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數學粗心做錯的真正與解決方法

“粗心、粗心,又是粗心?你看,連9+3都算錯,難道不是粗心嗎?看來口算沒有過關。”這是粗心嗎?口算訓練對數學教學重要嗎?小編在這裡整理了相關文章,快來看看吧!

口算存在的問題

通過近一段時間的觀察、瞭解之後發現:平日裡,班裡有的孩子數學作業錯誤多,做作業的速度特別慢,每天的數學家庭作業花費時間較長。

有部分學生認為口算易學、好學,以為一聽就會,不肯動腦,不肯下功夫,表現態度不端正、馬虎審題,敷衍了事。

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就做答,計算馬虎,似是而非,張冠李戴,計算不細心,簡單計算也頻頻出錯,驗算檢查不耐煩,算完題目要求就完事,計算結果陰差陽錯,經多次檢查,口算錯誤率讓人吃驚。

頭號原因,大家的回答幾乎都是同一結論“粗心”。也有些家長們先總認為是因為孩子年齡小,做作業不細心,或許孩子大點了自然就能好一些。

錯誤的原因單純是粗心嗎?孩子大點了就能自然的好嗎?經過分析我們認為錯誤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有客觀、有外在也有內在。口算是一種能力,能力是要通過科學的訓練才能提高的。

1主觀原因

口算要通過觀察或聽覺、感知、注意、記憶、反饋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動才形成。

小學低年級學生口算的通病往往是:

***1***觀察比較籠統,把“+”當成“×”,把“—”當成“+”等。

***2***感知事物不精確,把相似的數寫成另一個數,如3當8,6寫成9,325寫成235等。

***3***注意力分散,人在計算,心卻玩耍。

***4***記憶失敗,如進退位加減中忘了進位上的數或退位等現象。

***5***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學什麼就做什麼,不顧練習要求。

2客觀原因

某些學生學習目的不夠明確,把學習當成是家長或社會的任務,對學習、作業有厭惡感,缺乏刻苦鑽研精神,不愛完成作業,久而久之口算能力就會越來越差。

3外在原因

部分學生認為口算不用學也懂,或者只要掌握方法就行了,平時懶練習,嫌麻煩,覺得枯燥無味,沒啥意思,平時算錯點兒沒關係,抱著僥倖心理自己安慰自己只要“我”考試時細心就行了。

4內在原因

學習習慣差,有些學生口算時不加思索,急於搶答,信口亂說,作業分散精神,書寫馬虎,算後懶得檢查驗算。

5教學原因

***1***對20以內加減口算是否抓得過關;

***2***學生對乘法口訣是否熟練;

***3***是否掌握了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4***教者是否對學生的錯誤加以分析,對症下藥;

***5***教法是否適合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引導是否得力。

***6***教師是否經常和學生、家長溝通,是否真正地關心到了每個學生的心身健康成長。

改進口算訓練方法的建議

良好的口算是正確計算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也是發展學生智慧、智力的良好方法。改進口算訓練,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在深入理解學生心理特點和口算技能的基礎上要做到以下幾點:

01

多做多練,熟能生巧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口算能力是學生必備的基本功,我們應作出長計劃,短安排,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和訓練,體現出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和按新的課程標準進行教學。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堅持3—5分鐘的口算訓練,可以選擇《口算練習冊》一年級下冊***蘇教版***每天堅持練習1條口算題。開始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慢慢可放手使學生形成習慣,自覺、自願的完成。

另外在學校里老師也會經常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在加強學生口算能力的同時學生的書寫習慣和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也會得到加強。

02

保質、保量的訓練

每次練習要記錄完成1頁所用的時間,做完後馬上訂正對錯並分析錯誤原因。每做一次訓練,都與上一次的速度比較一下,看看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家長應當適當地讚揚一下小孩,說“真棒,有進步!”

孩子這時需要及時鼓勵,正如在球場上拼搏的球員需要自己的隊友當啦啦隊一樣,也可將他們優秀的練習張貼在家中醒目的地方作為激勵,有時也可以給他們一個小小的獎品。

家長切不可一見自己的小孩的速度稍慢就急不可耐,說“真笨,怎麼搞的!”如果當家長這樣會對孩子有不利的影響,這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愛心才能做好的事情。

對有退步的孩子則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退步的原因,然後再輕輕地摸著他們的頭提出在以後口算中應該怎樣去做,如果下次成績提高了就及時表揚,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樹立自信。

03

弄懂方法,掌握技巧

口算要讓學生理解演算法的基礎上掌握演算法,不能靠機械記憶或死記硬背。在弄懂方法,掌握算理的同時還要注意口算方法的多樣性。

口算方法的多樣化的本質要在練習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解決某個口算問題要學生通過主動探索,自己提出不同的思路。

