控制句兔子等食草動物的數量,保證了草原上草的數量,防止了草原的沙化。從這裡看出,狼就是大自然派來的神靈,狼就是草原的守護神!狼還是草原的清道夫,見到動物的死屍,狼便會將死屍清理乾淨。 同時,狼也是蒙古人的敵人。在他們看來,狼雖是神靈,但不可不殺,狼數量太多,便不是神了,而成了妖。並且狼多,狼食少了,人就有了危險。於是人和狼之間就進行了一場持久不息的戰役。可是,狼賊精,神出鬼沒,只見其害,不見其樣。蒙古人因為長時間跟狼戰鬥,跟狼鬥智鬥勇,所以才會變得那麼強悍,那麼驍勇善戰。在中國的歷史上,蒙古人也曾經統治了中國一個世紀之久。我想,那肯定也是狼的功勞。

  “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走在無垠的荒野中……”電臺中傳來了齊秦那首《狼》的歌曲,在那蒼涼的歌聲中,我彷彿看到了那隻"不自由,毋寧死"的小狼,小狼最後還是為了自由死了。狼死了,草原也被沙化了。在二十一世紀,我深深嚮往的那個草原已經沒有了狼,只剩下了沙塵黃龍。我深深感慨,那個古老的狼的傳說,也逐漸被黃沙淹沒。

  《狼圖騰》讀後感

  從來沒有過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北方大雪般壯烈的情感;不是江南小雨般柔美的情感;不是兩情相悅般酥麻的情感;不是關懷備至般細膩的情感……這種感覺,好似一道閃電直擊內心深處所有的細胞,從頭髮尖到腳趾的觸動之情,無法用語言來形容,好像在那1869頁的中國漢語字典中都找不到任何一個詞來形容它。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

  圖騰仍在飄蕩,狼已成為傳說……

  初讀這本書源於我的老師,在一次課外話題中,無意提了這本書,由於好奇心,驅使我買下了這本書,於是,就踏出了我對狼認識的第一步。

  起初,我並不瞭解狼,只是常從電視或書籍中看到狼常為反面人物出場,就會覺得狼是一個無惡不作,殘忍殺害動物的卑鄙種群,“豺狼成性”“狗肺狼心”“杯盤狼籍”等成語都是比喻人或社會像狼一樣的邪惡,所以,自古以來,狼在人們心裡一直扮演著一個凶惡狡詐的角色,但事實恰恰相反,讀了這本書後,我感受頗深……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竟想不到我穿越了,穿越到了時期的內蒙古大草原。湛藍的天空下,一望無際的油油碧草。成群結隊的草原狼、悠閒自得的旱獺。遠處白色的蒙古包和那裊裊炊煙構成了一幅美麗潔白的畫卷。

  遠方那個是主人公陳陣嗎?我真的在這個山美水美的額侖草原上嗎?我真的要去窺視狼群狩獵、見識狼群偷襲羊群、挖狼洞、養狼崽、面臨狼災嗎?我和陳陣跟隨睿智、崇尚騰格里的畢利格老人和一些見多識廣的蒙古人,漸漸地崇拜上了狼圖騰。我們在這個與狼共生存的環境裡,彷彿看見了一個勇敢、智慧、頑強、忍耐、謹慎、有冒險精神的一個似乎有形卻無形的靈魂。這靈魂讓我們著迷,讓我們不停的探索狼的奧妙。

  當我們看見老練的狼王帶領身經百戰的狼群,睿智的狩獲大量的獵物時,我們被狼群的超群智慧所吸引,也被狼群種種奇怪的舉動所迷惑;當我們看見狼群陷入一個個艱難的窘境,卻絲毫不膽怯,反而齊心協力共同解決困難,我們又為狼群非凡的組織能力和智慧而讚歎。

  狼是一種多麼神祕的動物!它那幽幽的眼睛就會告訴我們它們的智慧無人能比,它們的組織能力超於尋常,還有它們無與倫比的軍事天賦彷彿與身俱來!它們是團結的,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排程下進行。從不產生逆反心理,忠於狼王,因而團結,他們團隊合作意識強,所有事情都是有規劃,有計劃地去做。

  它們懂得知己知彼,在每次攻擊前都會去了解對手,而不會輕視它,所以狼一生的攻擊很少失誤;狼,懂得同進同退,雖然通常獨自活動,但卻是最團結的動物!它們雖然凶殘,但是母狼卻是母性最強的動物之一。可以為了孩子放棄獵物,可以為了孩子飢腸轆轆,可以為了孩子不惜一切甚至是捨棄生命!為什們成吉思汗帶領了一小部分人,卻能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因為狼,就是因為他們,使得成吉思汗從中獲取狼的精華及一身,所以他能成功。其實,在蒙古族人的眼裡,狼是毅力、勇敢、智慧、團結等眾多品德的化身。而並不是所謂的“殘忍種群”。

  而真正殘忍的卻是人類,故事的最後,狼被殘忍無情的人類大面積捕殺,原因就是那些不懂生態規律,卻自我感覺良好的那些人;原因就是那些所謂值錢的狼皮大衣,人類啊,你們已經被奢侈的生活和骯髒的金錢矇蔽了雙眼!醒醒吧!看看那些動物被扒去皮毛後無助害怕的眼神!摸摸自己身上穿的大衣,是不是那些用生命為你構造出美麗的無辜亡靈!看看自己手上是不是已經有了屬於自己同胞的片片血跡!“棕熊”“巴里虎”“斑驢”等等等等這些以血為代價的警鐘還不能敲醒屬於我們真正的靈魂嗎?放下那些殘害生靈的斧子吧!請記住,上天能夠給與我們的東西,他同樣也能收回……

  圖騰仍在飄揚,狼已成為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