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氣壓知識點

  臭氧層的破壞使用製冷裝置等消耗臭氧物質氟氯烴等太陽紫外輻射增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學習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中心氣壓水平氣流方向垂直氣流方向中心天氣狀況舉例其它影響

  氣旋低北逆南順向上陰雨亞洲低壓沿槽線形成鋒面

  反氣旋高南順北逆向下晴亞洲高壓

  鋒面氣旋***重要!***

  要求:圖上每一個天氣系統的識別;

  不同地點所受天氣系統的控制及出現的天氣現象

  8、地理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氣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緯度位置:決定太陽輻射——氣候差異的最基本原因——決定熱量或氣溫

  B海陸位置:

  例如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溫差小,溼度較大;大陸性反之

  大陸東岸季風氣候形成是由於海陸之間的熱力性質的差異

  大氣環流***氣壓帶和風帶***

  特點:雙重性質——各緯度、海陸之間水熱交換;直接控制某地氣候特點***水熱狀況***

  下墊面***地表狀況***;最近地面大氣直接熱源與水源

  其它影響氣候的因素:人類活動、洋流***寒流降溫減溼;暖流增溫增溼***

  氣候型別

  氣候特點***會判斷氣溫降水圖;會描述***

  氣候要素:氣溫、降水

  以溫定帶——月均溫在15度以上,為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15度,為亞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以下,溫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以水定型——熱帶氣候分為四種: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乾旱;

  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兩季

  熱帶草原氣候:旱雨兩季

  亞熱帶氣候分為兩種:

  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冬雨夏幹

  溫帶氣候分為三種:

  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溼潤

  氣候成因

  季風氣候成因:三種季風氣候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氣候:

  地中海氣候***副高和西風***;熱帶草原氣候***信風和赤道低壓***

  單一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

  氣候分佈

  大陸東岸氣候:三種季風氣候

  大陸西岸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內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9、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現象產生原因汙染物危害對策

  溫室效應燃燒礦石燃料毀林特別是熱帶森林的破壞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對沿海低地構成直接威脅引起各地區降水和乾溼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具體表現?***

  提高能源利用率,採用新能源;努力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植樹造林

  臭氧層的破壞使用製冷裝置等消耗臭氧物質氟氯烴等太陽紫外輻射增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全球合作,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積極研製新型製冷系統

  酸雨燃燒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車尾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水體酸化,影響魚類生長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築物和文物古蹟危及人體健康

  最根本途徑: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如清潔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廢氣再利用***燃燒低硫煤或其它清潔能源

  高一地理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

  一、問題

  高一新生處於初中和高中、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的銜接、過渡階段,無論是生活上、學習上;還是心理和生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困惑和問題。就高中地理學習方面,結合教學實際,筆者認為心理層面上的問題主要有:

  1、中考形勢對地理學習影響的思維慣性;

  2、高一課程學習負擔與學生學習精力的相對矛盾導致學生學習心理上的倦怠。

  學習層面上的主要有:

  1、“地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薄弱與高中地理必修1對空間思維能力要求的反差;

  2、以上及“教育新政”背景下,課時安排與教學質量保證對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處理的影響;

  3、高一新生自主學習的養成進度與高中地理學習效果的“馬太效應”。

  心理層面上的問題,可以在開學伊始進行教育引導,讓學生認識到作為一門課程,高中地理的特點和地位,樹立學生學好高中地理的信心和決心。而學習層面上的問題,就需要在開學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當中,通過課堂教學、作業系統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管理等方面,從教學情境創設、學習方法指導、學習習慣培養等角度潛移默化,力圖解決問題,令學生不以高中地理為畏途。否則,積重難返,在以後的學習中將事倍功半,甚至喪失學習的興趣。以下就學習層面上的問題談一談筆者的一些教學實踐和思考,以拋磚引玉。

  二、對策

  問題1:“地理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薄弱與高中地理必修1對空間思維能力要求的反差。

  相對於高一新生,地理學習遇到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難點是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節 “地球的運動”。課程標準要求:分析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那麼,初中的“基礎地理”部分中的經緯網知識的掌握是學好“地球的運動”的前提。因此,就有必要在課堂上進行系統性的回顧,並通過實物地球儀演示、FALS***播放、地理圖表的讀圖分析、地理規律與原理的歸納、演繹和多媒體幻燈片投影等方法或形式形象直觀而又不失理性的弱化該知識點對高二才學習的立體幾何思維上的要求。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課時學習第一目“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之前先回顧經緯網知識。回顧經緯網應循序漸進,通過演示,由感性的引導過渡到理性的歸納再歸為空間思維的建構,為第一目乃至本節內容的學習奠定思維基礎。