事實上,不同的學生對於同一個問題會出現不同的想法,所以在口算教學中口算方法是否是學生個性化思維的結果是很關鍵的,在練習時讓孩子儘可能把自己的方法講出來,並引導孩子學會對演算法進行優化。

04

訓練形式多樣化

多做多練是前提,但學生習慣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尤其喜歡在遊戲中學習從中增長知識,如果長期單獨某種練習,學生是容易感到厭倦情緒的。

由此,口算練習要活潑、生動、多樣化,在練習中可以採用的補充方式有:玩撲克牌***24點***,聽算,開火車,對口令,奪紅旗,送信,找朋友,爭擂臺大王,定期檢測等等。***要注意講究實效、簡便易行***

同時通過一些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口算能力的培養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如買菜,逛超市等***。

05

薄弱環節,對症下藥

口算訓練先要抓好重點,如20以內加減法、表內乘除法、混合運算中的運算順序和我們後面即將要學習的簡便計算,還有結果是整百,整千也作為重點練習。

06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謙虛謹慎、嚴格認真、刻苦鑽研”是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獨立思考、克服困難”是學生口算學習的恆心。好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要經過長期嚴格訓練才能形成。

另外,兒童可塑性很大,家長的示範作用等也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對孩子起潛移默化作用,另外,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口算練習一次不宜過多,不能機械重複,這有利於注意力的集中,有利於培養口算興趣、提高正確率。

小學數學教學語言能力培養

一、數學語言的理論基礎介紹

對小學數學語言在實際教學中存在問題

的闡述,以及相關建議的提出都需要建立在對數學語言的理論基礎介紹之上。我們主要從數學語言的概念及種類、特徵還有意義等三方面對數學語言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1.數學語言的概念及種類

語言在數學教學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無論是閱讀、講解教材的內容還是做題、交流數學問題都涉及到數學語言的應用。一般來說,數學語言包括抽象性數學語言和具體性數學語言,廣義上只要是與數學有關的活動都必須通過數學書面或者口頭語言來表達。因此,數學公式、定理、符號、圖形等都可以稱為數學語言。數學語言大體上可以三類。主要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表語言。

2.數學語言的特徵

***1***數學語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數學語言僅涉及事物的邏輯形式和數量關係,不涉及一些無關的東西,它的主要形式表現為高度符號化的語言。例如:“一盒餅乾5元,那麼3盒餅乾的價錢是多少?這個問題可以通過5×3=15這個數學語言來表達”。***2***數學語言具有嚴謹性的特點日常語言具有隨意性的特點,而數學語言卻是十分嚴謹的。主要表現為:數學語言並不是日常語言的簡單相加,而是經過科學處理和加工轉化而來的。***3***數學語言具有簡潔性的特點數學語言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簡潔性。主要表現在:第一,數學概念的簡潔性。數學的每個概念都是十分言簡意賅的,不存在任何一個無關的文字乃至標點符號。第二,數學符號和公式的簡潔性。***4***數學語言具有應用廣泛性的特點日常語言往往具有民族性和空間性的特點。而數學語言廣泛應用於世界上每個國家和民族,遍佈世界的每個角落,人們數學語言的交流不存在障礙,因為無論是數學符號還是數學公式都是通用的。

二、小學數學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正如前面所說的,小學時期學生的智力正處於發育的起步階段,邏輯、抽象、轉化等數學能力十分有限,因而在理解起來數學語言顯得特別吃力。小學數學語言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教師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不注重對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

不可否認的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根深蒂固,用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大部分的時間都被教師用來搞“題海戰術”,根本不注重對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特別是缺乏對學生數學口頭能力培養的重視。

2.過分注重教師在教學上的主導作用,忽視學生的參與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數學課堂也普遍採取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坐位上聽的教育方法,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只是通過“是不是”“對不對”“會不會”來完成的,這不僅容易使學生喪失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還不利於作為數學交流載體的語言能力的培養。

3.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數學語言實際教學效果差

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是影響數學語言能力教學的一個很關鍵的因素。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教師不注重日常語言與數學語言的區別,在教學中往往用日常語言來替代數學語言;第二,教師不注重數學語言的嚴謹性和規範性。

三、提高小學數學語言能力培養的途徑

小學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對他們數學能力的培養雖然十分重要但是也要意識到難度很大。結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

1.教師在觀念上要意識到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的重要性

思想先於行動,結果成功與否與觀念的正確與否息息相關。因此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師要擺脫“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在平時的教學中注重對數學概念、術語、符號等的講解,從一點一滴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

2.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到:“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提高數學教學成效的重要策略之一”。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重視學生對課堂的參與能夠有效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數學語言作為二者交流的平臺在這個過程中也因此得到了有效培養。

3.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素養為此,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注意區分日常語言和數學語言,並實現二者的有效轉化;第二,因為小學時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學生模仿的物件,教師應當注重數學語言表達的嚴謹性和規範性,為學生數學語言的學習起到良好的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