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學複習不要死搬硬套

  學好化學還要注意善學,要改善學習方法。小編在這裡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助到您。

  要多動手實驗

  要學好化學,首先,要明確學習的目的。我們要認識周圍的世界,需要學習化學;我們要利用自然資源製造各種物品,需要學習化學;我們要改善人類生存環境,需要學習化學……因為化學可以使一種物質轉變成另一種物質。二期課改“以改變學習方式為突破口”。學好化學還要注意善學,要改善學習方法。

  多理解含義不死搬硬套

  有些初中學生對學習化學計算感到比較困難,有的不知道、不理解為什麼這樣計算,所以計算錯誤較多,有的甚至有點害怕計算題。例如,初中化學開始碰到的計算是元素百分含量的計算,如求三氧化二鐵中鐵元素的百分含量,學生就覺得較難。究其原因,大多是學生對教師的講解、書上的例題不理解。要讓學生理解為什麼Fe%=2Fe/Fe2O3×%,不能依葫蘆畫瓢、不能死搬硬套。從巨集觀上講,氧化鐵中鐵的百分含量是鐵元素質量在氧化鐵質量中的百分含量;從微觀上講,氧化鐵中鐵元素的百分含量是鐵原子質量在氧化鐵分子中質量的百分含量。原子、分子質量分別用相對原子質量、式量來表示,所以氧化鐵中鐵元素的百分含量應等於鐵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乘以原子個數除以氧化鐵的式量再乘以百分之一百。

  多思考、設疑、討論、上網解疑

  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在化學學習中會碰到很多問題,例如,登珠穆朗瑪峰運動員要背氧氣袋,為什麼飛機的飛行高度高於珠峰,而乘客不必背氧氣袋。又如,在100Kpa***約1個大氣壓***的純氧環境中,人只能存活24小時?要存疑、要設疑。帶著問題同學間進行討論,或上網查詢答案、解疑。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知識面,又培養了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資訊的能力。

  多動手實驗積累直接經驗

  接受前人的間接經驗、接受教師的經驗,這種有效接受學習是必要的,但學生的直接經驗的積累也是必不可少的,要多進行實驗等實踐活動。好多教師在積極引導、創造條件多讓學生實踐,特別是做一些探究性實驗。例如,懸濁液、乳濁液、溶液的實驗,好多教師把教師實驗改成學生實驗。學生進行正確的操作,細緻耐心地進行觀察,根據實驗得出結論、形成概念,在實驗中發現它們的特性、它們的區別與聯絡。

  又如,溶液的重要性實驗,學生通過實驗很容易看到溶液反應比固體反應快得多,因而明確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溶液。除課堂實驗外,也可在課外做些有趣的、探究性的實驗。如空氣成分的測定,用什麼裝置好;用蠟燭、硫磺、碳、酒精棉球、紅磷、白磷等哪種可燃物較好,試驗結果較正確,如實驗結果不正確原因何在?又如,可進行汙水成分的測定,土壤酸鹼性的測定,人撥出氣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測定等。

  多關注生活豐富學習經歷

  2004年上海市中考理化試卷第41題,上海的空氣質量日報的三種汙染指數填空,得分率不高,說明學生關注生活不夠。

  如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製造他的材料是***A***三氧化二鐵***B***一氧化鐵***C***四氧化三鐵***D***碳酸亞鐵。

  當時還沒有電,不可能是電磁鐵,只可能是鐵礦石,磁鐵礦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鐵,所以答案是C.又如,火星是一顆紅色的星球,因為它的表面含有較豐富的物質是***A***氧化亞鐵***B***四氧化三鐵***C***氧化銅。日常裝飾,清漆中加入鐵鏽紅***氧化鐵粉***就顯紅色,赤***紅***鐵礦主要成份是氧化鐵,由此可知,答案為C.適當看一些電視新聞,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關注生活,豐富生活,豐富學習經歷。

  總之,要勤奮進取,改善學習方法,在學習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好化學的幾個小竅門

  一、要重視基礎知識

  化學知識的結構和英語有某些類似之處。我們在學英語的過程中知道,要懂得句子的意思就要掌握單詞,要掌握單詞就要掌握好字母和音標。

  打個比方:化學知識中的“句子”就是“化學式”:“字母”就是“元素符號”:“音標”就是“化合價”。這些就是我們學好化學必須熟練掌握的基礎知識,掌握了它們,就為以後學習元素化合物及酸鹼鹽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要講究方法記憶

  俗話說“得法者事半而功倍”。初學化學時需要記憶的知識較多,因此,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記憶方法,才能使我們的化學學習事半功倍,才能提高學習效率。下面介紹幾種記憶方法。

  1、重複是記憶的基本方法

  對一些化學概念,如元素符號、化學式、某些定義等反覆記憶,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記憶最基本的方法。

  2、理解是記憶的前提

  所謂理解,就是對某一問題不但能回答“是什麼”,而且能回答“為什麼”。例如,知道某物質的結構後,還應理解這種結構的意義。這就容易記清該物質的性質,進而記憶該物質的製法與用途。所以,對任何問題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3、以舊帶新記憶

  不要孤立地去記憶新學的知識,而應將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絡起來記憶。如學習氧化還原反應,要聯絡前面所學化合價的知識來記憶,這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

  4、諧音記憶法

  對有些知識,我們可以用諧音法來加以記憶。例如,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順序:氧、矽、鋁、鐵、鈣、鈉、鉀、鎂、氫可以編成這樣的諧音:一個姓楊***氧***的姑***矽***娘,買了一個***鋁******鐵***合金的鍋蓋***鈣***,拿***鈉***回家***鉀***,又美***鎂***又輕***氫***。

  5、歌訣記憶法

  對必須熟記的知識,如能濃縮成歌訣,朗朗上口,則十分好記。如對元素化合價可編成:“一價鉀鈉氫氯銀,二價氧鈣鋇鎂鋅,鋁三矽四硫二四六,三五價上有氮磷,鐵二三來碳二四,銅汞一二價上尋”。又如對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要點可編成:先通氫,後點燈,停止加熱再停氫。

  三、要做好實驗

  做好實驗是學好化學的基礎,因此要認真對待。每次實驗前首先要明確該次實驗的目的是什麼,然後牢記實驗裝置的要點,按照操作步驟,細緻認真地操作。

  其次要學會觀察實驗,留心觀察反應物的狀態、生成物的顏色狀態、反應的條件、反應過程中出現的現象……才能作出正確的結論。如做鎂的燃燒實驗時,不但要注意觀察發生耀眼的白光和放出大量熱等現象,更要注意觀察鎂燃燒後生成的白色固體。因為這白色固體是氧化鎂,是不同於鎂的物質,因此鎂的燃燒是化學變化。

  此外,做好實驗記錄,實驗完畢寫好實驗報告,都是不可忽視的。

  四、要注意小結,定期總結

  “化學易學,易懂,易忘”,很多初學化學的同學都有此體會。要想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每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后要及時小結,系統複習。

  做小結時,首先要把課堂筆記整理好,然後進行歸類,列出總結提綱或表格。例如,初中化學第一章小結提綱如下:1. 基本概念;2. 重要的化學反應;3. 重要的反應型別;4. 重要的實驗;5. 化學的基本定律;6.重要的化學計算。

  在做好小結的同時要注意定期複習。複習是防止遺忘的最有效的手段,最好趁熱打鐵。也就是說,當天的功課當天複習,這樣遺忘的程度小,學習效果好。對於前面學過的知識,也要不時抽空瀏覽一遍,“學而時習之”,這樣才能使知識掌握得牢固。