  首先,從“次品”地球儀認知在地球基本運動中地軸北端的空間指向,動畫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運動。如此,學生對地球的運動有了一個基本的感性認識。

  其次,按地軸→極點→經線→緯線的順序在地球儀上逐一指示並通過同步的側檢視投影來明確經緯線在地球儀上和側檢視中形狀、大小關係和指示方向等方面的特點及差異。簡短的八個字的記憶,目的是能讓學生再現經緯線的空間形態:地球自轉軸——地軸→地軸與地球儀表面的交點——極點→地球儀上連線極點的線——經線→地球儀上與經線垂直的線——緯線。

  再次,對照實物地球儀來認識俯檢視。考慮到知識容量、難度以及教學進度,可暫時簡化認知的過程,並提醒學生在課後複習時參照《地理圖冊》第10頁上的俯檢視。

  最後,在經緯線認知的基礎上示圖認識經緯度並列表比較經緯線的形狀、大小關係、指示方向、度數以及經緯度的分佈規律。

  第一目“地球運動的一般特點”的學習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集思廣益,完成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異同的比較。通過演示,學生清楚地意識到在地球自轉中,地表某點就是沿著其所在緯線圈運動,從而對地球自轉角速度與線速度特點的掌握不僅僅是對教材圖1.18“地球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上資料的歸納,而是更進一步的理解記憶。並且為第五目“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中晝夜長短變化本質上的理解埋下伏筆。至於公轉速度特點也是從執行軌道著手,運用《地理圖冊》第10頁上“日地距離與地球公轉速度的關係”一圖繪製的原理——開普勒面積定律去理解記憶。相對教材15頁活動2的表格而言,新增“軌跡”一項,就能對地球自轉和公轉速度特點有個清晰的認識。

  在第五目“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學習中,一方面,以動畫演示、生活現象和圖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分佈”的讀圖歸納的形式來認識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變化;另一方面,從變化的本質來理解。例如,在晝夜長短變化的學習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系統的、理性的去挖掘其變化的本質: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晨昏線空間位置擺動→晝弧/夜弧→晝長/夜長。其中“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晨昏線空間位置擺動”的理解,在之前“太陽直射點”與“晨昏線”的學習中已經做了鋪墊。

  “太陽直射點”部分的鋪墊:地表接受太陽垂直照射的點,簡稱太陽直射點。

  如上圖,L為地表A點地平面,與球半徑R垂直於A點;若A點為太陽直射點,接受太陽垂直照射,則L與圖示太陽光線***直射光線***垂直於A點。

  所以,圖示太陽直射光線與球半徑R位於同一直線上。換句話說,太陽直射光線指向地心,與地表交點即為太陽直射點。

  “晨昏線”部分的鋪墊: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做晨昏線***圈***。,那麼,晨昏線的空間位置符合哪兩點才能作為晝夜半球的分界線?觀察教材圖1.19後,比較容易得出結論:晨昏線***所在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經過地心。

  因此,學生容易接受“晨昏線所在平面與太陽直射光線始終垂直於地心”這一論斷。那麼,“太陽直射點的迴歸運動導致晨昏線空間位置擺動”就不難理解了。至於“晝弧/夜弧=晝長/夜長”,結合地球自轉特點中增設的“軌跡”一項,一般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難。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並對地理現象及其規律既可以表象又可以本質的認知。

  問題2:課時安排與教學質量保證對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處理的影響

  江蘇省“五嚴”新政背景下,高中地理課程課時的安排是固定的,習題的評講、舊知的回顧、新知的學習就需要統籌規劃好。為保證教學質量,除了對教學設計精心準備,還要正確、果斷處理課堂生成。前者有效引導後者,而後者昇華了前者,兩者相輔相成,方能實現有效、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學相長,沒有或者未能引導學生高亢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習慣、正確的學習方向、恰當的學習方法,教學預設如同虛設,課堂生成徒勞無功,有效教學如同鏡花水月。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預複習的督促與檢查、學習評價的過程化是教學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措施。

