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三重要知識總結

  中國古代的“地理”概念包含了大量的風水學內容。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

  ***一***

  一、地理條件

  1、範圍: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

  2、自然條件:

  ***1***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作物一年一熟,作物易受低溫冷害的影響

  ***2***地形分佈:西部高原***畜牧業***、中部和東北部平原***種植業***、周圍山地***林業***為農業多種經營提供了條件。

  ***3***土壤:黑土、黑鈣土廣泛分佈,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有利於農業生產。

  3、社會、經濟條件:

  ***1***良好的工業基礎;

  ***2***交通發達,對外聯絡方便,有利於發展外向型農業;

  ***3***開發時間較晚,人口密度較低***地廣人稀***,有利於綠色農業和大農業的發展。

  二、農業佈局特點

  1、耕作農業區:

  ***1***主要分佈在三大平原區;

  ***2***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水稻等。

  2、林業和特產區:

  ***1***林業:主要分佈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

  ***2***長白山區是我國主要的 鹿茸、人蔘等珍貴藥材產區,延邊生產蘋果梨。遼東低山丘陵和半島丘陵區是我國最大的柞蠶繭產區。遼南是重要的蘋果產區。

  3、畜牧業區:

  ***1***主要分佈在西部高原、鬆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區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馬牧畜生產基地;

  ***2***畜種:呼倫貝爾市三河地區:三河牛、三河馬;鬆嫩平原西部:東北紅牛。

  三、大規模專業化生產——商品糧基地建設

  1、生產特點:

  ***1***大規模機械化生產;

  ***2***地區專業化生產。

  2、其他知識:

  ***1***三江平原商品率最高;

  ***2***國營農場,機械化程度最高。

  四、農業發展方向

  1、存在問題:人口激增,高強度的農林開發,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導致農業生態環境惡化

  2、指導思想:從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入手,堅持開發、利用與治理、保護相結合,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

  3、農業發展方向和重點

  ***1***平原區:發展適應加工需要的優質、專用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加快發展商品糧豆等的生產,促進糧食轉化,延長產業鏈條;建設綠色食品基地。***增強抗衡國外農產品進入國內市場的能力。***

  ***2***西部草原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舍飼畜牧業,強化人工草地建設,發展集約化草食性畜牧業。

  ***3***山區農業:森林資源保育,發展特色農業和特色產品,實現由原料型生產向原料及產品加工並舉的轉變。

  ***二***

  一、資源跨區域調配的必要性

  1、自然原因:自然資源區域分佈不均勻且一般不具有流動性

  2、經濟原因: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各區域資源供求不匹配

  3、我國大型資源跨區域調配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北煤南運

  二、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1、西氣東輸:

  ***1***概況:以新疆天然氣資源為基礎,以長江三角洲作為天然氣的目標市場,建設從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輸氣管道。

  ***2***線路佈局:

  一線:新疆輪南油氣田——上海;

  二線: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廣州

  2、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

  ***1***我國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差異大:

  ①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對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對短缺,經濟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

  ②西部地區經濟相對落後,能源資源蘊藏豐富,需求量小,能源優勢難以發揮。

  ***2***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①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以煤為主,易引發酸雨等環境問題;

  ②北煤南運對我國南北向鐵路運輸帶來很大壓力。

  ***3***我國油氣資源開發的戰略重點在西部:

  ①天然氣分佈西多東少、北多南少;

  ②四大氣區是新疆***塔里木、準噶爾***、青海***柴達木***、川渝***四川盆地***、陝甘寧***鄂爾多斯***;

  ③東部油氣開發已到中後期,西部是戰略接替區,發展戰略是穩定東部,發展西部。

  三、西氣東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1、對中西部***輸出地***經濟發展的影響:

  ***1***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經濟發展;

  ***2***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 ;

  ***3***有利於西部地區能源氣化,緩解因植被破壞對環境的壓力 。

  2、對東部***輸入地***經濟發展的影響:

  ***1***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缺狀況,促進經濟發展;

  ***2***有利於改善東部地區能源結構;

  ***3***促進東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3、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東西部的協調發展

  4、對環境的影響:

  ***1***有利於淨化大氣環境

  ***2***有利於沿線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

  ***三***

  一、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決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開發方向

  1、河流概況:密西西比河的二級支流,發源阿巴拉契亞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2、開發注意:

  ***1***山地:河流的發源地,保護好植被生態

  ***2***河谷平原: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

  ***3***河流:流域中開發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

  3、自然背景:

  ***1***地形:多山,起伏大,水力資源豐富,河流航運作用十分突出;

  ***2***氣候:溫暖溼潤,降水豐富,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降水相對較少;

  ***3***水文: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河流落差大,水量不穩定;

  ***4***礦產:煤鐵銅等豐富。

  二、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後果

  1、18世紀下半葉:農業發達,人口較少,對自然環境影響不大。

  2、19世紀後期:人口激增,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帶來土地退化;植被破壞;環境汙染等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

  3、20世紀30年代初:田納西河流域成為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三、流域的綜合開發

  1、開發的核心:河流的梯級開發——修建水壩

  2、水壩的功能:防洪、灌溉、航運、發電 、旅遊 、養殖等。

  3、開發專案:防洪、航運、發電、提高水質、旅遊、土地利用

  4、成效:根治了洪災,農林牧漁業、工業、旅遊業得到迅速發展,生態環境改善,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5、田納西河兩岸形成“工業走廊”的原因:大規模的水電和核電使田納西河流域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流域內鍊鋁、化學等高耗能工業的發展。

  ***四***

  一、能源的分類

  ***1***可再生能源***舉例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

  ***2***非可再生能源***舉例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和核能***。

  二、資源開發條件

  1、資源狀況——煤炭資源豐富,開採條件好

  ***1***儲量豐富

  ***2***分佈範圍廣,40%的土地下都有煤田分佈

  ***3***煤種齊全,十大煤種都有分佈

  ***4***煤質優良,低灰、低硫、低磷、發熱量高

  ***5***開採條件好,多為中厚煤層,埋藏淺。

  2、市場——廣闊

  ***1***人口增加和社會經濟發展使我國對能源的需求進一步增加;

  ***2***我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

  3、交通條件——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

  北中南三條運煤鐵路分別是大秦線、神黃線、焦日線。

  三、能源基地建設

  1、擴大煤炭開採量

  2、提高晉煤外運能力,以鐵路為主,公路為輔

  3、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一是建設坑口電站,變輸煤為輸電;二是發展煉焦業 。

  四、能源的綜合利用

  1、存在的問題——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下、生態環境問題嚴重

  2、採取的措施——結合鐵礦、鋁土礦等資源優勢,圍繞能源建設,構建煤電鋁、煤鐵鋼、煤焦化三條產業鏈:

  3、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

  ***1***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採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

  ***2***原料工業逐步超過採掘工業而佔到主體地位,

  ***3***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

  五、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術:推動以潔淨煤為代表的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

  2、調整產業結構: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是生態環境問題根源所在

  ***1***對原有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產品向深加工 、高附加值方向發展;

  ***2***大力發展農業 、輕紡工業、高技術產業和旅遊業。

  3、“三廢”的治理:

  ***1***廢渣:回收再利用

  ***2***廢氣:消煙除塵,營造防風林帶

  ***3***廢水:沉澱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