  例如,在“時差”教學中,播放電影《環遊地球80天》片段***01:50:54~01:52:06***,並提出問題:為什麼每經過一個時區,路路通***成龍 飾***就要把福特先生的手錶調快一個小時?為什麼福特先生最後意識到只是過去79天而不是起先的80天?從而提高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再如,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的教學中,我用兩張硬紙板、一隻鉛筆和一根尼龍繩來代表黃道平面、赤道平面、地軸和直射光線讓學生演示地球“斜著身子”、“站直著”和“平躺著”三種情況下的繞日公轉,使之感性認識黃赤交角的存在與太陽直射點位置的關係。在學生動手參與、用心觀察和動腦思考的多感官的活動中意識到黃赤交角的存在導致了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並制約著移動的範圍,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學生預複習的督促與檢查的效果在於持之以恆的決心。督促是前提,是保障,而檢查是催化劑。發揮催化劑的功效,一是名至實歸,二是講究技巧。其精髓在於檢查本身的多樣化、綜合化和人性化,不能令學生反感,不能讓學生疲於應付,應針對實際情況,因地、因時制宜。對於重難點知識,預先告知學生,要求預複習,並要求完成以知識結構為形式的預複習作業。至於檢查,我一般是採取校信通告知家長督查、課前收查、課上抽查、課後詢問等方式,點、線、面相結合,有層次、有重點的去檢查。

  問題3:高一新生自主學習的養成進度與高中地理學習效果的“馬太效應”

  “教”是為了“不教”,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是高效學習的保障,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主要行為方式之一。對於這一點,我們教師應該有著清醒的認識:“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片面一點說,學習主體意識的存在不僅僅是課堂上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引導和指導,而在於課餘是否有自主學習的興趣、習慣和意願。

  從高一新生的角度來看,教師的正確引導至關重要。沒有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雜亂無序,最終流於形式,收效甚微;錯誤的引導,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變相違背了自主學習的初衷。我目前的方案是設計一份“週末自主學習資料”,力圖從讀、思、練的角度,分層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並藉助校信通聯絡家長,從而取得家長的協助、支援與關心,督促學生按質按量按時完成以填補校外管理的漏洞。

  “週末自主學習資料”設計的框架如下:以節為單位設定“課程標準”、“學習要求”和“要點回顧”;以章為單位設定“鞏固練習”和“能力提高”。“課程標準”和“學習要求”以讀為主,便於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要點回顧”以思為主,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鞏固練習”以“學業水平測試”***小高考***真題和模擬題為主,用以自檢和反饋;“能力提高”採用高考真題和模擬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更上一層樓。以下摘錄“週末自主學習資料”第三節“地球的運動”“要點回顧”中的第9點和第12點:

  9、晝夜長短的變化***圖1.23部分***

  a,此變化是時空變化,從本質上去理解為宜:晝長/夜長=晝弧/夜弧,其來龍去脈:自轉和公轉→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的運動→晨昏線空間位置擺動→晝弧/夜弧→晝長/夜長。

  b,極值的時間與範圍

  c,晝長的比較***以同一時刻,兩地的比較為例***:

  其一:讀圖,見a***緯線和晨昏線→晝、夜弧→晝弧/夜弧=晝長/夜長***;

  其二:日期→季節***冬?夏?***→晝長是長?短?***生活經驗,有木有。注意,南北半球季節相反***如果是同半球地點的比較,那麼請繼續→緯度越高,晝長越長或者越短***童靴,你想:赤道永遠是晝夜等長滴,而極地是出現極晝或者極夜現象滴,也就是說由赤道到極地,隨著緯度的增加,晝夜長短狀況由“晝夜等長”過渡為“極晝或者極夜”。好吧,我承認我有點唐僧,我還要舉例解釋。今天是 9月7日 ,比較下面2組城市的晝長:上海和悉尼、北京和上海。今天是 9月7日 ,位於春分3.21到秋分9.23之間,處於北半球夏半年當中,夏季嘛,北京當然晝長夜短咯;而南半球澳大利亞的悉尼是冬半年,晝短夜長。故,晝長北京﹥悉尼。再看第二組,北京、上海都在北半球,都是晝長夜短,既然北半球晝長夜短,那麼極地出現的是極晝還是極夜現象呢?!對!你的智商很正常,晝長夜短的極致當然是極晝了!從赤道的晝夜等長向北過渡到北極地區的極晝,晝長由12小時過渡到24小時。故,北方北京的晝長比南方的上海更長。終於解釋完了,o***∩_∩***o***

  12、在第9點晝長比較的舉例中,我嘗試在文字表述上貼近學生,至於是否得體有效,有待實踐的檢驗。而在第12點“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中,雖然沒有細化,甚至於“區時計算***換算***”、“偏移的規律”諸如此類的考察重點都沒有標註其中,但個人覺得已經初步達成我的目的:言簡意賅,一目瞭然。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正視高一新生在地理學習中出現的主要問題,積極探索、研究,在教學實踐中採取了一些措施,並有意識的系統化和規範化。以此為契機,在課堂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兩個方面,努力構建有效教學,推動新課改的深度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